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9419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3.财政职能

3.1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

3.2资源配置职能:

有限的资源,资产、产业、技术、地区结构,优化配置,效率;

提供物品和经费,引导资源,弥补市场缺陷;

手段-明确划分、优化支出结构、优化狗子规模和结构、投资税收等手段、本身

3.3收入分配职能:

公平分配;

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手段-划清市场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工资制度,税收调节,转移性支出

3.4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结构,

,财政的自动稳定作用,通过投资补贴等消除经济发展瓶颈,非生产性社会的公共需要的满足

∙市场失灵:

指的是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

包括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

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指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者损失的现象。

分为正的和负的外部效应两种。

前者生产者成本大于收益,否则成本小于受益。

∙政府干预:

政府作为市场机制的补充,介入市场经济对部分资源进行配置,通过宏观调控来保持经济健康运行。

政府干预程度和政府规模相联系。

其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公共物品:

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涌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会。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公共需要:

与私人需要相对应,指的是由国家激光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来满足的社会公共需要。

是从需求方面表达的。

问题:

∙公共物品的特征;

o非排他性,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抵赖的利益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o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公共需要的特征;

o是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不是对私人的;

是维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的必须,不是简单的个人需要的数学加总;

o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享受的;

o社会成员享受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

o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o公共需要是共同的,但又是历史的,特殊的

∙根据第二节的内容,如何理解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o完整的市场是家庭,企业,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因此政府是市场的一部分

o政府虽然属于市场,但是可以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凌驾和干预市场

o市场机制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运行机制,但是现实中因为市场机制固有的缺陷,使得政府介入或者干预市场是必要的,合理的

o政府和市场不是对立,而是互为补充

∙财政的三大职能

o资源配置职能

o收入分配职能

o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第二章基本理论问题

1.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1.1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没有私人价格

,非排他);

政府有职能,有权力

政府经营、政府参股、政府补助

1.2公共生产

,市场经济,公有制主体地位,国企

,部分准公共

,上游,带动,连锁

1.3公共定价

直接制定和价格管制

平均成本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

2.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和评价

2.1财政支出效率

,反应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恰当问题

,X效率

2.2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局部亏损可以允许,和微观不同

总量,结构,项目);

部门绩效(农业部);

单位绩效

2.3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最低成本(教科文卫军政);

,效率,有效;

针对与兼容相结合;

定性和定量结合;

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结合);

评价指标体系(规模,结构,项目和部门)

3.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财政监督

3.1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就是指人们通过民主决策的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是把私人的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机制),是利用非市场决策的方式对资源进行配置。

所以说,公共选择在本质上,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过程。

性质体制改革;

公共决策的法制化民主化;

政府经济人地位

3.2我国财政决策民主化和法制化

确定公共项目种类比例;

筹资方式和制度(税收相关);

审核决算

执法(合法,适当,不滥用);

行政复议(合法,公正,公开,即使,便民)

3.3财政监督

地位(经济监督组成部分,防止政府敢于失败等)

范围-预算、税务、国资、财会、预算外

,调查,建议,反应;

方式(日常,专项,个案)

∙成本效益分析法

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和总收益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对边际社会效益和编辑社会成本的对比,得出最优的支出方案。

将项目的收入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

需要用货币来计量项目发生的收益

∙最低成本法

不用货币计量社会效益,只计算项目的有型成本,以成本最低作为择优的标准。

适用于成本容易计算但受益不宜计算的项目。

∙公共选择理论P48

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一种理论。

∙免费搭车

非排他性的物品或者排他性成本很高的物品,消费者不会愿意花钱消费这种物品,而是希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受益

1.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纯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非排他性,只能由政府提供(非排他导致免费搭车,非竞争导致私人亏损);

准公共物品:

政府授权经营(自然垄断);

政府参股(大额基础投资);

政府补助(教科文卫)

2.公共定价的三种方式

平均成本定价法:

保证提供公共物品的机构对外收支平衡的基础上,采取尽可能使得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二部定价法:

基本费+从量费。

基本费无论用量的大小收取同样的费用,根据用量的大小再加收从量费,基本上受价格管制的行业都采取这种方式;

负荷定价法:

在不同时段或者季节制定不同的价格(高峰期收费高,低谷时收费低)。

3.公共选择理论以及它的基本定义

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运用经济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

