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间接凝集反应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9582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间接凝集反应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五章 间接凝集反应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五章 间接凝集反应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五章 间接凝集反应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五章 间接凝集反应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 间接凝集反应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五章 间接凝集反应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间接凝集反应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 间接凝集反应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③比重与介质相似,短时间内不能沉淀;

④无化学或血清学活性;

⑤吸附抗原(或抗体)后,不影响其活性。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人的O型红血球和绵羊红血球。

而后者应用更广,因为其来源方便。

另外绵羊红血球的表面有大量的(约1000个以上)糖蛋白受体,极易吸附某些抗原物质,吸附性能好,且大小均匀一致。

(三)间接凝集的分类

1.根据载体的不同,可分为间接炭凝、间接乳胶凝集和间接血凝等。

2.根据吸附物不同可分为间接凝集反应(吸附抗原)和反向间接凝集反应(吸附抗体)。

3.根据反应目的不同,又可分为间接凝集抑制反应和反向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4.根据用量和器材的不同又可分为试管法(全量法)、凹窝板法(半微量法)和反应板法(微量法)。

二、间接炭凝反应

间接炭凝集反应简称炭凝。

它是以炭粉微粒作为载体,将已知的抗体球蛋白吸附于这种载体上,形成炭粉抗体复合物,当炭血清与相应的抗原相遇时,二者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炭微粒凝集块。

目前炭凝反应已用于炭疽、鼠疫和马副伤寒性流产等病的诊断。

(二)材料与试剂

1.炭粉炭粉粒子最好大小在0.12mm~0.15mm,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炭粉均不合要求,必须过300目/寸的标准筛以300r/min离心去沉淀,再以3000r/min离心去上清,收集沉淀物。

2.高免血清

3.待测标本

4.灭活兔血清

5.正常血清

6.标准抗原

7.0.05mol/LpH7.2PBS液

8.1%硼酸的PBS液

(三)操作方法

1.炭致敏取湿炭粉0.25g(干粉0.10g),加入经56℃~60℃灭活30min的稀释高免血清3ml,充分摇匀,置37℃致敏30min,不时摇动,取出后用pH7.2PBS液洗涤3次。

最后一次用含1%硼酸和1%兔血清的PBS液洗涤一次,离心去上清,再取此液3ml,混匀即可。

同时以正常血清致敏的炭粒处理,以作对照。

致敏血清(加1/万硫柳汞防腐)于室温或4℃冰箱中保存,一年内有效。

2.取洁净玻璃板一块,以玻璃铅笔划成小格,加被检标本0.10ml,再加免疫炭血清0.05ml,充分混匀,静止1min~5min,判定结果。

同时设三个对照:

⑴免疫炭血清+标准抗原。

⑵正常炭血清+标准抗原。

⑶正常炭血清加待检抗原。

(四)结果判定

在对照完全成立的情况下,判定本试验结果:

“++++”:

炭粉全部凝集,液体完全清亮透明。

“+++”:

炭粉大部分凝集,液体透明。

“++”:

炭粉一半凝集,液体较透明。

“+”:

炭粉微凝集,但与对照有差别,液体混浊。

“—”:

炭粉不凝集,液体不透明。

炭凝以“++”做为反应滴度的终点。

三、反向间接乳胶凝集反应

同炭凝,只是载体换为聚苯乙烯乳胶,它是一种由0.6μm~0.7μm的颗粒所组成的胶体溶液,具有良好的吸附蛋白质的性能。

间接乳胶凝集目前已用于鼠疫菌、沙门氏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葡萄球菌肠毒素等的诊断。

