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原试题LD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大学马原试题LD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马原试题LD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竟争机制实现的
6.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B)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8.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
9.我们可以借鉴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有()
A.关于人类政治生活客观规律的探索
B.关于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揭示
C.关于思维规律的研究
D.关于司法实践历史经验的描述
[多项选择题答案]
二、单选题
10.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概念——判断——推理
D.感觉——知觉——表象
正确答案:
B,
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周期性。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决定性阶段是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
A,
12.从产业资本的职能看,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是
A.生产资本的职能
B.商业资本的职能
C.商品资本的职能
D.货币资本的职能
C,
13.现在社会上一些人在饮食上喜欢追求新异,对菜肴的名称更是讲究,逢酒席必上“生菜”,以求“生财”。
从哲学上看这种做法否定了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事物的联系的多样性
14.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形式
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15.经济全球化
A.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
B.与生产力高度发展无关
C.阻碍了生产力高度发展
D.是少数国家推动的结果
16.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D,
1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
A.永恒不变的
B.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的
C.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随着个性的改变而改变的
18.新能源汽车以其环保.低碳以及后期使用成本低廉的优势,正逐渐被人们接受。
但是,传统能源汽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根深蒂固,要震撼一个百多年的用车习惯.用车理念,非常困难。
这体现了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认识因事物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D.旧事物还有可能重新压倒新事物
19.我们在读书时,读到大象.房子等某一个具体概念时,就会在大脑中立即出现一个感性的形象与此概念相对应,这表明
A.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和推理的工具
B.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转化
20.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21.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
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
22.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软件磁盘本身
B.软件的有用性
C.购买软件的货币
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2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物质的
B.运动的
C.实践的
D.精神的
24.不必讳言,在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道德诘问屡见不鲜,行为失范时有发生……但是,“最美者”用他们最美的行为,社会公众用他们对“最美者”的赞美告诉我们:
道德之光,人心向善,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主流.社会的常态。
这说明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B.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影响事物的性质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唯物辩证法一个总特征
25.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经验论学派
B.唯理论学派
C.不可知论学派
D.可知论学派
26.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有许多,但不包括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殖民体系全球化
D.资本全球化
27.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28.著名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强调(A)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知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29.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的关键是看它:
()
标准答案:
B
A.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B.是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是不是具有绝对性
D.是不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30.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D
A.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B.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C.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限制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1.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它的作用在于:
A
A.能改造世界和检验理论
B.能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C.能认识实践和指导实践
D.能认识世界和检验理论
32.“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
这说明:
A.使用价值是个历史的范畴
B.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33.垄断利润是通过:
A.操纵市场获得的
B.改进技术获得的
C.扩大投资获得的
D.增加贷款获得的
34.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出版
C.唯物史观的形成
D.私有制的消失
35.“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
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36.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决定性条件是指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
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
37.马克思主义是(ABCD)
A.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C.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D.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E.暴力学说。
38.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经济基础的发展
D.上层建筑的发展
39.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A)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B.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C.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D.机械唯物主义真理观
40.实践的中介是(A)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人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A)
A.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B.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42.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A.唯理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43.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
A.能动反映
B.自由选择
C.科学评价
D.主观创造
44.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45.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主要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
A.经验主义
B.冒险主义
C.机会主义
D.教条主义
46.“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三、多选题
4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错
48.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2.0分)
A.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
B.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
C.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D.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BD,
4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2.0分)
A.时间空间是绝对观念的产物
B.时间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其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C.时间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D.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CD,
50.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2.0分)
A.长堤溃于穴,君子慎其微
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C.量小非君子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AD,
51.党的十八大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2.0分)
A.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B.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C.我国上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