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5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4899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5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5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5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5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5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5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历史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5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5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5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解析] 曲辕犁是唐朝发明并用于农业生产,故A项错误;

曲辕犁虽然出现于长江下游一带,但是技术可以传播与交流,曲辕犁具有普遍适用性,“只”字绝对化错误,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可以看出,使用曲辕犁的方便性,故C项正确;

曲辕犁只是使犁的构造发生改变,并不能改变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故D项错误。

3.(2016·

永州)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

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

上述规定反映了( C )

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解析] 唐宋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是出于保障农业生产的考虑,法律严酷性只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

材料与奖励作战无关,故B项错误;

上述规定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的畜力,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出小农经济在天灾人祸面前的脆弱性,故D项错误。

4.有学者把《史记》、《汉书》中列出的著名都会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整理分列如下:

河南省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各二,江苏、湖北、广东、四川各一,其他各省尚无所闻。

这一状况表明汉代( A )

A.经济发展区域极不平衡

B.政治重心与经济背离

C.南方地区尚未得到开发

D.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提炼材料关键信息,著名都会分布数量为“河南省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各二,江苏、湖北、广东、四川各一”,这就充分表明了汉代时期北方是经济重心,南方开发迟缓,经济落后,表明汉代经济发展区域极不平衡。

5.(2016·

新课标压轴卷)汉朝时,儿童从七岁开始每年收“口钱”23钱,“以食天子”;

成年男子每年要缴纳“军赋”120钱;

所有人不定期的还要交“献税”63钱,供皇帝祭祀宗庙;

不服徭役的男子要交“更赋”若干钱,以雇人代役。

这说明汉代( D )

A.编户人口成为赋税征收的唯一标准

B.税收目的是服务皇室经费开支

C.税收制度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

D.税收方式有利于商业贸易活动

[解析] 依据所学,汉代除按人口征收的人头税之外,还有按土地多少征收的田亩税,故A项错误;

依据材料“成年男子每年要缴纳‘军赋’120钱”“不服徭役的男子要交‘更赋’若干钱”可知,税收目的并非完全是服务皇室经费开支,故B项错误;

汉朝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初期,其经济形式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C项错误;

依据题干,汉代征收赋税大都规定交钱若干,迫使农民出售自己的农副产品换取货币,这在客观上推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故D项正确。

6.(2017·

武汉)下面的郡县增置表可以反映出( A )

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区的郡县增置

时期

郡县数

西汉

西晋

唐前期

苏南浙江

会稽郡北部31县

5郡57县

苏州等13州74县

江西

豫章郡18县

6郡58县

洪州等7州34县

福建

会稽郡南部1县

建安、晋安2郡14县

福州等5州28县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B.政治重心不断东移

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D.郡县制度逐渐完善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照材料中表格提供的数据,从西汉到唐朝前期,东南三区增置的郡县总量在不断增加,客观上反映出东南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以及重要性的增强,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B项“东移”不符合史实和图表信息,排除;

中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C项错误;

从图表信息看不出“郡县制度逐渐完善”的问题,排除D项。

故选A。

7.(2016·

湖北联考)宋代某些地区的租佃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土地所有者和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二地主阶层。

大土地所有者将土地整体出租给包佃主,再由包佃主分散转租给租佃户,从而表现出土地所有权、占佃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二地主或包佃主的出现( B )

A.限制了土地兼并B.推动了生产发展

C.改变了地租形态D.废除了人身依附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此题可用排除法。

材料信息不能反映限制了土地兼并,A项排除;

二地主或包佃主的出现并没有改变地租形态,也没有废除人身依附关系,C、D两项均排除。

包佃主的出现是宋代土地兼并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适应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B项。

8.(2016·

长沙)我国的南北分界自古是淮河跟秦岭一线。

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唐代科第人物北方占绝对优势,然而到了宋朝,考中进士淮河以南却占了95.2%。

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源于( D )

A.丝绸之路的衰落B.政治中心的转移

C.程朱理学的兴起D.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根据材料“然而到了宋朝,考中进士淮河以南却占了95.2%”可知,宋朝时期南方科举考试得到了发展。

结合所学,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出现了北方人口南迁,带动南方经济发展,宋朝时期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南方文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

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与南方文化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B项;

程朱理学的兴起应该是对全国都有影响,故排除C项。

9.(2016·

临沂)北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

关于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 C )

