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地理教学论》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3268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地理教学论》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完整版《地理教学论》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完整版《地理教学论》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完整版《地理教学论》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完整版《地理教学论》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地理教学论》文档格式.docx

《完整版《地理教学论》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地理教学论》文档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地理教学论》文档格式.docx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首都师范大学褚亚平教授等学者的倡导下,创立了一门新课程——地理教育学。

1992年原国家教委师范司曾分别组织召开了全国文、理科“学科教学论”课程研讨会.会议达成了设立各学科“学科教学论"

的共识,本书的两位作者也出席了理科的学科教学论会议。

会后,地理学科的“学科教学论”-—《地理教学论》的编写计划便开始酝酿、筹划。

2.发展历程折射的思想

我国的“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育学—地理教学论”这样一个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轨迹,反映了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历程.它体现了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已由单纯的研究“教法"

转变为“教法”和“学法”并重,由单一的研究“方法”发展为研究地理教学的“法则”、“规律”,由“具体的、操作性的功能”过渡到“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这样一种进化,对我国地理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对象

1.概念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2.地理教学现象诸要素联系

地理教学现象一般说来包含以下七个主要因素:

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环境。

地理教学现象七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

地理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而存在的,所以学生占据着中心地位;

地理教学活动的最终任务是要达到预期的地理教学目的,这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根本结果;

为达到地理教学目的,必须由起关键主导作用的地理教师来组织,并且只有通过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方法作为中介才能完成此任务;

地理教学目的是否完成,或达到什么程度,还必须从学生身上来体现,通过教学反馈的信息来判定;

在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课程、方法、反馈以及教学目的的确定都要不同程度地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反之以上因素也可以对教学环境产生反作用。

第二节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一、地理教学论隶属的科学门类

地理教学现象是一种教育现象,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都属于教育科学的范畴,所以地理教学论是学科教学论中研究各个学科的众多分科教学论的一支。

二、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由地理教学论的概念可知,地理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一门学科。

因此,地理教学论在理论性和实践应用性方面不应偏废,即既不“重术轻学”,也非“重学轻术”,而应“学、术并重"

.将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定位于“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或者说是“应用理论的学科”是合理的、恰当的。

第三节地理教学论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一、地理教学论理论基础

1.教育学基础

由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可知,地理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地理教学现象也属于一种教育现象,因而教育学与地理教学论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概括起来,教育学(尤其是普通教育学、教学论)对于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学为地理教学论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教育学所揭示的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评估理论等一般理论,是地理教学论的理论支柱;

教育学(教学论)的理论框架结构,是建立地理教学论的重要参照系;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也为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所借鉴和应用;

教育学的许多现成词汇和工作语言,使得地理教学论的叙述变得较为方便和简洁;

教育学的很多研究新成果,也会被地理教学论所汲取、消化。

另一方面,地理教学论等各个具体学科的学科教学论,又为教育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和理论上的素材,成为教育学赖以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源泉,为教育学的进一步抽象、概括奠定了基础。

2.心理学基础

地理教学现象中每一个要素的分析研究都离不开心理学的理论指导.

(1)学生是地理教学现象的核心因素,如何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认知特点、如何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等,都需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

(2)地理教学目标体系、地理课程内容体系的制订、地理教材的编写都必须依据心理学的智力理论所提供的参考框架。

(3)地理教师的心理学素养以及教学方法运用是否符合心理学规律,也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4)如何营造舒适方便、轻松愉快、学习气氛浓厚的教学环境,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教学反馈的激励机制等都必须从心理学理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

3.地理学基础

地理学作为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教学活动涉及的首要问题,即地理教学目的的确定,必须依据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2)学校地理课程中,无论是区域地理知识,或者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内容都是来自地理科学。

(3)地理教学活动中很关键的两个要素——教师和教学方法,也都打上了很深的地理科学的“烙印”.

二、地理教学论研究方法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这些方法和地理教学科学研究方法是相通的。

将在第九章地理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中展开.