1.聚苯乙烯乳胶

2.免疫血清

3.正常血清

4.标准抗原

5.待检抗原

6.0.02Mol/LpH8.2硼酸缓冲液

硼砂6.67g

硼酸8.04g

H2O加至1000ml

7.生理盐水

1.乳胶液制备取聚苯乙烯乳胶0.10ml,加灭菌蒸馏水0.40ml,再加pH8.2硼酸缓冲液2ml,混合后即为25倍稀释的乳胶液。

2.乳胶致敏在上述乳胶液中滴加稀释的免疫血清0.20ml~0.70ml,边加边摇,当出现肉眼可见的颗粒后,仍继续加血清,直至颗粒消失,成为均匀的乳胶悬液为止。

镜下检查应无自凝。

使用时,应与一定稀释度的相应抗原出现阳性反应,与生理盐水出现阴性反应为合格。

加防腐剂后,于冰箱内保存。

注意防止冰冻。

同时以正常血清代替免疫血清进行乳胶致敏,以作对照。

3.取洁净玻板一块,用玻璃铅笔划成小格,滴加待检样品0.10ml,再滴加高免血清致敏乳胶0.01ml,以牙签或火柴杆混匀,在3min内判定结果。

“++++”:

全部乳胶凝集,成絮状团块,液体清亮。

“+++”:

大部分乳胶凝集成较小的颗粒,液体清亮。

“++”:

半量乳胶凝集成细小颗粒,液体混浊。

“+”:

较少量的乳胶凝集成可见的细颗粒,液体混浊。

“-”:

全部乳胶仍为均匀液体,无颗粒。

以“++”作为该反应滴度的终点。

四、间接红血球凝集反应

间接红血球凝集反应(简称间接血凝)是间接凝集反应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

以红血球为载体的间接凝集反应叫做间接血凝。

将抗原吸附在红血球上用以检测微量抗体称为正向间接血凝,以抗体吸附于红血球上,检测相应的抗原,称为反向间接血凝。

用抗原吸附红血球,一般比较容易,但用免疫血清吸附红血球,则困难得多,而且往往不易获得良好的结果,因为免疫血清中的成分非常复杂。

许多其他蛋白质和非抗体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占据红血球的表面,而影响血球的特异性凝集。

1.红血球

2.反应板分聚苯乙烯塑料板和有机玻璃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每板又有96孔和72孔两种规格。

按孔型又可分为V和U型两种,V型具有更典型的凝集模型,U型有时比V型的血清效价高1~2孔。

反应板不能煮沸消毒和浸泡于来苏儿水中。

消毒可用0.5%甲醛溶液,1%新洁尔灭及紫外线照射等。

3.稀释棒由合金制成。

棒头有8条沟,吸液量为0.025ml,通过火焰,使表面氧化变粗易于吸取液体。

它的作用是蘸取、转移、混合液体。

为了长期保持棒头的氧化层,每使用20次左右,应过火焰一次。

4.标准滴管每滴0.025ml。

5.微型振荡器

6.兔血清盐水作为稳定剂,用于悬浮致敏红血球以及稀释供试血清。

制法为:

无菌采取兔血,收集血清,灭活后4℃保存。

同时,取所需量加4倍量的2.5%血球悬液,混匀,37℃水浴10min,以吸附异嗜性凝集素,离心后取上清;

再以pH7.2PBS稀释成1%兔血清盐水,冰箱保存可供数日内之用。

7.抗原尽可能使用高纯度的抗原。

8.供试血清或其它含抗体材料供试血清必须灭活,加9倍2.5%的红血球悬液,37℃水浴10min~20min,进行吸收,然后离心,取上清,即为1:

10的血清稀释液。

9.醛化剂甲醛、戊二醛、丙酮醛等。

10.优质鞣酸

11.0.15Mol/LpH6.4PBS液,用于红血球致敏。

12.0.15Mol/LpH7.2PBS液,用于一般稀释液。

13.0.02%牛血清白蛋白PBS液

14.生理盐水

(三)红血球的处理

1.新鲜红血球新鲜红血球用阿氏液保存于4℃,可供3周内使用。

采用新鲜红血球做凝集反应,模型新鲜,典型,而且敏感性也比醛化红血球高出1~2个滴度。

但用新鲜红血球致敏后,保存时间短,而且不同动物个体和不同批次来源的红血球均有差异,影响试验结果和分析。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目前多采用醛化红血球或鞣化红血球。

2.红血球醛化极其优点

(1)醛化方法:

常见的醛化剂有甲醛、戊二醛和丙酮醛。

甲醛醛化过程:

①将红血球用pH7.2PBS反复洗涤4次,以除去血清蛋白以及红血球表面的胶体物质;