A.显示政府对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视

B.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

C.可看出粮食作物生产中心的转移

D.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以后南方经济的发展。

分析材料信息可见,北宋以后北方经济发展缓慢,水利工程减少,南方各省包括后来明朝的湖南、云南等地农业经济发达,从而导致水利工程的增多,可见水利工程向粮食作物生产中心转移,故选C。

A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

人口迁出地区即农业发展缓慢的地区,故B项错误;

水利工程的变化不能反映工商业经济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10.(2017·

武汉)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工律》规定:

“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

”该措施( B )

A.阻碍了经济发展B.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

C.动摇了农本观念D.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秦朝统一度量衡影响的认识与理解。

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秦始皇发布统一度量衡制的诏书,官府制作标准的度量衡器,将诏书和度量衡标准刻在标准器上,发放全国。

这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B项正确;

统一度量衡有利于推动全国经济的发展,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提及的是农业,属于无关项,排除;

D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官营手工业,排除。

故选B。

11.(2017·

杭州)在中国传统理念里,龙凤呈祥,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民间匠师也有“龙愁,凤喜,狮子笑”的口诀。

但《大明律》中却规定:

“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

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

”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B )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解析] 《大明律》只是严禁民间织造违禁龙凤,不能说明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

龙凤在古代是封建皇族象征,严禁民间织造违禁龙凤,维护的是皇权,体现封建等级制度,故B项正确;

《大明律》规定主要体现是强化皇权,不是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故C项错误;

材料主要涉及官府严禁民间织造违禁龙凤,并不是规范行业秩序,故D项错误。

所以应选B。

12.读图,图片记载的是一份关于盐井开采的盐业契约。

由此可知当时( C )

A.盐业专营制度已被彻底打破

B.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迅速发展

C.出现了部分近代经济的特征

D.官营企业主动吸纳民间资本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从“《同盛井约》中……王姓出地基,蔡姓出工本……照股均分……”可分析出当时盐井开采运行方式是股份制。

《同盛井约》是一份关于盐井开采的盐业契约,该契约用土地、劳动力、资本入股,明确相互的责任权利,用契约形式固定下来,各方分别签字画押作为共同遵守的约章,不得随意更改。

凭具有公证作用的中间人在上面签字证明各方商妥入股的合作意愿和条件。

表现形式为股票证书,属于无面值股合约(股票)性质,与比例股股票相似。

仅从一张合同不能说明盐业专营制度已被彻底打破,A项错误;

盐业契约里没有体现雇佣关系,B项错误;

盐井开采的盐业契约体现了近代的合同的特征,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官营企业的问题,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一些皇帝和王公大臣崇佛,佛教势力逐渐膨胀起来。

一些佛寺的高级僧侣不仅插手国家政治事务,还借机扩大经济势力,一种特殊的农业经营方式佛教庄园经济发展起来。

佛教高级僧侣依靠政治经济特权,“侵夺细民,广占田宅”,并招揽许多失地农民在佛寺土地上耕种,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

社会上把这些在佛教庄园里耕种的农户称为“佛图户”。

这些“佛图户”必须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种树建房等各种杂务。

“佛图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佛寺高级僧侣的严格监管,基本上没有自主性。

“佛图户”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佛教庄园里务农,不准随意离开,实际上已沦为佛教庄园的依附农民。

佛教庄园生产的各种农副产品主要供庄园内部享用,很少与外界进行商品交换。

依照惯例,官府对庄园的僧侣(尼)、“佛图户”免征徭役、兵役和赋税。

——选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朝末年,周武帝统治时期,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禁佛运动。

周武帝声称要“求兵于僧众之中,取地于庙塔之下”,下令焚毁佛寺四万多所,佛寺土地财产充公;

释放佛寺及佛教庄园的僧尼、“佛图户”达三百多万,释放的僧尼、“佛图户”一部分充实军队,一部分恢复其国家户籍,成为向政府交税服役的农户。

——选自人教版《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比较佛教庄园经济与传统小农经济的异同。

[答案] 同:

①都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农民都受封建地租剥削。

异:

①庄园经济下土地全部为寺庙管理者占有,农民没有土地;

小农经济下自耕农农民拥有少量土地。

②庄园经济下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性,缺乏生产积极性;

小农经济下农民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性,生产积极性较高。

③庄园经济下农民受寺庙管理者的控制,向寺庙交租服役;

小农经济下农民受国家控制,向国家(或地主)交租服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周武帝灭佛、禁佛运动产生的重大影响。

[答案] 影响:

①扩大了兵源,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对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古代中国的城乡关系,从国家机制看,城市高高凌驾于乡村之上;

但从经济看,城市并未能获得独立运行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