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高产油桐产业化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574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0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良种高产油桐产业化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良种高产油桐产业化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良种高产油桐产业化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良种高产油桐产业化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良种高产油桐产业化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良种高产油桐产业化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良种高产油桐产业化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种高产油桐产业化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良种高产油桐产业化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良种高产油桐产业化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良种高产油桐产业化开发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写时间:

2011年4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O一一年制

 

第一章总论

一、申请项目概述

本项目充分运用自主开发的“油桐基地建设配套技术及桐油加工工艺技术”,重点引进推广小米桐品种大力推广,采用良种母树接穗胚芽嫁接技术对低产林进行改造,有效提高单株产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积极推广油桐规范化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达到5万亩,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桐油籽深加工生产线采用技术革新后的压榨法,有效地提高了榨油率,降低生产成本10%以上。

通过对该技术的转化应用,使良种高产油桐达到产业化发展。

该项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申请的两件发明专利“一种制备桐油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烘干装置”和“一种桐油烘干装置”已取得受理通知书。

项目主导产品一级桐油主要用于电子工业、印刷(油墨)等领域,二级桐油主要用于机械、建筑,油漆等领域。

二、项目预期目标

1.总体目标:

项目计划总投资2200万元。

到项目完成时,使企业桐油生产能力由原来的年产1000吨提高到3000吨;油桐良种繁育推广及规范化种植5万亩,改造低产林5万亩,油桐挂果后年产桐籽32000吨,为公司5年后扩建年产万吨桐油项目奠定原料基础。

项目产品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

(1)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

(2)色泽(罗维比色计英寸槽):

黄34,红≤2.5;(3)气味:

具有桐油固有的正常气味,无异味;(4)透明度<静置24H/20℃>:

清晰透明;(5)酸价(≤mgkoH/g)1.06;(6)水分及挥发物≤0.08%;(7)B型桐油试验:

无结晶析出(8)杂质≤0.06%;(9)碘价170;(10)皂化价192。

本项目执行的质量标准:

国家标准(GB8277-87.1级)。

本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后可新增产值7610万元,利润1008.25万元,上缴税金534.89万元;可有效促进当地农林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我国油桐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品质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为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2.阶段目标:

实施本项目,具体划分三个阶段,各阶段目标如下:

第一阶段:

2011年4月—2011年7月

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的编制;落实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资金;办理土地、环保、安全等相关手续及备案;建筑施工图、工艺图设计规划,工程预算和招标,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建筑工程正式施工,争取各项工程有条不紊地同时进行。

完成项目投资500万元。

第二阶段:

2011年8月—2012年12月

桐籽深加工生产线建设,油桐低产林改造;油桐良种繁育推广;设备考察对比,签订设备买卖合同,动力、水处理等基础设备安装调试。

完成项目投资1500万元。

第三阶段:

2013年1月—2013年3月

完成桐籽深加工生产线建设;完善油桐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完成低产林改造;项目产品全部投产上市,建立企业门户网站,大力开发市场。

完成项目投资200万元。

3.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

项目计划总投资220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124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900万元;申请国家转化资金拨款60万元。

本项目已到位资金200万元,新增资金2000万元。

本项目新增资金主要用于油桐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和油桐低产林改造、固定资产投资部分的基础建设工程、设备、设施等投入。

项目在执行期内由单位负责完成的新增投资

单位:

万元

项目投资总额

已到位投资额

需增加投资额

到位时间

2200万元

200

300

2011年7月

500

2012年1月

500

2012年6月

500

2012年12月

200

2013年2月

 

第二章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分析

一、简述

油桐的油脂为黄色或褐色的浓稠液体,属于干性油,可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的印刷电路板制造,机械工业防腐、润滑、运输业的飞机、轮船、潜艇、汽车和火车以及民用建筑的涂料等行业。

同时,它在塑料、电器、军械、橡胶、涂料、印刷、皮革、医药等制造工业,应用也十分广泛。

桐子榨油后的桐饼是肥效很高的优质肥料,并有防治地下害虫和改良土壤的效果;果壳可制活性炭,炭灰可熬制土碱;油桐的老叶切碎捣烂,水浸液可防治地下虫害。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环保型油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环保型油漆离不开以桐油作原料。

