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及做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6327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及做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各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及做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各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及做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各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及做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各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及做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及做法文档格式.docx

《各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及做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及做法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及做法文档格式.docx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规范流转。

新型经营主体加倍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

推进三产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了粮食加工、畜禽加工、水产养殖与加工、饲料加工、特色经济作物与花卉苗木、中药材加工、农产品物流等七大特色百亿产业集群。

连续五年举办了休闲农业秀美乡村活动月,休闲农业营业额达30.3亿元。

三是深入推进农业改革创新。

出台了《南昌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办法(试行)》,并设立了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资金3000万元,撬动银行贷款规模3亿元以上。

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改革试点。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涉农资金21.33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70万亩。

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0.44%。

  

(二)太原市 

  太原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城市需求和市场需求,以农业产业园建设引领功能拓展,大力实施“十园引领、百园兴农”工程,促进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强化“菜篮子”基地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一是种植结构调整有序。

坚持“扩蔬菜、增葡萄、强杂粮”的种植结构调整方式,加快构建粮经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

扩大经济作物和优质杂粮种植比例,小杂粮成为种植新亮点。

大力推进设施蔬菜建设,丰富了“菜篮子”供应结构。

二是养殖布局优化提升。

优化“退户入园、出城进沟、规模健康”的养殖业生产布局,实施产能大县建设、畜禽提质增效、全产业链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畜禽粪污处理等“六大工程”,带动养殖业从生产方式上提档升级。

三是加工模式提档升级。

创新“扩规模、树品牌、拓市场”的加工业发展模式,培育老陈醋、肉乳制品、优质葡萄、精品蔬菜、粮油主食五大加工产业龙头企业。

以加工业为中枢,推进产业链前延后伸,发展生产基地,实施订单农业,推进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形成利益联结,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四是产业质量有效提高。

秉承“数量足、质量好、效益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理念,实施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标准化生产,打造安全放心农产品基地和品牌特设产品。

五是新型产业优势明显。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采摘体现、科普教育、健康养生等新业态,培育了一批深受市民钟爱的精品休闲点。

  (三)合肥市 

  合肥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都市现代农业主题,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

一是优化农业产品结构,推动产品变精品。

通过统筹调整粮经结构,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蔬菜基地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二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动农业变产业。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特色产业农村电商发展。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大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积极发展定制农业、会展农业等新型业态。

三是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加快推动劳动变活动。

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采摘农园、特色民宿、自家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深度开发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扶持开发休闲农业节庆活动,传承农耕文明,刺激休闲农业消费。

四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区变景区。

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使用行动,提高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率。

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加快畜禽粪污和病死畜禽集中处理,推动规模化中型沼气发展,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

五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承包确权登记成果应用,全面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进中国农科院合肥食品科学与营养创新研究院建设,壮大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四)长沙市 

  长沙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为战略目标,加快构建与之匹配的现代都市农业新格局。

一是突出调优产品结构。

坚持按照市场导向组织农业生产,在稳定农产品供应总量的基础上,推动增加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三品一标”农产品占比不断提高,农产品品牌影响不断扩大。

二是突出调好生产方式。

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机械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资源利用率。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7万家,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耕地流转面积达173.6万亩。

推行稻虾共生、生猪养殖“零污染、零排放”的绿色生产方式。

三是突出调顺产业体系。

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

提质提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举办乡村休闲旅游节,掀起乡村旅游热潮。

四是突出激发内生动力。

创新“三权分置”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健全完善“三权分置”的基本制度。

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住房财产权抵押融资试点,累计发放农房所有权证5万余本。

  (五)郑州市 

  郑州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一是优化供给,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扩大有效供给,合理开发各类农业资源,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二是调整结构,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每年举办十余场各类农业主题节会,吸引市民走进农村、体验农业,2016年休闲农业接待人次超过2800万,营业收入超过31亿元。

三是降低成本,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通过产业技术支持和信息技术支持推进农业生产成本降低,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

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举办了中国郑州物理农业展览、黄淮海玉米新品种地展博览会、中原蔬菜新品种展示现场观摩会和设施农业(阳台园艺)展览会。

四是激发活力,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办证,全面启动农村股改工作。

财政出资2亿元成立了郑州农业担保公司,开发了多种特色支农担保产品。

正式批准成立了农业产业发展基金,财政出资1亿元、总规模达2亿元以上。

  几点感悟及体会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许多宝贵的思路和经验可借鉴。

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建设示范园区是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南昌市把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平台,积极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引导示范园区向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以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为定位,集中连片打造的南昌绿谷“两区一廊”示范工程,打造了以溪霞为重点的4个国家级、10个省级、10个市级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产值达到109亿元。

示范园区已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新高地,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亮点,城乡休闲度假的新景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门路。

太原市以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十园引领、百园兴农”工程,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创办农业节会是催生都市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举措。

南昌市、合肥市、长沙市、郑州市通过举办“花博会”、“龙虾节”、“桃花节”、“西瓜节”、“乡村休闲旅游节”等农业节会,唱好对外开放、发展经贸、提升形象这台大戏,集商品展示、成果推广、招商引资、文化娱乐为一体,对于提升一个城市对外开放形象,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对于推介品牌、开拓市场、开阔视野、促进农民增收、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都会起到其他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节会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打造了城市名片。

  (三)实施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引擎。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农业部《“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任务。

例如南昌市非常重视科技创新成果推广,近5年可谓成果丰硕,农业科技开发项目共有228项立项,其中国家级15项,省级72项,获得重大科研成果23项;

引进农作物、畜禽、水产等各类良种605个,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7%、96%、90%以上。

  (四)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在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上的做法是高度一致的,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道路。

  突出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认为,深入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继续坚持“稳中求进、转型提升”的总基调,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脱贫攻坚为“第一民生工程”,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赶超,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农业现代化,努力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以建设示范园区为平台,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都市农业。

要按照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提出武汉现代都市农业要走在全国前列的指示要求,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重点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生产技术先进、产业链条衔接、储运物流配套、休闲观光融合”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

每个区连片打造1—2个30—50平方公里范围,一二三产联动、产加销游一体、产村居业相融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

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全市要建成2—3个国内一流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使之成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创新高地,在引领农业现代化建设、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中发挥“加速器”的作用。

  

(二)以培育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发展农业现代化,靠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很难成功,必须依托新型经营主体,以市场机制、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模式来推进。

要实施“能人回乡工程”,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要抓紧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快培育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生产经营理念先进、品牌经营意识突出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品牌农业创建主体。

通过政策引导,全力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上市融资、技术改造创新等方式整合资源要素,扶大、扶强、扶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加快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体系,重点扶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发展。

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一批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以创办农业会节为抓手,有效促进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