②按1︰8的比例取红血球(压积)和3%甲醛液(用pH7.2PBS稀释,预先冷却至4℃),缓慢混合,加胶塞4℃作用24h,不时摇动;

③倾去上清液,再以1︰2(V/V)加入36%~38%冷的(10℃)甲醛溶液,混匀,再放入4℃24h;

④⑷离心去上清,以生理盐水反复洗涤4次。

彻底清除甲醛液,最后以生理盐水配成10%悬液甲醛化红血球,加1/万硫柳汞防腐,4℃保存。

戊二醛醛化过程:

①取新鲜红血球,以生理盐水洗涤4次;

②以0.15Mol/LpH7.2PBS配成1%戊二醛溶液,4℃保存备用;

③将100ml1%冰冷的戊二醛液加入到10ml~15ml红血球中,边加边搅拌(也可置电磁搅拌器上)30min;

④离心去上清,以生理盐水洗涤4次,最后以PBS液(或生理盐水)配成10%悬液,加1/万硫柳汞,4℃保存。

丙酮醛—甲醛双醛化过程:

①取新鲜红血球,洗涤4次,配成8%的悬液;

②于红血球悬液中加等量的3%丙酮醛室温电磁搅拌16h~18h;

③洗涤5次,再配成8%的悬液;

④于红血球悬液中加等量的3%甲醛,电磁搅拌16h~18h;

⑤洗涤5次,最后以pH7.2PBS配成10%的悬液,加1/万硫柳汞防腐,4℃保存。

(3)醛化红血球的优点:

①性质稳定,不影响红血球表面的吸附能力;

②重复性好,易标准化。

③可较长期保存,醛化后4℃保存,有效期可至1年,如冻干保存,有效期则更长。

(4)影响醛化的因素:

①红血球的洁净程度:

由于红血球表面残留血浆蛋白和其它胶质,易引起自家凝集,所以一定要充分洗净;

②红血球的浓度:

醛化时应尽量使红血球稀释度低一些,以减少红血球的凝集和变形;

③醛化时的温度与醛化红血球的质量有很大关系,一般认为最好是37℃。

但有人认为应于4℃进行醛化;

④醛化剂的浓度和醛化次数:

醛化剂的浓度过大,易引起红血球皱褶,浓度过低,又会增加溶血机会,所以一般以3%醛化浓度为宜。

家禽红血球一般醛化1~2次即可,而哺乳动物红血球醛化2次比醛化1次要好,敏感性高,保存时间也长。

不同的双醛化,其抗原致敏作用有所不同,表5-1是各种双醛化法的结果比较。

表5-1各种双醛化红细胞的结果比较

双醛化

上海第六

人民医院

首都

医院

国外

资料

抗原滴度

抗原滴度

脉冲/min

丙酮醛+甲醛

戊二醛+丙酮醛

丙酮醛+戊二醛

217

219

215

211

5107~5118

106

1684

2154

3750

脉冲/min是131I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到细胞上的指标,脉冲数越大,结合抗体量也越多。

但是从表5-1中可以看出结合量同可测出的抗原滴度是不平行的。

适当的振荡可使醛化剂与红血球充分接触,并可排除凝块形成。

但过分地振荡,则易产生气泡,引起红血球变形。

3.红血球鞣化多糖、脂多糖、类脂等一些半抗原易于吸附红血球表面,所以一般醛化处理即可。

但对于许多蛋白质抗原,由于不易吸附于红血球表面,所以在醛化的基础上,必须再以一定浓度的鞣酸进行处理,强化它对蛋白质的吸附能力。

有人认为双醛化后可不必进行鞣化。

首都医院做了“丙酮醛+甲醛+鞣化”和不加鞣化得出相同的抗原滴度。

但多数意见认为醛化后仍需鞣化比较好。

(1)鞣化过程:

①将10%醛化红血球用生理盐水洗涤2次,再以0.15Mol/LpH7.2PBS洗涤1次,最后以PBS配成2.50%悬液;

②称取优质鞣酸20mg,以生理盐水4ml配成1﹕200的浓度,于37℃水浴,使之充分溶解,然后再以pH7.2PBS稀释成1﹕2000的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