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学考版)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2711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学考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学考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学考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学考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学考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学考版)Word文件下载.doc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学考版)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学考版)Word文件下载.doc(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学考版)Word文件下载.doc

3、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现象

四、古代赋役制度(课外阅读)

五、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点知识梳理】

一、古代农业的起源:

“神农”的传说(课外阅读)

二、耕作技术的演进:

从原始阶段的“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以牛田”)B

(1)演进过程:

春秋战国时期在农业发达地区(黄河流域)出现牛耕和铁农具,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形成。

汉代逐渐普及全国(但南方地区仍以“刀耕火种”为主)。

(2)局限性:

受小农经济的影响,长期停留在铁犁牛耕方式上,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

2、生产工具的革新(耕作技术进步):

农业生产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1)汉代:

便于中耕的曲柄锄、便于收获的大镰、播种工具耧车等。

(2)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

①东汉以前:

主要是“耦犁”(二牛抬杠)

②东汉:

有些地方出现较轻便的一牛挽犁,这种技术有利于山地的开垦。

③唐朝:

曲辕犁,其优点是犁结构完备,能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标志牛耕技术的成熟。

“耦犁”(二牛抬杠)一牛挽犁曲辕犁

(3)灌溉工具的改进

①早期有戽斗,见书本P5

②三国时期:

翻车;

③隋唐时期:

提水灌溉工具:

立井水车(北方)

筒车(长江流域);

④宋代:

利用水力的水转翻车

⑤明清:

风力水车

翻车筒车

3、水利事业的发展(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1)水利事业发展的原因:

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故早期史书将水利为主题的《河渠书》

《沟洫志》列为专篇。

(2)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A

①大禹治水传说。

②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李冰主持兴修的都江堰(四川成都平原)、郑国主持兴修的郑国渠(陕西关中

地区)。

注意这两个水利工程的典范均在秦国的辖区内。

③秦朝:

灵渠(人工运河)。

④汉代:

关中地区创造井渠法,至今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干旱地区

⑤东汉:

王景治理黄河;

三、古代土地制度

五、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B

1、农业在古代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2、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

3、从经营方式看,小农户个体经营。

小农户个体经营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4、从生产目的看,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

5、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占主导地位;

▲如何理解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

首先,“足”不是富足,而是指生产者生产的目的是满足自家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其次,自给自足,并不否认商品流通的存在,而是指生产者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的生产和生活

的需要

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古代中国的丝织业B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B

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B

一、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三种类型(形态):

1、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2、官菅手工业

3、私营手工业

二、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的发展

2、高超的冶炼技术

(1)青铜冶炼业

(2)冶铁业

3、享誉世界的陶瓷业

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纺织业的发展

(1)种类(按纺织原料区分):

麻(葛)纺织业、丝织业、棉纺织业、毛纺织业

(2)新石器时代:

陶纺轮、骨梭、骨针等纺织器物的发现,说明纺织技术萌芽。

最初纺织原料是麻(葛);

(3)古代中国的丝织业B

①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发现的茧壳,浙江吴兴钱三漾遗址发现的绢片等,说明新石器时代已出现人工

育蚕和丝织技术;

②商周:

甲骨文有祭祀蚕神的内容,设有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玉蚕;

国有六职其中有“妇功”;

说明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相当重要。

③汉代:

纺织技术已相当发达。

具体表现:

纺织品花色品种多、素纱禅衣、起绒锦技术、丝绸之路;

④唐朝: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官营纺织业有相当规模;

绒线毯

⑤元朝:

丝织业进一步发展阶段:

绒锦、织金绒、天鹅绒。

⑥明朝:

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

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的出现,标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4)古代棉纺织业发展

①宋代: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②元朝:

棉纺织家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创造新式纺车;

棉布取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③明代:

棉花种植面积扩大

2、高超的冶炼技术(重点:

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B)

(1)商周青铜冶炼业:

①新石器时代:

小件铜器,不是主要生产工具

②青铜时代(夏商周):

商:

生产规模大(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

西周:

大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

铸造工艺水平高。

(2)冶铁业:

①已知的中国最早人工冶炼铁器是在春秋晚期;

②战国中期后:

铁器逐渐普及。

生铁(高温炼铁)和块炼铁(低温炼铁技术)与世界上最早的地区大体同期。

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铁器,有淬火的钢件,说明淬火技术已有发展。

汉武帝铁业官营;

开始用用煤作燃料;

东汉初,杜诗发明水力鼓风机水排:

④南北朝:

发明灌钢法。

⑤北宋:

煤作燃料明确记载。

3、享誉世界的制瓷业(重点:

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B)

(1)陶器:

原始时代:

制陶工艺已相当高:

彩陶、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

(2)瓷器:

①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从陶到瓷的过渡,早期瓷器是一种釉陶,又称原始瓷器。

②唐代: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釉陶(美术陶制品)唐三彩;

名窑:

越窑的秘色瓷(青瓷);

邢窑、江西景德镇、四川大邑的白瓷;

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③宋代名窑:

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

④清朝:

粉彩瓷,康熙年间发明、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

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市”在历代的发展D

一、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二、“市”的发展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四、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发展要求)

【重点知识梳理】

◆古代商业表现:

交通运输、货币、市场、商业城市等角度

◆古代商业原因: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交通运输、货币、市场、商业城市、政策和商人地位等角度

一、古代商业活动的概况

1、商代:

初步发展;

2、西周:

商品交易频繁,货币数量增加(骨贝、铜贝);

3、春秋战国:

出现了富足的巨商、繁荣的商业中心;

4、汉代:

商运活跃,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5、唐代:

商人远行贩运频繁,“俞大娘航船”;

商运辅助性场所(邸店、车坊)兴隆;

6、宋元:

空前繁荣。

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北宋益州地区出现

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7、明代:

①商帮出现:

晋商、徽商势力最大;

②会馆的出现。

二、“市”的发展D

朝代

市的发展情况

秦代

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为官府出售产品的人,收受金钱时必须当面把钱投入容钱器中。

汉代

市有专门管理机构;

市的封闭性的特征;

长安9市

南北朝

草市(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形成;

草市尉设立说明政府对草市进行管理。

唐代

草市普遍,逐渐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夜市繁荣(“夜市”的出现反映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

宋代

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

草市有完备服务设施;

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汴京(今河南开封)有夜市、晓市、庙会集市。

明清

商业区繁华

▲概念:

市与草市

市一般指城郭之内,是城之市。

草市一般在乡村,原来是乡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并且是一种定期集市,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唐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从而成为成为新的商业市区。

四、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变化及特点

(1)商业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促进经济进步;

(2)市场形式多样,包括城市中的市和农村中的草市等

(3)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活动发展限制,古代商业是农耕经济的补充,商业在古代经济中不

占主导地位。

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C

2、“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

一、重农抑商政策

二、工商业的管理政策(课外阅读)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四、资本主义缓慢发展

一、重农抑商政策C

1、含义:

重视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是古代历朝的基本经济政策。

2、产生:

(1)商鞅变法:

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2)《吕氏春秋》:

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

3、目的: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即巩固封建统治(根本目的)。

4、原因:

(1)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生产力低下,农业是古代经济最重要的部门。

工商业流动性强,其发

展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

(2)政治:

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可端正民心,使其谨慎守法,有利于社会安定,

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地位。

也有于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役。

5、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1)重农(统治者农本思想):

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

(2)抑商:

A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

B对市的严格管理;

C关卡林立,对商人征收重税;

D歧视商人和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商人在政治上法律上遭受歧视(此种情况直到宋代才开

始转变)

E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