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污水处理厂粗格栅进水泵房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662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5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订版污水处理厂粗格栅进水泵房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修订版污水处理厂粗格栅进水泵房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修订版污水处理厂粗格栅进水泵房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修订版污水处理厂粗格栅进水泵房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修订版污水处理厂粗格栅进水泵房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订版污水处理厂粗格栅进水泵房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修订版污水处理厂粗格栅进水泵房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订版污水处理厂粗格栅进水泵房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订版污水处理厂粗格栅进水泵房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修订版污水处理厂粗格栅进水泵房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附件:

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施工进度计划

3、主要施工人员上岗证及资质等

第一章方案编制依据

1.1.编制内容及范围

本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护坡方案施工、项目组织管理、机构设置、施工部署、总图布置和管理、施工目标、人力及机械配置、主要工程施工方案和方法、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等自开工至竣工的全过程组织措施。

1.2.编制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广东省湛江地质工程勘察院)

2、相关工程图纸(广州市公用事业规划设计院)

3、基坑设计方案(建材广州地质工程勘察院)

4、选用规范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x)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x)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1x201x)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x201x)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1x9)

6)、《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x,J2201x002)

8)、《广东省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DBJ/T15-201x7)

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1x)

10)、适用于本工程的国家其它现行规范、规程等。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特点

2.1.工程概况

东莞常平东部污水处理厂位于常平镇沙湖口村,污水厂拟建一粗格栅、进水泵房。

原场地自然地面标高+2.700,场地经回填,现地面标高+7.201x回填土为山坡残积土。

基坑开挖深度为10.8m~12.2m。

基坑周边非常开阔,周边无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

2.2.基坑工程特点

1)、基坑开挖面积小,周边环境简单,无建(构)筑物,地下无需要保护的管线,但基坑开挖很深,施工工期短,施工工序复杂。

2)、由于场地内存在较厚的砂层,地下水丰富,给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带来很大难度,所以应有有效的支护开挖方案,保证支护开挖的安全。

第三章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3.1.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3.1.1.场地岩土条件

根据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岩土层按成因类型自上而下分别为耕(表)土、冲积层、残积层以及加里东期花岗岩。

3.1.2.水文地质情况

该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地下水水质在该环境中对混凝土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场地内第2-4层中砂、2-9层中粗砂属强透水层,其他各岩土层均为弱透水层,地下水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为0.10~2.90m,平均1.37m。

3.2.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质量的好坏是整个工程能否顺利进行施工的关键,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后期工程的施工,同时会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及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基坑支护应慎重设计,应严格控制基坑的位移和沉降。

针对以上工程特点,本工程在制定基坑支护方案时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①安全可靠性;②技术先进性、合理性;③施工可行性;④经济节约;⑤工期合理。

本基坑支护方案在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后,选用旋喷桩作止水帷幕,桩锚支护结构进行支护。

本基坑支护方案及特点叙述如下:

1)、A支护剖面:

开挖深度约12.2m,长约47m,布置两排旋喷桩做止水帷幕,设φ800@1201x孔灌注桩作支护桩,坡顶4.5m高范围放坡,坡度1:

1.56。

2)、B支护剖面:

开挖深度约10.8m,长约60m,布置两排旋喷桩做止水帷幕,设φ800@1201x孔灌注桩作支护桩,设三排预应力锚索,坡顶4.5m高范围放坡,坡度1:

1.56。

以上具体详见施工图。

第四章基坑施工测量及监测方案

4.1.施工测量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本工程采用智能电子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及钢尺等测量器仪,本工程所用测量工具必须经过法定计量单位检验校准。

熟悉和了解甲方在施工现场提供的水准点和坐标点,并根据建筑总平面图进行复测,确保工程坐标的准确性。

对施测用辅助工具如木桩和铁锤等应做好准备。

1)、建筑物定位放线

(1)、轴线控制网的设置。

依据工程建筑总平面图确定建筑物横竖控制轴线,其控制桩应尽量远离基坑边,以免基坑上部发生位移产生偏差,这样也为后续结构施工提供准确的轴线控制桩,基坑开挖定位测量放线在确认无误后申报监理单位验线,并申请规划勘测部门验线。

