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历史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鲁教版课后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4334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7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历史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鲁教版课后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度历史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鲁教版课后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度历史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鲁教版课后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度历史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鲁教版课后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度历史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鲁教版课后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历史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鲁教版课后Word格式.docx

《学年度历史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鲁教版课后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历史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鲁教版课后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历史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鲁教版课后Word格式.docx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自北向南逐渐南移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调整政策

B、南北地理环境的变化

C、南方贸易发达

D、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第3题【单选题】

我国经济中心南移最终完成,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D、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第4题【单选题】

宋史中记载的“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最准确的意思是()

A、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B、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C、南方的人口超过北

D、南方是粮食主要产区

第5题【单选题】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城,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完成的是()

A、无徽不成商

B、扬一益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湖广熟,天下足

第6题【单选题】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美国的“美元”

B、英国的“英镑”

C、中国的“交子”

D、法国的“法朗”

第7题【单选题】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第8题【填空题】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的填空。

材料一所示文物是出土于成都平原的①______,该地区盛行的青铜文化被称为②______文化。

材料二所示文物出土于③______(地名),它显示了秦汉时期高超的④______艺术。

材料三是⑤______瓷器,北宋兴起的⑥______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⑦______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材料四显示的是明朝北京城,其中央的宫城今称__⑧______。

明末__⑨______(人名)撰写的《⑩______》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第9题【填空题】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我国______。

第10题【问答题】

材料一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

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材料三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

……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材料四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1)材料一是哪次改革的内容?

该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举出唐朝出现的一个盛世时期,(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

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字说明:

这是1974年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远洋商船。

该船长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0吨以上。

)材料二:

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加以管理。

广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

材料三:

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市舶:

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

亦指海外贸易。

请在材料二的划线处填空:

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加以管理。

广州、___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当时外国商人成为中国海船常客的原因。

材料一反映了宋朝造船业的发达,请利用材料二、三,分析其中的原因。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87年,北宋正式在泉州设置福建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宋王朝南迁后,福建成为南宋王朝的大后方。

泉州处在南宋海岸线的中心,南可通两广,北又近江浙,所以得到了南宋朝廷的各位重视和扶持。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享有丰厚利润的海上丝绸之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材料二:

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动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

第二阶段体制接轨,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第三阶段抓住基于,中国开始改变世界。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2017年我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

“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

根据材料一,分析泉州海外贸易独特发展的历史条件。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让世界进入中国”的主要举措和“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

根据材料二,三,请你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谈谈“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意义。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中国是一个历悠久的文明古国,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

南宋时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朝在一些重要的海港(如广州)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

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材料一请回答南宋时期的谚语表明了什么?

结合所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最重要原因。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宋代的海外贸易兴盛,请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答出一点即可)?

因海外贸易兴盛而成为全国第一大港的泉州,当时这里出口的主要货物可能有哪些(举出两个例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苏湖熟,天下足。

——宋朝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这种现象在什么时候最终完成?

出现这种经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15题【综合题】

中国瓷器,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最为有名的是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以及造型美观、釉色绚丽的世界工艺珍品______。

宋代是中国瓷器的辉煌时代,浙江哥窑烧制的______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明代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出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畅销海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