第二章地理教学目的

第一节地理教学目的与地理教学目标

一、含义

1.地理教学目的

地理教学目的(或地理课程目标)是指社会或国家为实现地理教育目的,对地理课程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的一般或概括的描述。

它是由国家政府制定的,代表着国家政府对地理课程教学的要求。

2.地理教学目标

地理教学目标是指通过地理课堂教学,学生预期的学习行为的变化。

它是由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制定的某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3.地理教学目的与地理教学目标关系

 

二、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

1.地理教学目标的动机功能

地理教学目标的动机功能,是指地理教学目标作为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力量,引起或推动各类地理教学活动的进行,以达到预期结果的作用。

地理教学目标之所以成为教学活动的动因,其根据来自于地理教学目标本身的性质。

地理教学目标是作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发展的预定结果的主观形式而存在的.它既包含对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认识,也包含对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期望,这种认识与期望之间的矛盾正是推动地理教学活动开展的动因.这就是地理教学目标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具有的动机功能。

2.地理教学目标的选择功能

地理教学目标明确了学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发展方向和预期结果,要使地理教学活动的预定目标在学生身上得以实现,必须借助用于实现教学目的的所有物质条件以及合理运用这些条件的活动方式或操作程序、方法等。

根据地理教学目的,选择、组织和使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以保证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这就是地理教学目标的选择功能。

3.地理教学目标的评价功能

一定的地理教学活动会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一定的教学效果体现了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因此,对地理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价,就是对地理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的检验。

衡量一名地理教师教学效果如何,教学决策中有哪些成绩和缺陷;

或判断一名学生地理学习水准如何,学习能力提高了没有,学习的意向和志趣培养得如何,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有哪些薄弱环节等,不论是从定量的角度、定性的角度,还是从两者结合的角度来描述成绩或对能力进行评定,都要以地理教学目标作为评价的标准。

这就是地理教学目标的评价功能。

4.地理教学目标的整合功能

按照系统理论的观点,地理教学活动是一个由学生、课程、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环境、教学目标等诸多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各要素在地理教学系统中可以发挥各自的作用,但是各种作用的合力必须朝向系统运行的目标,这是由系统的整体性原理所决定的。

因此,地理教学目标对于地理教学活动的展开具有高度的整合功能,它管理着地理教学活动的各个部分,使教学活动具有整体性。

三、新课程地理教学目标构成与涵义

1.构成-—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变化涵义

“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能促知,强调用地理技能的培养带动

地理知识的学习,即强调知能合一。

“过程与方法”目标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亲身体验,强调“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

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倡导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整理并解决问题的策略,注重与别人进行沟通与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丰富了以往“思想政治目标”的教育价值,在地理学科

中更注重国家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

第三章中学地理课程和教材

第一节中学地理课程发展过程

一、地理课程概念

“课程”一词不妨可以通俗地解释为:

“课"

,指课业,就是教学内容;

“程"

,指程序、进程。

这样,地理课程就可以定义为:

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

二、早期形成阶段

自14—15世界资本主义在地中海沿岸萌发后,至16世纪,西欧已进入资本主义时期。

资本主义的初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商业、航海业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地理知识随之迅速增长,对地理学及地理教育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学校地理教育逐渐形成了.到了17世纪中叶,伟大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确定学年概念、创立班级授课制及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的同时,首次设置独立的地理课程,并在其巨著《大教学论》中,论证在普通学校中独立设置地理课的意义,亲自编写了《世界图解》这一不朽的教科书。

夸美纽斯的这些教育活动,标志着中小学地理课程的正式确立。

其后,于17世纪末,地理课程被很多西欧学校纳入教学计划中,学校地理从此形成并发展起来。

二、近代发展阶段

在18世纪60年代兴起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大大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随之地理学也通过众多地理学家的实验活动得到较快的发展,形成了许多分支地理学,如地貌学;

气候学、水文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地图学、经济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等.

近代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学校地理教育的发展。

如在学校地理教材内容上,改变了过去只堆砌地理资料,不说明道理的落后状态,使之不仅描述地理特征,提供资料,而且还明其因果,述其关系,讲清道理,阐述规律。

大大加强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

形成了地理概论、本国地理和外国地理等构成的基本课程;

建立起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以区域地理为中心的教材体系。

三、现代发展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进入兴盛时期,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世界性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也随之兴起。

这一切都向教育提出加强智力的开发,培养新技术革命时期的人才的要求。

地理课程改革表现的特点:

课程设置大致可以分为两大体系,一是单独设科,二是将地理结合在其他学科中,进行综合设科。

课程性质有三种情况,一是作为必修课,二是作为选修课,三是必修课与选修课兼有

课时数和修学年限各国家多少、长短不一,但表现为课时数教多,修学年限较长,而且连续性好。

课程内容结构类型,一是总分总,二是打破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课程体系,采用专题式地理课程。

第二节我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特点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学地理教育

1.中学地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