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写出婚礼的隆盛,透露出女主人公新婚的欢乐和幸福。
3.对下列诗句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容易上当。
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D.《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奇特,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和象征等手法,如:
以“制芰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
4.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后人把这两者合称为“六义”。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
“风”就是指《诗经》中的“国风”民歌;
“骚”就是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风骚”就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D.“风”指十五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
“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二)课外阅读(11分)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5.诗人对贾生(贾谊)的评价是什么?
体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5分)
6.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6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描写女主人公辛勤劳作、天天早起晚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2)《诗经•氓》中“桑之落矣,____________”两句用桑叶枯黄陨落比喻女子年老色衰。
(3)《诗经•氓》中写负心汉起初立誓,后来违反誓言的两句是“信誓旦旦,_________”。
(4)《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_________。
”被东晋谢玄推为《诗经》中最动人的千古名句。
(5)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裁剪荷叶做上衣,缝缀荷花瓣做下装,借此暗喻自己注重高洁品行的修养。
(6)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名句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________________”?
2、古文阅读(19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
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史记·
项羽本纪》)
【注】栎阳逮:
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略:
大致
B.以故,事得已故:
缘故
C.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阴:
暗中
D.毋妄言,族矣族:
家族,同姓的亲属
9.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有大志、有勇力的一组是()
①学书不成,去;
学剑,又不成
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③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④籍曰:
“彼可取而代之也。
”
⑤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籍的父亲,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
B.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C.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D.项籍年轻时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11.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2)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三、散文阅读(25分)
阅淡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枣香醉人
洪丽丽
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给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趟。
爷爷每年都会在枣子成熟的季节,亲手挑选出一颗颗饱满、红润的大枣,蘸上白酒,密封在玻璃瓶中。
瓶口用稀稀的黄泥土封住。
静置两三个月后,待枣香、酒香融为一体,合为一物,才有了今天爷爷酿的醉枣。
八十岁的爷爷和八十二岁的奶奶住在离小城六十公里外的乡下老家,固执而孤独地坚守着三间土坯房和一个种着七棵老枣树的大院子.
奶奶告诉我、枣树是她嫁给爷爷的第三天上亲手种下的,到现在已有六十个年头了。
坐小城的公交车到村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
雪后的乡村,色彩单调得很,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盖在白绒毯似的大雪之下。
寂靜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色。
汽车没停稳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枣树下伫立着一个人。
下车一瞧,原来是奶奶。
她正倚靠着一棵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的老枣树,张望着从远处驶来的汽车。
呼呼的北风,依旧是那样寒冷、剌骨,不时地吹拂起她额前几缕花白的头发,但树下的她却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头上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在瑟瑟地抖着。
奶奶的个子似乎又矮了一些,童年印象中的她是个大高个,干活利落,走路飞快。
我总要仰着小脑袋看她,一溜小跑地跟在她的后面。
只是,恍惚间,奶奶竟变成了眼前的模样:
个子矮了,佝偻着身子,走路也有些不稳了。
“不是打电话不叫你来接我吗?
”我慌忙上前搀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揽在自己身上。
“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吗?
”我问。
“没犯,别担心,我们壮实着呢!
”奶奶一向报喜不报忧。
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先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
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先……
“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
”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
一阵疾风暴兩,红通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玢落下。
我和哥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红的枣子。
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捡起两颗小枣,放进奶奶的大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奶奶哈哈大笑。
时光如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
“奶奶,那棵枣树怎么歪成这样了呢?
”我问奶奶。
奶奶抚摸着干枯的树干说:
“唉,这棵枣树也老了!
”记忆中这棵枣树结的枣子,即便是刚刚点红,滋味也是酸甜酸甜的,最为解渴、解馋。
虽说是棵枣树,它的意义于我来说却是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的童年玩伴。
春天,顽皮地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来爬去;
夏天,撑一个木床,在它绿色庇护伞下纳凉;
秋天,肆意摘取它的果实;
冬天,又把所有积雪堆在它的脚下。
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构成了我童年美好图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
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
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翅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
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
时间,飞逝的时间,残酷的时间,把所有一切都改变了。
爷爷、奶奶和枣树,却默默承受住了!
家中,爷爷正在烧火,锅台旁摆着早已包好的两帘饺子.
“怎么又包铰子?
不怕累着?
”我嗔怪奶奶。
“不累,你不是爱吃菜焰的吗?
我和你爷爷常包!
”
灶下烧火的依然是爷爷,抢也抢不过他。
他总怕我不会烧这种大灶。
爷爷呼噜呼噜的气管和吱吱啦啦的风箱一唱一和的,听得我一阵阵的揪心。
“让你们搬到城里,就不听话吧。
你们这么大岁数了,还住在老家土坯房里,会叫人笑话我们不孝顺的!
”我又开始劝奶奶。
“这房子咋了?
不能住人?
你们不都是在这房子中出生的吗?
”耳背的爷爷显然是听到了我的话,像吵架似地嚷嚷着,固执的表情完全是一个三岁小孩子的模样,令我好气又好笑。
“不就图你们有个根,有个老家吗?
”奶奶边往锅中下饺子边说。
我正用勺子搅着下到锅中的饺子,听到这儿鼻子一酸。
吃饭时,照例,爷爷、奶奶一个劲儿地劝我多吃。
“别夹了,我都吃饱了,现在都流行减肥,哪有你们孙女这么胖的!
”我夸张地比
画着。
“咱可不减,把胃都减坏了!
”他几乎是对着我吼了。
我要走了,爷爷让我捎上那一罐醉枣。
“这七颗枣树真是老了,今年才结了半筐
枣子!
”我听到了他喉咙里发出两声似有似无的叹息声,很轻很轻,却只好装作没有听
见,低头快步地走出家门。
还是奶奶送我到村口公路上等车,患气管炎的爷爷不常出门,无论是谁回老家,
总是奶奶送出屋门,院子,一直送到村口。
一个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
爷爷和奶奶就像这院中七棵老枣树的根,铁铸石雕
的根,屹立不倒的根,他们用生命培育出的儿女像极了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红枣,所以不论我们的外表多鲜亮、滋味多甘甜,依然不能离开这深深扎根地下,已然融入血脉的生命之根——哪怕他们走了一段崎岖难行的人生路,耗尽了全部心血、力气,只剩下了风烛残年的躯壳。
奶奶目送我坐上了公交车,汽车缓缓开动,我慢慢地远离了老家,最后消失在我视
线里的是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
我紧紧地捧着那罐醉枣,不禁陶醉在了那浓浓的枣香和深深的思念之中。
(选文有删改)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描写雪后乡村的荒凉寒冷,是为了突出爷爷奶奶坚守老家的可贵品质。
B.奶奶说他们很壮实,经常包饺子,这都是为了不让“我”担心,宽慰“我”而说的。
C.文章结尾再次提到了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首尾呼应,表现了“我”对爷爷奶奶的依依不舍之情。
D.爷爷是个固执的倔老头,跟“我”说话像吵架似的,他“吼”的背后是和奶奶一样的对孙辈的关心体贴。
E.文章在塑造爷爷奶奶形象时运用了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
13.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14.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15.本文标题为“枣香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