因此,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整个制造业对桐油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我国桐油产量较高,质量优于阿根廷、巴拉圭等国的桐油。

因此,日、俄、美等主要进口国都渴望得到我国的桐油。

与现国内、外同类技术、产品相比,本项目油桐良种推广范围广,品种优良,桐油榨取率高;桐油产品具有质量优良,杂质含量低,色泽度好,水分及挥发物少等特点,具有国内领先技术水平。

项目具有很好的推广转化应用价值。

二、项目创新点

1、油桐栽植技术创新点:

首次成功采用良种母树接穗胚芽嫁接技术对低产林进行改造,有效提高单株产量;

首次选用优良品种进行容器育苗,优化了品种结构、提高了种苗成活率;

利用优选法,对油桐优良品种进行选育、林分;

首次推广规范化种植技术,实现早挂果,提高挂果率。

2、桐油生产技术创新点:

新工艺提取周期短,采用原料—烘干—剔除灰杂—烘炒(70℃—80℃)—入榨—出油—过滤—成品油,省略了剥壳、壳仁分离、粉碎、脱色四个环节,具有省工、节能、高出油率等优点,仅此一项技术革新,就降低成本10%。

三、知识产权状况

本项目技术由**********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公司独立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该项目“油桐基地建设配套技术及桐油加工工艺研究应用”已于2009年8月20日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科技成果验收(证书号:

****验字【2009】第3号),于2010年5月20日被*****省科学技术厅确认为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成果登记号:

9612010Y0126)。

申请的两件发明专利“一种制备桐油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烘干装置”(申请号:

201010571668.3)和“一种桐油烘干装置”(申请号:

201020639514.9)已取得受理通知书。

本项目产品质量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评价,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成为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第三章项目实施方案分析

一、项目的转化内容与技术路线论述

1、项目的转化主要内容:

(1)新建年产桐油3000吨的深加工生产线一条,建设油桐良种繁育推广基地5万亩,改造低产林5万亩,油桐挂果后年产桐籽32000吨,为公司5年后扩建年产万吨桐油项目奠定原料基础。

(2)在****县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油桐种植基地,供应优质油桐树苗及树种,促进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3)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计划年培训农民1000人次,通过统一发放油桐树苗,为****县的良种油桐繁育提供优质种苗支持,签订收购协议保价回收,进而提高农户种植油桐的积极性。

2、项目的技术路线:

(1)油桐育苗技术

①采种

在优良品种或类型的林分中,选择树冠整齐、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单株产量高、生长在阳坡的壮龄植株作为采种母树。

10~11月当果皮由青色转变为赤褐色时,即可采收。

采集后堆放阴湿处,盖上草,待果皮软化后取出种子,通过果选和粒选,混沙贮藏或干藏。

种子发芽率在80%以上。

②播种

育苗种子粒大,每千克320—380粒,每亩播种50~60公斤。

可冬播,也可春播。

选向阳、排水良好的肥沃沙土圃地,深耕施肥,细致整地。

荐播,2~3月在整好的圃地上按行距20~30厘米、株距10~l5厘米点播,覆土3~4厘米,播后约1个月左右发芽出土。

苗期及时除草、松土。

种子发芽前20天,每亩均匀喷洒0.1%浓度果尔除草剂45毫升,对露出地面的种子用土覆盖;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应及时移苗和补苗,并浇透水施肥,在幼苗长出5—7片真叶时,初次追肥氮肥浓度为0.5%,每亩施肥3公斤,以后根据苗木生长情况施肥,最好在下午3点以后进行,

春季注意防止因积水造成苗木烂根。

苗木生长前期,做好松土除草工作,确保苗木迅速生长。

苗高30厘米以上时,可化学除草,苗期化学除草每亩地用药土30公斤,药土配制:

30公斤干净的细河砂,加入果尔(30毫升果尔与500毫升水混合)药液,拌匀后堆放2小时,摊开晒干。

药土均匀撒至苗床上,用棕扫把扫掉幼苗叶片的药土,以免产生药害。

当年苗高可达80~120厘米,地径1.0厘米,每亩产苗1.6—2万株,即可出圃造林。

③嫁接

春季或秋季油桐形成层细胞活动旺盛期嫁接最好。

在穗条上选取腋芽饱满的节,在距芽上方1厘米处和下方1.5厘米处各横切一刀,芽左右0.8~1厘米处各纵切一刀,深浅以刚到木质部而能剥起树皮为度。

然后用芽接刀的角片自纵切口的外侧小心地连芽带皮一起剥下,使之成规格2.5厘米×2厘米的长方形芽片。

再在砧木东北方向距地面15厘米高处,切一个与接穗大小一样的“匚”形接口,深浅以刚到木质部但又不伤木质部并能剥起树皮为度。

再用角片将砧木上已切接口的皮撬起,将接穗(带芽的皮)纳入补上,勿使芽倒置。

绑扎时将砧木接口撬起的皮去掉一角,仍翻回来盖在接穗上,使接穗和砧木接口吻合,用塑料带扎缚,使接穗和砧木紧贴。

绑扎时不要压住芽,一般是自下而上作覆瓦状绑扎,尽量密封,松紧适度。

春季芽接,可先行断砧再嫁接,也可成活后再断砧。

秋季嫁接,嫁接后7~10天即行断砧。

在冬季有霜雪危害的地区,嫁接后不断砧,而在春季再断砧。

嫁接10~15天后检查,未成活的要及时补接。

嫁接后20天左右,将绑扎物松开。

经常除掉砧上的萌芽,同时搞好中耕除草、追肥、病虫防治、定干及修剪。

(2)油桐栽植技术

①建园整地

栽植油桐,建园的主要工作就是整地。

不同的地势、不同的土壤都有不同的要求。

梯级整地:

油桐丰产林的整地,要求普遍采用梯级整地。

用半挖半填的办法,把梯面一次修好,改成若干水平台阶,上下相连,形成阶梯。

每一个梯面为一油桐栽植带,梯面距离、梯面宽度因坡度和栽植株行距的不同而异,一般是坡度越大,梯面越窄,梯壁可采用石块和草皮混合堆砌而成,梯面反坡向内倾在内侧开宽30厘米、深15厘米的竹节沟蓄水。

梯级整地适宜在缓坡地进行。

带状整地:

坡度25度左右的地区不宜采用梯级整地,因为填挖多,坡面动土太宽、梯壁高、壁埂不牢,容易崩塌,因此应采用“等高带状整地”或“等高沟埂”的方法。

等高带状整地:

沿山坡等高线按一定宽度开垦,带与带之间不开垦,留生土,每隔3—5带开一等环山沟截水。

等高沟埂:

沿山坡等高线开沟,将挖出的土推放在沟的下方,在埂的办壁裁树。

沟深30—40厘米、宽40—50厘米,沟距应根据栽植密度而定。

块状整地:

在坡度较大、土壤疏松或石山区宜采用此方法:

按照栽植点要求的距离,只在栽植点周围一定范围内整地。

如鱼鳞坑整地,就是在与山坡水流方向垂直处,环山挖半圆形植树坑,一般长1米、宽50厘米、深25厘米,由坑内积土,使坑面成水平,并在坑下边筑成半环状土埂。

②植苗造林

油桐造林有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两种方式。

直播造林就是将经过精选的油桐种子,直接播种到整好地的穴中,方便省工,是油桐造林的传统方法。

而在“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渠旁)、“四边”(地边、沟边、路边、渠边)和桐农混作的栽植方式中,常以植苗造林为主。

培育壮苗:

苗木培育方式有两种:

一是用营养袋育苗,营养土配方:

土杂肥、林地表土、腐熟饼肥、磷肥5:

5:

l:

l,将其充分拌匀、装袋。

将种子用50一60℃温水浸泡12个小时后,取沉底的种子,于2月下旬播种入袋,每袋1—2颗。

当小苗在拱苗期至展叶前,移苗上山定植。

这种方法成效较好,可避免伤根。

二是大田育苗,低床密播,随采随播。

秋季桐籽采收后,选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整地作低床,床宽l米,深15—20厘米。

将床底部平整后,密播一层种子,(每平方米播种2.5公斤)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