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648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学校:

通远镇火箭小学

备课教师:

邓武刚

使用学校:

使用教师:

第六单元:

眼睛

单元教材内容: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永生的眼睛》及语文天地中的《谁的眼睛好》。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眼睛引发联想,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了解有关眼睛的知识。

2、认字27个,写字20个。

继续学写摘录笔记,练习独立识字能力。

3、练习标画、品味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在课文中的意思及作用。

4、联系在略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5、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筛选资料、使用资料,借助资料理解课文,不能仅仅把背景资料视为课文的补充内容。

单元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2、知道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体会眼睛的重要及用眼、护眼展开的实践活动。

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教学共9课时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两课时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一课时

《永生的眼睛》两课时

《语文天地》两课时

习作两课时

课题

《眼睛》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线索。

教学重点

感受“大眼睛”渴望读书的感情。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大眼睛女孩的眼神,感受贫困地区的孩子对学习的渴望。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背景资料

学具准备

图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放幻灯:

"大眼睛")提问学生:

你怎样来形容这张照片中的眼睛?

  (明亮的、专注的、水汪汪的、渴望的、忧郁的……)

  2、的确,这是不寻常的照片,作者看到这张照片也想到了很多,让我们来读课文。

二、理解体会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作者看到这张照片后想到了什麽?

  

(1)作者怎么想的,谁来朗读第一段?

  

(2)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体会?

  (3)想到这些,你是一种什么心情?

你能读出来吗?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这样一张不同寻常的照片会让自己产生什么联想,作者由此想到了什么,通过朗读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达到共鸣,同时在此指导学生朗读。

  2、这样一张照片,为什么能让我们、让作者这样感动,由此联想到这么多呢?

让我们从第一段中了解一下这张照片的来历和背景吧!

  

(1)默读第一段。

  

(2)谁来用最简洁的话说一说照片的来历?

  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出信息,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3)"大眼睛"是在什麽情况下上学的?

  (4)你还知道哪些失学儿童的故事?

讲一讲。

  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照片的背景,对背景知识的批注和补充,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同时,这些令人为之感动的、真实的照片和老师所创设的情景让学生了解了那些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学习状况和条件,使他们从心底同情这些孩子们。

  3、这些贫困儿童的境况和"大眼睛"一样,让人同情,让人感动,他们对读书的渴望和"大眼睛"一样强烈。

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许许多多濒临失学的贫困儿童都有的,"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大家一起来读第5、6自然段。

  学生和那些失学的孩子们感受了同样的关爱和温暖,感受爱心的可贵。

  4、"大眼睛"激起了人们的同情和爱心,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让我们来看一看"希望工程"开展十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吧!

  

(1)请大家自由读第6自然段,画出文中的数字。

  

(2)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在这里,通过前面的体会和理解,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这些数据的含义。

但要将文章的主题和精神在这里得到总结和升华,需要学生通过相互补充来完成。

  三、拓展升华

  1、直到今天,"希望工程"仍在继续,人们的爱心还在延续,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2、小结:

今天,在我国的一些地方还有许多这样的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们,同时社会上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们,在人们的关怀下,孩子们又获得了希望,让我们也加入其中,共同关注这一双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四、我来试一试:

  1、摘录有关描写眼睛的词、句、段;

  2、观察你父母或同学的眼睛,抓住特点描写一段。

学生观察、思考

谈想法或体会

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谈体会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尝试概括

学生畅谈

学生谈

学生交流、发言

板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一.来历、背景

二.具体描写

三.展示魅力

四.积极意义

课后记:

 

课题

《眼睛》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教学目标

1、感受大眼睛的特点,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坚强意志和对学习机会的珍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抄写文章的“精彩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感受大眼睛的特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坚强意志和对学习机会的珍惜。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相关图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生字、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

2.指名朗读,配乐朗读,教师引读: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引读“它注视着前方……”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引读“虽然清晨教室光线……”

      这双大眼睛,向我们深情地诉说着――引读“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

      这双大眼睛,向世人热切地呼唤着――引读“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

   是啊,这双大眼睛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从此,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便与“希望工程”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这张“大眼睛”照片产生了无穷的魅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二、自主读文,感受“大眼睛”魅力。

1、自读课文后两部分,通过读,自己了解了什么,知道了哪些?

