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496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docx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docx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

盾构区间

施工监测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盾构区间

施工监测技术方案

 

编写:

审核:

批准:

 

地址:

电话:

邮政编码:

 

网址:

1.方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5)《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

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7)《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

8)国家有关管线保护、管理、监督、检查的文件等

9)业主提供的本工程相关勘察、设计文件和资料

1.2编制原则

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掘进会使地下土压力、孔隙水压力产生变化,地下土体的应力场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体的位移和隆沉,从而会对地面的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物体的稳定产生影响。

为了解和控制盾构施工可能引起的各种变形,需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测,监测的主要原则是:

1)通过综合的多种监测手段,及时反映穿越过程中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相关设施的变化,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及时调整盾构推进施工参数,控制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通过长期的监测手段对设施和土体的监测,保障穿越段的建构筑物长期安全、稳定;

3)通过日常观察和分析,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予以排除。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1.1拟建工程的交通位置

区间位于城北主干道下方,东西向布设。

区间自000站出站后,向西穿越和平渠、000铁路桥后达000站。

区间起止里程为Y(Z)JDK1+775.075~Y(Z)JDK4+442.307,区间右线全长2667.232m,左线全长2663.604m(含短链3.628m)。

2.1.2拟建工程的基本特性

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左、右线盾构均自宣仁墩站西端头井始发,掘进至区间风井处盾构过站,继续掘进至大地窝堡站东端头井以后吊出。

区间风井预留盾构出土和下料条件,作为盾构施工场地。

区间隧道顶部覆土厚度约为9m~22m。

根据施工招标文件,区间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机。

2.2工程地质水文

2.2.1工程地质

1)土层特征

根据详勘报告,场地内主要地层为由冲积、洪积河床堆积形成的第四系上更新统粉土、卵石,地表广泛分布杂填土。

其土层划分如下:

(1)-1杂填土(Q4m1)

分布于地表,分布不均匀,层厚0.5~21m,其中道路表层0.5m为沥青混凝土硬化路面。

灰黄-灰色,松散-中密,稍湿-潮湿,以卵砾石为主组成,含少量砖瓦碎屑,生活垃圾及植物根系等,土质不均匀,级配较差。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级普通土。

(2)4-4粉土(Q3a1+p1)

分布于局部地表或以透镜体形式夹于卵石中,浅黄色,具少量孔隙,土质不均,含卵砾石为25%,厚0.5~1.5m,稍湿-潮湿,中密,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级普通土。

(3)4-10卵石(Q3a1+p1)

下伏于人工填土层,灰黄色、灰色、深灰色,厚度20~35m,成分以砾岩、灰岩为主,浑圆状,磨圆度较好,粒径组成:

2~20mm约10%,20~60mm约40%,大于60mm约20%;余为杂砂砾砂与粉土粒充填,局部含漂石,最大粒径约450mm。

稍湿-潮湿。

4-10-1中密卵石:

埋深7m以上,呈中密状,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级硬土;

4-10-2密实卵石:

埋深7m以下,呈密实状,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级軟石。

 

2)各层岩土力学参数建议值

土层

编号

土层

名称

天然容重(kN/m3)

钻孔灌注桩

土体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qsik(Kpa)

土体承载力特征值(kpa)

静止侧压力系数

c

Φ

弹性模量Es(MPa)

渗透系数K(m/d)

隧道围岩分级(修正)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qsi(Kpa)

极限桩端阻力标准值qpk(Kpa)

水平

垂直

kpa

1-1

杂填土

18.9

50

0.60

16

0

17

20

50

级普通土

4-4

粉土

20.2

40

550

50

180

0.43

19

21

20

18

18

0.3

级普通土

4-10-1

卵石

23

140

2100

145

中密

500

0.30

72

82

0

42

73

45

级硬土

4-10-2

160

2800

175

密实

600

0.26

85

90

6

44

90

40

级軟石

 

2.2.2水文条件

1)河流水文

本区域属000河流域,因城市建设,原始地形地貌改变较大,线路在YJDK2+056附近穿越和平渠,仅在防洪排洪时渠内有水流通过,水量受市政水利部门调节。

其余地段仅在绿化地中有浇灌用水渠。

2)地下水类型及特征

地下水按照赋存条件分为孔隙潜水构造裂隙潜水。

地下水埋藏沿线深浅不一,变化幅度较大。

本区间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埋深大于40m。

受城市给、排水管网的渗漏影响,场地局部存在上层滞水(水囊)。

2.3工程环境条件

区间西端临近大000约500m范围左右两侧分布有多栋1~6层砖结构建筑(片石砌筑条形基础,基底位于卵石层、埋深约地面下1.5~3m),与隧道净距约4.5m~11.4m。

区间上方的管线主要有中压DN500燃气钢管、DN300燃气钢管(与区间平行、局部斜交,埋深约2m);DN400、DN500、DN600雨水管(与区间平行,埋深约0.5~3.5m);DN1000污水管(与区间斜交,埋深约6.5m)和DN1200污水管(与区间斜交,埋深约4.3m);1500×1200砖石热力管和1500×1600砖石热力管(与区间相交,埋深约2m~2.9m);区间下穿的和平渠桥混凝土盖板涵,宽度10m,渠底距离盾构顶约13m。

