静脉输液外渗的防范措施_精品文档PPT资料.ppt
《静脉输液外渗的防范措施_精品文档PPT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输液外渗的防范措施_精品文档PPT资料.ppt(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因此要以预防为主,外渗时也要处理妥当,避免给病人增加更多的痛苦。
静脉外渗的原因静脉外渗的原因患者因素:
小儿、老年人、无法沟通的患者、昏迷的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以及肥胖患者。
药物因素:
药物浓度过高及药物本身;
刺激性大的药物如:
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收缩血管药物如: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
技术因素:
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
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使用钢针及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
在一个部位长时间输液,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外渗的局部临床表现外渗的局部临床表现1.输液局部表现发红、肿胀、灼热、疼痛2.外渗液体在注射部位聚集成硬结,严重者可出现疱疹、大水泡,随后出现溃疡或大斑块,斑块或溃疡下方常可见广泛组织坏死3.溃疡、斑块最终出现坚硬的黑色焦痂,焦痂外周红斑肿胀4.由于皮下组织受累,可出现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受累部位灼痛。
5.病理表现溃疡下面可见全层表皮及皮下组织坏死;
溃疡外侧有明显表皮增生,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有丝分裂渗漏后对血管组织危害性较大的常见药物渗漏后对血管组织危害性较大的常见药物1.血管刺激性药物:
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七叶皂坩2.高渗性药物:
甘露醇、50%葡萄糖、脂肪乳剂3.血管收缩药: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4.化疗药物:
顺铂、长春碱类、环磷酰胺、氟尿嘧啶输液外渗的预防输液外渗的预防1.提高穿刺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照顾方法,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反复多次穿刺。
2.血管的选择首先避开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
其次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根据血管选择合适头皮针。
有计划的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
尽量使用留置针因留置针导管软,不宜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宜发生外渗,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路,每隔2-3小时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在输注药物。
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4.提高病人预防意识输液前:
告知病人药物外渗导致的后果输液后:
交代注意事项,勿动静脉肢体,嘱病人有疼痛感、烧灼感等不良应及时报告护士。
5.加强责任心、多巡视注意观察注射部位,并进行床头交班。
6.做好患者的宣教交代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输注高危药物时和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通知护士。
输液渗漏处理方法输液渗漏处理方法一旦发生渗漏,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消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组织的毒性作用处理原则1.促进液体重吸收2.使用抗结剂药物效应3.灭活外渗药物的毒性具体方法具体方法对血管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抗生素类:
肿块55时,可采用热敷方法(拔针4小时后可行)肿块55时,应及时给予硫酸镁或呋喃西林湿敷。
对血管刺激较大的药物如红霉素或沙星类药物应给予冷敷(收缩血管,减少吸收,灭活药物毒性)或硫酸镁湿敷(预防小血管内膜炎)。
阳离子溶液与高渗溶液钙剂:
首选硫酸镁湿敷,其次可采用654-2湿敷。
甘露醇:
初期可用热敷,也可用硫酸镁湿敷,还可用酒精湿敷。
血管收缩药物的处理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
可用5酚妥拉明生理盐水20局部封闭,或用10654-2加生理盐水1配成0.5的稀释液湿敷。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不能用50硫酸镁。
化疗药物外渗只要可疑渗漏,立即停止输液,然后先将针内药物回吸出来,回抽的血液以3-5为宜。
再注入5-10生理盐水,稀释局部药物浓度,同时冰敷。
化疗药物外渗也可遵医嘱予1.选择性注入25氢化可的松,然后拔掉针头。
2.保留针头,用2普鲁卡因2加地塞米松1做局部封闭。
3.可用95酒精,呋喃西林湿敷或冰敷。
4.抬高患肢5.避免局部按压,密切观察6.如出现组织破坏或溃疡,应考虑手术切除。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