穆勒认为公共选择理论简单地说就是用经济方法研究政治科学。

主要贡献在于证明了市场缺陷并不是把问题交给政府的充分条件,以市场经济下政府行为的局限或者限度以及政府失败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并且寻求有效率的工作规则。

公共选择的基本内容体现在该政治过程的三个阶段:

立宪阶段:

决定公共决策所遵从的基本规则,即:

在公共决策的决策主体(参与者)、决策方式、决策程序、决策规则等“元规则”层面,作出选择和决定。

立法阶段:

按立宪阶段决定的公共决策基本规则,由相应的决策主体(参与者)依据法定的决策程序与规则,就公共事务作出具体的决策,从而形成相应的法律、法案。

行政和司法阶段:

由政府行政机构执行在立法阶段通过的各项具体法律、法案,并由相应的司法机构审判诉讼案件和监督法律、法案的实施。

4.我国财政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财政监督的现状

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确定国家预算收支规模,实现收益最大化,具有法律效益;

按国家方针确定公共项目的种类;

通过立法确定预算收入的筹资方式和制度(税种税率等等);

对预算执行实施日常财政监督。

法制化:

a.财政立法原则:

i.立法集中在中央

ii.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参与财政立法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各负其责

iii.体现国家政体利益

iv.借鉴国际经验,又要从实际出发,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

b.财政执法(合法原则,适当原则,禁止权力滥用)

c.财政行政复议(合法-机关必须依法办理;

公正-合理适当,过程和结果都要公正;

公开-条件依据和过程都要对当事人公开;

及时-一般而言七天要做出立案与否的决定;

便民)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

1.财政支出分类

1.1我国财政支出功能分类:

类款项三级科目,共26项

1.2我国财政支出经济分类:

经常性,资本性,净贷款三类

1.3按财政支出和经济活动关系分类:

购买性,转移性

2.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2.1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后者更优(实际使用、分配过程、后者反应宏调)

,增长弹性系数,增长边际倾向

2.2.财政支出规模增长变化的一般趋势

,内在有上限,外在是主要因素

2.3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原因是经济转轨

,体制转轨,口径不同。

结合计划和市场经济的区别,国企的非公有化改革

2.4.财政支出影响因素和合理规模的选择

,体制,战略),政治因素(稳定,整体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社会因素(人口,就业,医疗,社会救济)

,需求分析

,对我国的启示和要求

3.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3.1财政支出结构发展变化的学说

,中期增速逐渐放慢,成熟阶段快于GDP

3.2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和优化思路

,十四大,十六大)

,以人为本,可持续,统筹兼顾。

经发育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协调;

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

财政支持和社会参与的关系;

增加投入和制度建设的关系)

名词解释:

1、购买性支出

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日常所需和投资所需的;

这种类型的支出表现为等价交换,政府是正常的市场主体。

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间接影响分配。

2、转移性支出

政府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是不住支出、捐赠和债务利息支出。

直接影响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

3、瓦格纳法则

财政支出扩张理论:

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也会相应提高。

社会的政治因素(法律,契约机构)和经济因素(都是花带来的拥挤问题等),加上教科文卫等问题带来了公共支出问题增长快于GDP

4、内生增长理论

劳动投入中包含的驾驭,培训和再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的研究和技术进步时的长期增长率仍然大于0,将原来认为是外在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内化。

认为生产性公共资本、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活动是长期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动力。

而这些因素具有公共物品的某些属性,需要财政支出的支持。

问题

1、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越来越大

2、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和原因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路下滑,直到1995年,1997年后较快的速度回升。

改革开放之前,计划经济+国家供给生活用品使得财政支出占比比较高,改革开放之初为了放权让利、国企改革,财政收入增长减少,支出也随之缩水——这是政府为了搞活经济,放松管制的结果;

经济买上珍贵之后这一趋势即告终止。

3、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影响因素

经济性因素:

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财政支出比较大,参照发展阶段理论;

经济体制越偏向于市场化的国家财政支出比较小;

中长期发展战略的指向会影响政府财政支出的数量和投向的领域。

政治性因素:

政局稳定的时候话费在战争、国防、治安方面的开支会比较少,但是一旦发生了这些时间财政支出难以恢复到原来水平;

政体结构偏向集中制的国家财政支出比较高,分权化的国家比较低;

行政效率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