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远方》课程纲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9303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去远方》课程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去远方》课程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去远方》课程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去远方》课程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去远方》课程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去远方》课程纲要.docx

《《去远方》课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去远方》课程纲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去远方》课程纲要.docx

《去远方》课程纲要

《去远方》课程纲要

《去远方》2016版课程纲要

第一部分:

课程概览

一、基本信息

1.适用年级:

小学3—6年级

2.课时数量:

16课时

二、课程简介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远方不止用于“憧憬”,再美好的远方也可以从脚下生发。

本课程依托于“设计一份以小组为单位(6-8人)出行的七天旅行计划方案”的项目学习,通过“旅行的意义“、”旅行目的地“、”旅行计划“、”旅行预演“、“方案分享”五个模块的学习,引导孩子们了解制定旅行方案所需掌握的各类信息查询、筛选和整合的方法、锻炼和发展资源协调和问题解决能力,树立勇于面对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在团队协作过程中,形成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三、背景分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从古至今的教育理念,都认可旅行对成长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在《2016年工作要点》中更将“加强研学旅行“作为年度工作重点之一对学校提出明确要求。

小学中高段的学生,学习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不断发展,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不止局限在童话、绘本中,与现实生活直接的对话、联结感日益增加。

旅行,作为最自然、最直接的感知“外界人与物”的方式,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成长尤为重要——虽然书本上对自然风光、地貌特色、人文景物、风俗习惯都有讲解,但在旅行中的真实体验往往更容易触动孩子们对这些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旅行的意义不仅在于“旅行过程“,前期为了实际出行的顺利而进行的各项准备,更是对资源整合、团队协作、问题解决、思考抉择能力的极好锻炼。

这些正是本课程的价值所在,也呼应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九大素养中的“社会责任”与“实践创新”,特别是25个细化指标中的“合作担当”与“问题解决”素养。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小组中,形成明确的分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旅行方案设计及过程中的各项阶段性工作,并在全班分享。

2.初步学会使用互联网查找和搜集信息的方法,并能够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筛选,落实于最终的旅行方案中。

3.尝试合理调动身边可利用的其他资源(如有出游或组织旅行经验的老师、亲友),从更多渠道获得鲜活的旅行方案制定建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对旅行的兴趣,体悟旅行对成长的意义。

在旅行方案制定过程中,建立问题解决能力,学会科学进行资源配置和合理决策。

2.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和文化差异,建立规则意识,初步形成“尊重自然“、“尊重他人”的文明出行意识。

3.锻炼共情能力,学会理解他人,建立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责任感。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

(1课时/每周)

教学目标

第1模块:

旅行意义

第1课时

分享课程纲要

1.通过观看往年“去远方”活动视频,或分享同学的旅行经历,激发对旅行的兴趣,初步理解旅行对成长的意义。

2.通过老师介绍,了解《去远方》课程内容和学习要求,思考和交流自己最关心的版块或不太理解的地方,以及自己的学习期待。

第2模块:

旅行目的地

第2课时

了解旅行目的地

1.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想去的旅行目的地及原因,讨论确定本组的旅行目的地,体会团队“充分发言、群体决策”的沟通模式。

2.能说出运用网络、书籍、采访去过的熟人等搜集旅行目的地信息的不同渠道,通过练习,掌握其基本操作方式。

3.根据老师提供的任务单,围绕本组所选的旅行目的地,小组分工完成相关信息查询。

第3课时

绘制旅行导览图

1.根据上节课学过的查询方法,对分头收集的信息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经历取舍抉择过程,最终整理形成本组的“旅行城市概括介绍”和“旅行景点安排”(即七天内要去到哪些地方)。

2.小组协作,以自己喜欢且擅长的方式(比如ppt、照片拼接或手绘)完成本组个性化“旅行景点安排图”绘制工作。

第4课时

最佳旅行大使秀

1.各组轮流展示所绘制的旅行景点安排图和筛选理由,通过组间交流收集意见,完成对本组方案的优化。

2.组间交流搜索整理信息(即完成老师的“任务单“时)的经验方法,清晰陈述在选择本组旅行景点中所做出的抉择、取舍心得。

第3模块:

旅行计划

第5课时

旅行分工巧安排

1.针对本组旅行安排,讨论分工方式,并为每个“工种”命名。

2.选择自己想担任的角色,在组内“竞聘上岗”,最终形成本组分工名单,并在全班内展示介绍。

3.在老师的指导下,建立本组合作契约,体会团队合作中如何更好的互帮互助、彼此支持。

第6课时

出行交通早规划

1.了解城际交通、城市内交通方式在互联网上的查询、预订办法和注意事项。

2.小组讨论,形成本组的“交通出行规划书”(城际、城市间交通方式选择、出行时间安排、人均价格等)。

3.全班展示各组方案,说明选择过程和心得。

第7课时

出行车站大考察

1.利用课下时间,根据本组所选择的城际出行方式,到对应的站场进行实地考察,或通过其他有效方式,观察、记录、收集搭乘手续。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考察成果,组与组之间交流不同的意见。

第8课时

挑选住宿有妙招

1.了解并掌握在互联网上查询、挑选、预订酒店的不同渠道和基本方法。

2.完成本组七天旅行中的住宿地安排,并在组间交流,进一步完善本组方案。

第9课时

舌尖诱惑莫错过

1.了解并掌握几种不同的查询旅行目的地特色美食的渠道和方法。

2.小组内商讨决定本次旅行中,想去亲身体验的地方特色小吃清单。

3.结合本组旅行计划安排(景点、时间等),确定合适的体验时段,增添在本组旅行计划方案中。

第10课时

旅行线路细盘点

1.综合考虑各类要去到地方的地理位置、停留时间等因素,完成本组“旅行线路安排“,体会取舍、抉择过程。

2.通过组间交流,互相提出意见,优化各自方案。

第11课时

我是管账小能手

1.能列举旅行中的花销类型,经过小组讨论完成本组旅行预算方案,建立“不过渡苛刻、也不随意浪费”正确的消费观。

2.学习旅行过程中记账、管账方法。

第12课时

我的背囊我做主

1.通过小组讨论、班内分享的方式,说一说旅行物品携带的原则。

2.根据本组出行特性,讨论完成物品清单,并形成携带分工。

3.通过演练,能够掌握旅行背囊打包方法。

第4单元:

旅行预演

第13课时

文明旅行我最棒

1.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能明确辨识旅行中的“文明”与“不文明”行为。

2.制定本组文明出行契约,理解文明出行的意义,建立规则意识和“尊重自然、尊重他人”的意识。

第14课时

安全防护记心间

1.通过小组讨论、全班分享,列举旅行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

2.各组认领一个“安全风险”任务书,讨论制定对应的应对策略,并在全班分享。

3.结合本组旅行目的地特性,形成本组“安全防范守则”,建立“安全出游、自我保护”的意识。

第5单元:

方案分享

第15课时

旅行方案齐展示

基于之前14课时的学习,整理小组旅行方案(包括行程景点安排、交通方式规划、酒店餐饮计划、特殊任务达成方式等),以生动的方式进行展示、交流。

第16课时

出行仪式最难忘

1.交流课程学习感受,对比学期初,说出对旅行的不同理解。

2.接受老师颁发的“旅行方案完成”证书,分享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感悟。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去远方》课程有着“梦想课程“的鲜明特色:

采用项目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多元体验、探究合作”。

课程主题“制定七天旅行计划“,即是一个整体的项目学习课题。

且在具体课程展开中,根据”旅行计划“的不同要求,具体又可细分为若干个小的“项目任务”。

学生在解决上述“任务“中,需要充分发挥自主性,在探究中寻求合理的解决方式。

课程强调“小组协作、全班分享”的讨论机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对话,彼此学习。

可见,虽然本课程以“旅行”为主题、但立意点不止局限于“旅行”本身:

期待通过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的“旅行”这一话题,带领他们经历、感悟团队协作、问题解决、思考抉择和资源配置的过程,增进相关能力,这些都是小学中高段学生在成长中所需具备的关键素养。

因此,老师在实际授课中,除了带领学生学习旅行计划制定的相关知识,也应该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网络资源使用的方法学习,帮助他们建立正确、可持续的旅行观、协作观,能够勇于面对问题,学会理性思考抉择。

1.注重引导学生勇于乐于面对旅行计划中面临的各类问题,在不断探究中尝试调动各类资源,寻找解决方式。

旅行人人都喜欢,但一旦考需要制定周密、合理的旅行计划往往不少人就犯了难:

从线路安排、交通选择到食宿预订、行囊准备,事无巨细;准备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造成旅行中的困境。

《去远方》课程正是从这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出发,带领学生们聚焦“旅行计划制定“主题,拆解过程中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引导学生找寻到各类可行的资源支持,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这一过程完全有别于以往孩子们熟悉的学习经历:

即没有现成的教科书、也没有标准的答案,老师更不会帮你判断孰优孰劣。

每节课中,几乎摆在孩子们面前的只是“一个个问题”。

孩子们需要尝试调动各种可能的资源:

也许是信息包罗万象的网络世界、也许是借助身边亲友的经验、也许是源自某本书籍(当然也包括学科教科书)的信息。

在与不同资源的“对话”中,学生与人沟通、信息搜索、信息整合的能力都将得到锻炼。

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这一类“问题解决”的机会,而非直接告知“标准”或老师理解的最佳方式。

给孩子的探究过程“留白”,支持他们成为“自我实现者“,逐步建立起面对问题时的勇气信心与寻求资源帮助的解决能力。

勇于且乐于面对“变化“这一点,在实际的旅行中更是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再好的计划也赶不上变化,旅行中的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可贵的体验经历。

孩子们在本课程中、在旅行计划中所建立的问题解决能力和价值观,会促进他们在实际旅行中带着一颗“平常心”、收获更有价值的体验。

2.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决策过程比选择本身的结果更重要

在上一点中,我们提出“孩子们为解决问题,会尝试与各类资源沟通”,但当资源被调动起来,孩子们会猛然发现“问题“并非变少了、反而更多了——纷至沓来的信息,要如何筛选、怎样判断?

尤其是当不同小组面对的是同一问题、但选择的解决方案有所差异时,究竟孰优孰劣。

孩子往往习惯性的想一争高下,期待老师告知那个“最佳”的选择。

对此,我们特别建议老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孩子抉择观的引导:

有效地思考抉择过程远比某一个具体的问题结果更有价值。

鼓励孩子们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案、分享有差异性的观点,且要为自己的“个性化”说出详细的支持性理由。

这一过程,正是对孩子们思考抉择、逻辑梳理和观点阐述能力的培养过程。

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在课堂中扮演的是“老好人”的角色。

如果课程活动中涉及到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评比“或类似安排,则可在任务发布时即与孩子们共同约定好“评价规则和标准”,最好这个规则和标准是他们自己提出并商定的。

3.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1)合理调动多种资源

尽管旅行计划的制定流程大同小异,但旅行方案的设计本身是件极具个性化的事情。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不可能有效回应每个学生发出的、有关旅行方案制定的个性化疑问,比如:

上海性价比最高的玩水的地方在哪里?

清华大学到天安门最便捷的交通方式是什么?

我想从西安给些当地特产,有什么好的推荐……

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但可以做资源库的调动者:

即包括梦想中心中的各类互联网手段,也包括身边的旅行达人,甚至可以通过梦想盒子发出需求,征询更多的合理化建议,组成教师的“立体”助教团

(2)注重组合多元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之间合作交流

本课程中,无论是旅行线路选择、还是交通住宿预订都要以小组合作形式共同完成,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必须遵循:

课堂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鼓励学生在小组间充分对话、合理分工、共同探究,并建立团队责任感。

同时,教师还应结合不同的课程主题创设多元的教学活动,鼓励组与组之间进行开放性交流、分享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