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考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高一历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考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考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和秦朝相比,中央权力机构最大的变化是
A.出现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
B.扩大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监察体系
C.加强了三公九卿的官僚体系
D.增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枢机构权力
【答案】A
5.西汉与秦朝有直接继承关系的重要制度是
A.地方监察制度B.地方行政制度C.选官制度D.户籍制度
6.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两宋明清
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答案】C
7.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
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②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
③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④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点拨】本题考查了唐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概况。
根据所学知识①项正确;
第②项正确,唐宋时期传奇小说、话本、词等产生反映了市民化的趋势;
第③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宋朝;
第④项错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和宋代分割相权的一些措施都是为了加强君权,削弱相权,而不是制约君主专制。
排除④后可得出正确答案。
8.从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B.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
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
【点拨】考察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三省六部制作为封建的政治制度,其最值得肯定的应该是制度本身的优点,而A是它的形成;
D是它的作用。
B、C比较B更全面准确,它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协调运转,维护统治。
9.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魅力的重要部分。
从永定门一路向北,前门、正阳门、社稷坛、太庙、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北京的城市布局就是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中国古代这样的建筑理念反映了
A.自然经济将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儒家地位不断提高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点拨】根据材料可知北京城建筑布局体现了极大的对称性,皇宫建筑处在中轴线上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中央集权。
10.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2000多年。
你认为下列中的一项制度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
A.秦朝三公九卿制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D.清朝军机处
【点拨】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三省六部制的理解。
回答本题“皇权下的民主”是关键,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又相互补充,其分工体现了民主思想,三省有一定的权力但最后的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本题选C项。
11.《元史百官制》中说: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
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
”这充分说明()
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
B.地方机构长官为蒙古人和汉人,掌握实权
C.反映了当时民族团结和融合
D.元代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州、县
【点拨】材料大意是,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使用一些老成的儒生,大规模修改典章制度……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下面设路、府、州、县。
各级机构设置完整的官职,配置相应的官员,一般以蒙古人为各级机构首长,汉人和南人只能担任副职。
据此结合各选项ABC三项说法错误,本题选D项。
12.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这则材料表明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矛盾
【点拨】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把握材料关键信息“唐朝后期”、“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结合唐末藩镇割据的阶段特征,选择B项。
13.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异是
A.皇帝权力B.独尊儒术C.地方建制D.中央机构
14.《元史•释老传》记载: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
乃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民犷则好斗,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元代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元代对蒙古地区实行了有效的行政管理
C.元代对西藏地区采取特殊统治政策
D.元代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汉化”政策
15.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作用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关系
C.提高行政效能,完善中央机构D.保证了皇权独尊
【点拨】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此题干简单,难度也小,主要是仔细审题,注意限制词:
不正确。
三省六部制是中央行政制度,主要是解决专制主义中央集制中相权与皇权的矛盾,它把相权一分为三,起到了分散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的作用,也提高了行政效能,完善中央机构,但并不能调整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因此,ACD描述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是正确的,但因与题意不符,排除;
B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就为B。
1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
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②明朝的内阁
③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②③
17.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变化。
下列制度体现了这种变化开端的是
A.推恩令的实行B.中朝官权力加强
C.三司使的设立D.科举制的创立
18.《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行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这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19.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所谓“科学”实质是是指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20.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
出现这一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削弱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点拨】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这些措施的实行,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过度集权导致地方权力削弱,造成地方县官职位空缺时却无人履职的现象。
二、非选择题
21.礼仪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一定的政治制度及其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
“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
”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
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
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材料二
材料三1912年初的一天,有位80多岁的萧姓盐商,从扬州来南京求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孙笑着起立和他握手。
老先生却放下手杖,欲行三跪九叩大礼。
孙连忙将他拉住,请他坐下说:
“现在已是民国,不再行这一套了。
”并亲切地和他交谈:
“总统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
”老先生问:
“总统若是离职呢?
”孙说:
“总统离职后,就和百姓无异了。
”临走时,老先生高兴地说:
“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
——摘编自吴剑杰《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反映的本质问题。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并概括其趋势。
(10分)
(3)指出材料三中“见到民主了”反映了什么?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社会巨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
(1)汉代,君为臣起立(相迎);
晋唐,君臣皆坐;
宋,君坐臣立;
元明清,大臣须跪见皇帝。
大臣地位越来越低下,以致丧失基本人格;
皇权独尊,专制主义政治走向极端。
(2)秦汉:
秦始皇集大权于一身,设丞相,协助处理朝政;
汉代设中朝等,意在改变相权过重的传统。
唐宋:
设三省六部、参知政事等,分散相权。
明清:
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等,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8分)君权逐渐强化,相权逐渐削弱。
(2分)
(3)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4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4分)
【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君权与相权的变化,以及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影响。
材料一比较容易读懂,依据材料归纳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
坐着→站着→跪着,反映出皇帝对大臣控制的加强,专制主义的加强。
第二问回归教材概括归纳,秦汉专制主义表现: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
唐宋专制主义表现:
三省六部制、宋太祖削弱相权的措施;
明清专制主义表现:
废除宰相制度、设内阁、设军机处等。
第三问主要回答辛亥革命在政治方面的影响,促进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通过与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比较,可见辛亥革命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上迈出重要一步,是民主政治的里程碑。
本题从礼仪入手,考查中国政治制度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这样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第1问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可概括分析材料一来获知,本质问题主要指皇权专制不断加强,大臣地位不断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