   2、是啊!

这千千万万笔捐款,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希望小学,凝聚的是一片片爱心,播撒的是未来的希望,圆了多少孩子读书的梦想!

让我们走进希望小学,再次去看看这些孩子们!

(出示希望小学的图片)看到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愉快地学习,我们为之兴奋,为之高兴。

3、(出示“大眼睛”的近照)她是谁?

还认识她吗?

啊――依旧是那双乌黑、闪亮的大眼睛,它还忧郁吗?

是啊!

已不再忧郁,而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同学们一定很关心“大眼睛”现在的学习生活情况吧?

谁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苏明娟的近况呢?

三、畅谈体会,超越升华。

   1、正是由于希望工程的热心捐助,才使苏明娟实现了读书的梦想,健康快乐地成长了起来。

苏明娟成长了,可是还有许许多多像童年的苏明娟一样的孩子,他们的眼里仍然充满着读书的渴望。

此时此刻,当你再次面对这些孩子,面对着这样的“大眼睛”,你想说点什么,你能做点什么呢?

   2、(学生自由谈话,升华情感。

   3、同学们,当我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时,你可曾想到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同龄人,他们是多么困苦;当我们在父母怀里撒娇时,可曾想到那些在贫困的生活中仍能自强自立的孩子们,他们多么令人爱怜!

给予它他们关爱与温暖,我们能够做到;珍惜美好幸福的学习生活,我们应该做到。

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七、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1、用自己的行动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互通书信、捐款捐物……)

   2、复述课文,抄写“华彩段”。

   3、观察周围熟悉的一个人,以“眼睛”为题写一篇日记。

学生思考

学生看书

学生谈收获

学生交流

学生思考

板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渴望

忧郁大眼睛读书

明亮

课后记:

 

课题

《眼睛》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教学目标

1、自主掌握本课的生字,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

3、掌握系统搜集资料的方法,懂得通过背景了解课文,练习在习作中交代背景的写作方法。

4、体会“眼睛”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带着感情诵读诗歌,体会医护人员的高尚品格。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非典”时期医护人员冒着危险拯救病人情景的图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课题中的“你”指的是谁?

2、为什么说“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三、全班交流自己对“非典”的认识。

四、播放“非典”时期医护人员拯救病人情景的录像资料。

五、为什么诗中说“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老师总结:

通过背景介绍和讨论,使学生了解因“非典”传播方式特殊,医护人员无一例外地穿着隔离服,戴着口罩,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各种情感交流都来自于“眼睛”,所以说“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六、理解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小节。

     第一小节写医护人员面对“非典”病魔时愤怒的心情和冷静的态度。

     面对肆虐的病魔,医护人员的眼中充满着愤怒和冷静。

   2、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第一小节的方法:

读――思――画――悟――议――读

   3、运用学习第一小节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2―4小节。

   4、全班交流。

    

(1)交流第二小节。

      第二小节写医护人员在生死抉择时表现出的战胜病魔的信心和毅力。

      理解“抉择”的含义,体会医护人员在生死抉择时表现出的战胜病魔的信心和毅力。

    

(2)交流第三小节。

      第三小节写医护人员用温柔的深情安慰病人。

      结合前两小节内容,感受医护人员对病人的无限柔情。

    (3)齐读4、5小节,想想作者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歌颂白衣天使的高尚心灵,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5、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拓展延伸: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白衣天使为我们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些最可爱的人说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

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讨论

交流、讨论

学生看课文,思考问题并讨论

自读后,集体读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面对病魔:

愤怒,冷静

我只看见一.写眼睛面对生死:

信心,坚毅

你的眼睛面对病友:

安慰,温柔

二.赞眼睛(美丽动人、心灵高尚)

课后记:

 

课题

《眼睛》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

学具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

教学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