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Word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2128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Word下载.doc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Word下载.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Word下载.doc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A)

1、时代背景:

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对黄金这种主要货币需求增加。

2、主观动机:

寻金热,《马可·

波罗行纪》刺激西欧人到东方实现黄金梦;

传播基督教。

3、客观原因:

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控制亚欧商路,地中海区域的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

4、条件:

西欧各国君主的支持;

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

二、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简况(A)

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

时间

国家

人物

航线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

葡萄牙王室资助

迪亚士

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非洲最南端,发现好望角

达·

伽马

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开通了欧、亚航路

西班牙政府支持

哥伦布

横渡大西洋,首次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

麦哲伦

首次环球航行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

a、积极方面: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

世界由闭关自守到联合为一个整体;

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

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b、消极方面:

西欧各国走上了对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道路,给这些地区的各个民族带来空前浩劫,造成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对影响的评价,要注意: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与角度考虑会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

问题。

所以评价历史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全面辨证地分析问题,避免片面性。

二、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A)

1、殖民者: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英、荷、法等国也先后加入

2、评价:

西欧早期殖民活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A)

a、发源地:

意大利

b、内容:

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

c、代表人物:

但丁、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等。

二、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A)

a、背景:

16世纪,西欧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

当时,罗马天主教会是西欧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竭力维护封建秩序,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

b、性质:

新兴的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对天主教会,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改革运动。

c、地位:

西欧宗教改革最先爆发于德国,马丁?

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

d、影响:

直接打击了教皇和天主教会势力,动摇了西欧封建统治的基础,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单元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1)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专制王权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2)欧美大陆新生的资产阶级在政治和思想领域向封建专制统治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先后爆发了英国革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它们以排山倒海之势给旧统治以致命打击,在欧美主要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第5课英国革命

一、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B)

a、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鼓吹“君权神授”,迫害清教徒,在经济上对许多手工产品和农产品实行专卖制,巧立名目搜刮民众。

专制统治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b、17世纪上半期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圈地运动促进农牧场和手工工场的发展

c、新生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日益趋同,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A)

1640年召开的“长期议会”,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二、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1、光荣革命(A)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迎请荷兰执政威廉任英国国王,废黜詹姆斯二世,即“光荣革命”。

2、《权利法案》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

1689年,议会通过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这两部法案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

君主立宪制度保证了英国的长期稳定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第6课启蒙运动

一、启蒙思想家: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A)

1、17世纪的英国:

霍布斯、洛克等

2、18世纪的法国: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

(a)孟德斯鸠:

近代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建立比较系统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是近代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代表作《论法的精神》被称为“理性自由法典”。

政治法律理论的核心是法律的精神。

认为人类的法不服从于神,而是遵从理性。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政府,以防权力腐化和专制暴政。

(b)伏尔泰:

著作数量最多,影响最广泛,是启蒙运动的泰斗

反对教会权威,主张宗教宽容,认为信仰自由是最重要的自由。

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开明专制,实行政教分离。

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倡导实行言论、出版自由,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c)卢梭:

是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

系统阐述了人类的平等和自由问题,认为财产私有制和财富的不平等占有是一切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提出天赋人权理论。

发展了社会契约说,形成人民主权说,建立民主共和国。

(d)狄德罗和“百科全书派”:

《百科全书》宣传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

赞同社会契约论,认为自由是天赋的,人民有权反对违反契约,践踏人民权利的君主。

二、批判君主专制(B)

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提出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

在构建理想的社会制度问题上,伏尔泰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开明君主制”;

孟德斯鸠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政府;

卢梭则推崇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与立法。

三、宣扬自由和平等(B)

针对封建专制下人们受奴役的状况,启蒙思想家从“天赋人权”理论出发,宣扬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但要“受法律支配”。

启蒙思想家们也积极倡导平等,认为人们在法律规定上都是平等的,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来源于私有财产和国家权利。

四、影响(B)

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从各个方面向封建势力发起猛烈冲击,传播进步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即将到来的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统治构想。

第7课美国独立战争

一、独立战争的进程

1、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A)

1775年列克星敦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2、《独立宣言》(A)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正式通过了由杰弗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

(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二、美国联邦制度的确立(B)

1、确立:

为了加强国家机器,1787年《合众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

根据宪法,美国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国家体制,联邦政府拥有征税、征兵、发行统一的货币和管理对外贸易的权力。

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构建:

由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

由民选产生的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联邦高等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利,法官由总统任命,任职终身。

2、意义:

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使美国以后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第8课法国大革命

一、波旁王朝的统治危机:

三级会议的召开(A)

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成为法国革命的导火线。

二、革命进程

1、革命爆发的标志(A)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

2、《人权宣言》(B)

1789年制宪会议颁布了著名的《人权宣言》,明确宣示人权和公民权利,成为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三、拿破仑帝国

1、拿破仑称帝(A)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拿破仑帝国。

2、《法国民法典》(B)

1804年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从法律上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

通过对外战争,在占领地区推行《法国民法典》,取消贵族特权,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扩大了法国革命的影响。

第三单元工业社会的来临

单元核心:

(1)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发生,并迅速扩展到西欧、北美及其他地区,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

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铁路和汽船代替了马车与木帆船,煤炭和钢铁等新能源、新材料被广泛应用。

(2)与生产力迅猛发展相适应,工厂制、股份制、社会立法等新制度和新法规应运而生。

(3)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社会产业结构,而且引起社会阶级结构、上层建筑、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等的深刻嬗变。

(4)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5)工业革命在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同时,也衍生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

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孕育:

工业革命的背景(B)

1、定义:

工业革命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

2、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前提和条件

a、政治前提:

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发展国内外贸易,通过实施《垄断法》,保护专利权,激励创新,最早形成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制度,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

b、国外市场: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海上优势和海外殖民控制了欧洲、美洲、亚洲的广大市场,手工业生产已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c、国内市场:

圈地运动。

d、劳动力:

“光荣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破产失地的农名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

e、资本:

圈地运动、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f、技术:

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g、能源和原料:

煤炭资源的开发、圈地运动使农业生产率与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二、机器的发明与改进:

工业革命的过程(A)

1、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着现代工厂的诞生。

2、瓦特研制了“万能蒸汽机”,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3、煤炭和钢铁的大量生产和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它解决了新能源和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