合格后方可进行基坑土方开挖。

(2)、控制网轴线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依据《工程测量规程》执行。

为了给后续结构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对本工程基坑土方开挖放线必须严格要求。

轴线控制网的测角中误差将不超过±12",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15000。

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本工程将使用日本索佳SET201x智能电子全站仪,其测角精度为:

2";边长精度为:

2+2D。

测量时,一测回测角,二测回测边,并严格按规程中的水平角观测和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进行。

2)、施工高程控制

(1)、水准点引测:

根据规划勘测部门设置的水准点引测现场施工用水准点,采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的方法布设现场施工用水准点。

现场水准点布置数量不少于三个,以便相互校核和满足分段施工的需要。

(2)、施工中标高控制:

场内设置的水准网控制点,在间隔一定的时间需联测一次,以作相互检核,对检测的数据应认真计算,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

施工中标高控制方法:

根据现场水准网控制点,采用高精度的水准仪在基坑四周布置标高传递基准点,以此点控制基坑的开挖标高。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在基坑壁上每4m设置一个控制标高。

基底标高的控制:

为了保证不超挖,在距基底设计标高1m处测一标高,并抄出标高水平线,以此标高线来控制挖土深度。

4.2.基坑施工监测

为了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顺利按计划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使周围已有建筑物、市政设施、地下管线等不受损伤、少受干扰,必须对基坑工程全过程进行系统监测。

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掌握基坑围护结构的位移、沉降、受力水平及周围建筑物的动态(沉降或倾斜),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做到信息指导施工,对可能出现的工程隐患及时预报以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4.2.1.监测内容

基坑施工监测包括周边环境监测、支护结构监测、土体变形监测,槽底回弹监测,以及包括周边建筑物、重要道路及地下管线等保护对象进行系统的监测。

本工程基坑监测内容如下:

①.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②.基坑沉降监测;

③.基坑水位监测

4.2.2.观测方法

1)、沉降观测

采用精密的水准仪进行量测。

主要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点直接设置在被观测对象(本基坑设置在压顶梁和坡顶土体上)的特征点上,并在远离基坑或稳定的位置设置基准点。

观测点应布置在具有特征点的地方。

2)、水平位移观测

采用精密电子经纬仪进行量测。

采用轴线投影法在两个稳定的基准点之间连线为基准线,量测差值和累计位移量。

观测点直接布置在支护桩顶、土坡坡顶。

3)、水位观测:

周坑周边设水位观测井进行水位观测。

4)、肉眼巡检

由于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施工条件的改变、基坑边堆载的变化、施工用水不适当排放、管道渗露以及气候条件的改变,还有工程隐患如地面裂缝、支护结构的失稳、临近建筑物裂缝等都可在巡检工作中及时发现,因此巡检是十分重要和很有必要的,应由有经验的工程师按期进行巡检,巡检工作应列入观测计划,按期进行,并保持记录。

5、观测精度

沉降观测中,水准仪i角≤±10″,每测站基辅读数高差≤0.3mm,水准路线闭合差≤±0.3(n)1/2。

4.2.3、观测点设置

1)、测距点在距基坑201x0米相对稳定地方(如基坑四周的原有建筑物)沿基坑边线延长方向设置,共设置3个,并用水泥桩固定;

2)、搅拌桩水平位移观测点在桩顶上适当上布设,测点间距10~15米,点位用水泥钉固定;

3)、土体沉降观测标志在基坑内侧沿基坑高度5~6米分层设置,水平间距10~15米,用水准仪进行观测。

对周边建筑的观测应设在建筑物的特征点上,如角部等。

4)、设两个水位观测井,在基坑顶外侧布置。

4.2.4、观测频度及成果分析

1)、观测频度

(1)、采用方向法进行观测,从基坑开挖开始观测,到基坑回填为止结束,土方开挖期间、降水期间和特殊天气后,要每天早晚各观测一次,其它可每周观测2~3次,并做好记录;

