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15 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6172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15 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15 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15 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15 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15 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15 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15 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15 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专题15 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②商周时期

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

③汉代

丝织业发达,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中国有“丝国”之称。

④唐代

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丝织品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⑤宋代

棉花种植普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地区;

纺织品种类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⑥明清时期

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3)冶金业

①青铜铸造业

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数量多、种类齐备,铸造技艺精湛,后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青铜器主要供贵族使用,较少用于农业。

②冶铁业:

春秋时期,铁器时代到来。

a.冶铁技术的进步:

春秋——生铁冶炼和块炼铁;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b.冶金燃料的发展:

煤(汉代开始、北宋普遍)—焦炭(南宋末年开始)。

3.古代中国手工业特点

(1)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日益细化,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2)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工场手工业。

(3)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4)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

(5)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二、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

1.先秦的商业

(1)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如商人祖师范蠡和后来成为秦相的吕不韦等。

(2)战国时期,由于商业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重农抑商思想兴起。

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

该政策在战国时期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巩固了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2.秦汉时期

(1)商业政策

西汉初年,社会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

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2)国内商业

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但是,“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

(3)对外贸易

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3.隋唐时期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并举,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水路商运和陆路商运十分发达;

草市作用已十分显著,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唐朝后期,夜市比较繁荣。

4.宋元时期

宋朝时期城市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普遍;

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海外贸易发达。

5.明清商业的兴盛

明清时期,城镇商业繁荣。

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考向一古代三种手工业类型的异同及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

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此后,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便成为封建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方式。

古代手工业的多种经营方式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官营手工业

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要地位。

其特点是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集中优秀工匠进行生产,资金雄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促进了手工业技艺的提高,其产品代表了中国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3.家庭手工业

“男耕女织”式的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使用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

从秦汉时期开始,“男耕女织”式的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形式渐趋稳定。

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成为封建经济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因其阻碍商品交换而成为新经济因素产生、发展的最大障碍。

4.关系

(1)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为官营手工业奠定了基础。

(2)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由于其本身的封闭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典例引领】明初规定:

“在京工匠上工者,日给柴、米、盐、菜,歇工停给。

”1391年,进一步规定:

凡在内府役作的工匠,“量其劳力,日给钞贯”。

这主要说明明初官营手工业

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C.限制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最早出现于私营手工业中,不是官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

材料中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的经营状况,与小农经济无关,故B项错误;

材料中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的改变,工人有较大的自主权,有利于私营手工业发展,故C项错误;

材料“日给柴、米、盐、菜,歇工停给”、“量其劳力,日给钞贯”说明官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有所改变,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D项正确。

考向二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表现与特点

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商业兴起

商朝人善于经商,后经商之人被称“商人”;

春秋战国商业繁荣。

(2)初步发展

秦汉至隋唐发展较艰难,但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

(3)繁荣时期

两宋、元朝商业的繁荣,明清时期出现“商帮”。

(3)交易媒介的变化

最初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再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

(4)商人组织的变化

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以地缘为纽带的业缘组织。

3.特点

(1)商业起源较早,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2)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3)商业活动不断打破地点和时间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4)历代政府采用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缓慢,虽取得发展和繁荣,但始终是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商人始终没有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

(5)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明清时渐趋萎缩。

【典例引领】《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

宋代《太平广记》中多有“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

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期

A.严格推行重农抑商

B.获取重利遭到严惩

C.注重规范商业行为

D.商人笃信因果之说

【答案】C

考向三古代城市的发展

1.古代城市发展的特征

总体趋势:

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放宽限制阶段(宋至明清)。

(1)从周至唐

①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②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③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扬州和成都成为唐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2)宋元

①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

②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③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3)明清时期

商业活动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2.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1)从城市功能上看,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

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

(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来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城镇。

(4)从城市分布上看,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转移紧密相联,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

【典例引领】三国时,孙权开始兴建城隍庙;

南北朝时,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

隋唐时期,城隍职责又增加了雨旱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

宋代,传统的城隍信仰已列入国家祀典。

这说明

A.官方正统思想压制民间文化发展

B.儒教开始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

C.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的信仰空间

D.城隍庙是宣传迷信的封建堡垒

考向四古代中国货币的发展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

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

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管理,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改革币制,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但铁钱的使用极为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

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典例引领】下表是明代米价表

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明初大明宝钞升值和政府控制使银价上涨

B.钱价上涨和白银增加导致白银购买力下跌

C.赋税征银导致米价上升白银价格上涨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米价上升银价上涨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

材料不能体现明初大明宝钞升值和政府控制使银价上涨,故A项错误;

据表格每公石米平均价格呈上升趋势,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数量在减少,可得出白银购买力下跌,故B项正确;

米价上升说明白银价格下跌,故C项错误;

表格反映的是米价上升,表明白银的购买力下降,故D项错误。

考向五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不能冲破小农经济限制的原因

1.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作为小农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小农经济的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