在里程YJDK2+680~YJDK2+800处侧穿乌将铁路桥,乌将铁路设计标准为国铁级,设计时速120km/h,为货运铁路线。

2.4工程的特点、难点及应对措施

根据《风险工程分级与设计指南》(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2013年5月)《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盾构区间施工过程中,风险工程的描述、等级划分及其处理措施具体如下:

序号

风险工程名称

风险工程等级

风险工程描述

处理措施

一、环境风险工程

1

临近管线

三级

DN300燃气管(钢、中压)、DN500燃气管(钢、中压),埋深约2m;

DN400、DN500、DN600雨水管,埋深0.5~3.5m;

DN1000污水管,埋深约6.5m;DN1200污水管,埋深约4.3m;

1500×1200砖石热力管和1500×1600砖石热力管,埋深约2m~2.9m。

1、控制盾构掘进参数和盾构掘进姿态;

2、加强同步注浆与二次注浆;

3、加强地下管线、建筑物及和平渠盖板涵结构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优化调整掘进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动态施工管理,必要时进行根据跟踪注浆加固。

2

多栋砖1~砖6多层建筑

三级

区间左右线侧穿多栋砖1~砖6多层建筑,隧道与建筑净距为4.5~11.4m。

建筑物基础形式为片石砌筑条形基础,基础埋深约1.5~3m,基础坐落于卵石层上。

3

三级

和平渠桥为混凝土结构盖板涵,涵洞净宽10m,净高2.6m,涵洞底部距离隧道顶部约13m。

和平渠担负着城市防洪、输水灌溉、绿化用水等重要任务,按照惯例每年的4月中旬到9月初,和平渠都会放水。

4

大砂坑回填区

三级

本区间在右线YJDK2+103~YJDK2+463、YJDK2+803~YJDK3+052、左线ZJDK2+098~ZJDK2+456及ZJDK2+804~ZJDK3+049段范围内存在砂石料回填层。

回填层厚度5~21m,原为一建筑砂石料场,回填成份主要为建筑弃土、筛砂石废料,以及少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回填无组织性为随意倾倒后进行推填平整。

在修建城北主干道时又对地表的部分杂填土进行了换填处理。

5

铁路

一级

下穿范围桥梁结构形式为5墩4跨连续梁,墩台下设矩形承台,尺寸为:

11m×11.6m×3m,承台下为8~9根直径为1.5m的桩基础,桩长为30m,以摩擦桩为主,承台距离隧道顶部约5.5m,隧道距离桥桩最近净距约4.6m。

另见《宣仁墩站~大地窝堡站区间特、一级风险工程专项设计》图册相关内容

二、工程自身风险工程

1

盾构区间

二级

区间位于含大粒径卵石地层

见设计说明中“九、施工注意事项”部分要求

3.施工监测技术方案

3.1监测内容

3.1.1监测项目

根据本工程的周围环境、盾构施工本身的特点、相关工程的经验及有关文件中对监测工作的具体要求,盾构推进施工的环境监测重点范围为:

横向为距两条隧道中心线向外不少于10米及大于隧道底埋深范围,纵向为盾构机切口前L米(L为一倍覆土埋深)、盾尾后30米长度范围,适当考虑盾构机长度。

本工程的监测项目为:

1)地面沉降监测(轴线及断面)

2)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3)周边地下管线监测

4)管片衬砌变形

盾构推进期间监测工作将根据盾构施工的区域和影响范围,分区段分步实施。

3.1.2监测要求

1)首次观测成果是各周期观测的初始值,要具有比各周期观测成果更准确可靠的观测精度,可采取适当增加测回次数的措施;

2)要定期对使用的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进行稳定性检测,点位稳定后,检测周期可适当延长,当对变形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进行检核和分析;

3)观测前,对所有的仪器设备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校,并作好记录,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网、站及测回路线等应事先做设计;

4)要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相对固定观测人员,和观测时间;

5)尽可能按设计要求的监测内容和监测频率进行监测和分析。

6)同时,对现场隧道内及周边建筑、道路、市政管线的巡视情况必须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的巡视表格做好详细记录,配合各仪器观测数据做出正确的分析。

3.2监测点的设置

3.2.1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在盾构法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衬砌环在周围土体荷载作用下变形,加之因纠偏、超挖及注浆影响,使衬砌环外侧地层损失致使土体产生变形。

因此,盾构法施工的变形包括隧道自身的变形(包括沉降、收敛变形等)及由土体变形引起的周围地表、建筑物及管线等的变形。

1)布设的监测内容及监测点必须满足设计和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同时必须能客观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周围环境、隧道自身的变化情况,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2)对盾构法施工的隧道,隧道中心线两侧影响区范围内的建筑物、管线和隧道自身作为监测和保护的对象。

3)监测过程中,采用的监测仪器及监测频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数据,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采用的监测仪器必须满足精度要求且在有效的检校期限内,采用方法必须准确、监测频率必须适当,符合设计和规范规程的要求,能及时准确提供数据。

4)监测数据的整理和提交应能满足现场施工及远程监控传输的要求。

3.2.2地面监测点设置

根据相关要求结合区间隧道周边环境实际控制要求,纵向监测点沿盾构隧道轴线上方地表布设,进出洞100m范围及大砂坑回填区左右线每3环(3.6m)各一个测点,正常掘进段左右线每5环(6m)各一个测点。

横向监测断面:

进出洞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