(2)、设专人并使用水准仪及经纬仪进行观测变形情况,记录要准确工整严禁涂改,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定期向监理工程师报告变形情况;

(3)、如地面变形产生裂缝时,增设观测点,随时观测裂缝的变化。

2)、成果分析

(1)、分阶段每隔5天进行观测成果汇总,并绘制沉降(S)---时间(T)关系曲线图、沉降(S)---水平位移(L)---距离(H)关系展开曲线图和水位变化图;

(2)、对绘制图形及观测结果集中进行讨论,分析变形是否过大及是否趋于稳定,并和甲方共同确定是否需进行采取补救措施。

第五章土方开挖及基坑降水方案

5.1.施工准备

5.1.1、人员准备,成立施工组。

5.1.2、材料准备,按施工图纸所需材料按施工进度计划调入施工现场。

5.1.3、施工机具准备,按施工组织方案所需机械按施工进度组织调配施工所需机具。

5.1.4、施工现场准备,按施工方案及施工图纸现场放样和施工平面布置图放样,根据放样情况提交业主需拆迁树木及征地、借地范围。

由工程部和业务部负责协调拆迁、征地事宜。

5.1.5、技术准备,施工前需编制施工方案并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5.2.土方开挖准备工作

5.2.1、土方工程是影响工期的主线,各分项工程都要围绕这一主线组织施工。

要抓好土方开挖的连续突击作业,同时采用分区、分层、分步交叉流水作业。

严格按照设计的分层开挖深度进行,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保持土方施工进度。

5.2.1、根据本工程特点,本工程配置2台大斗反铲挖土机,配备15~25t自卸汽车。

分区、分步施工。

分区施工一是便于施工的流水作业,基坑内侧距边坡8~10m范围内为土钉施工作业区,8~10m以外中心区为大面积挖土区。

二是便于发挥机械性能,创造多机作业立体工作面。

5.2.3、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土方运距,合理配置挖土机械及运输车辆。

及时办理交通、城建、市政、市容、环卫等有关手续。

5.2.4、确定卸土场位置及行走路线。

本工程周边有很多空地,可作为临时卸土场,预留回填基坑用,一部分运出。

5.2.5、为结构基础施工阶段预留一定宽度的工作面:

承台边距离基坑底边线800mm。

5.2.6、现场专门成立土方运输调度指挥中心。

5.2.7、土方施工在符合东莞市有关施工时间限制和环保规定的前提下,保证土方连续施工。

5.2.8、根据施工图放出包含作业面的工作范围,请业主协调工作面范围内征地、借地事宜,并且协调施工用水、电借用事宜。

布置施工临时工棚、仓库及材料堆放地,泥土运输通道。

5.3.土方开挖施工

1)各道工序严格按进度部位要求完工,及早为下一步腾出工作面。

基坑中部为大面积土方开挖区。

在开挖深度内,分层、分步布置挖土机械,挖土机上下、左右齐头并进,为保持多机作业工作面,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采用白天运输为辅、夜间运输为主的方法,以保持持续高产。

2)本工程由于施工工序多,多道工序要同时施工,都需要土方施工配合,因此施工关键是土方运输;根据土方挖运量,合理安排车辆,合理布置现场道路和出入口,做到四通八达,合理规划卸土场地,优化运土路线,安排好作业时间,做好车辆分流,减少道路拥挤。

3)土方挖运分层标高根据各工序施工要求合理安排。

在预应力锚索的工作区内,应分层分段开挖,每层挖至相应锚索下30cm~50cm处,以利于锚索施工;为保证开挖安全应分段开挖:

每段开挖长度约30m。

4)土方收尾坡道处土方的施工:

采用长臂挖土机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