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9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2515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邓三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9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毛邓三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9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毛邓三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9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毛邓三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9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毛邓三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9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邓三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9Word文件下载.doc

《毛邓三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9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邓三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9Word文件下载.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邓三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9Word文件下载.doc

成绩评定:

湖北省天门市净潭乡蒋场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

前言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解决农村问题,使农业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创造了重要条件。

但必须看到,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还不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解决,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使一项长期的任务。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发展生产、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设现代化农业的道路。

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农村,不仅是国家领导的责任,而是每个人的责任,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更应该充分的肩负这一责任。

因此,我们开展了以“三农,感受和谐社会”为主题的调查。

2009年7月15日至20日,我回到了我的家乡——湖北省天门市净潭乡蒋场村,主要任务是对该村进行调查,以便更好地了解三农问题,希望找到应对三农问题的相关办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的对象

1、蒋场村村委会及其相关负责人员

2、当地村民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访问相关村民(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表)

2、实地考察:

走访相关农户,了解农业运作流程与发展情况和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及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湖北省天门市净潭乡蒋场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长期以来,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除了养牲畜来增加额外的收入,人们很少从事其他的副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大量的劳动力向外地转移。

随着大量的劳动力向外转移,不但增加了农村经济收入,转移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而且也使城市的先进思想不断的涌向农村,使人们的思想开阔。

但是人们对一些新思想的了解还是很少,对新农村的了解则是更少,并且思想还比较封闭,对一些新的思想还不能很好的接受。

此外,村民的文化程度比较低,这也是导致村民思想落后的原因。

不过,人们也慢慢的开始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加上九年义务教育的制度的进一步扩大,使得一些家庭能够支付起学费,在一定程度尚减轻了村民的负担,降低了未成年人辍学的几率。

但是大部分的家庭仍是入不敷出,因为孩子的教育花费还是家庭的主要的支出,并且蒋场村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生产的农产品过分单一,主要是冬小麦、油菜、水稻、棉花、黄豆等,农业技能较低,导致村民在农业方面的收入过低,勉强能维持生活方面的需要。

所以,村民不得不外出打工。

(一)蒋场村现状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

蒋场村位于湖北省天门市东乡,著有“状元故里”之称,农村人口3500多人,耕地面积5000余亩,人均耕地面积较少。

且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很少通过其他农副产品来增加收入。

加上近几年来,农业灾害严重,每年人们在农业上的收入越来越少,所以人们对农业的投入量也大不如以前。

此外,该地没有任何企业,使得闲置的劳动力不得不向外转移,这也是增加农村经济收入的方法之一。

目前有35%的人在外务工,且大部分是青壮年,45%的人在家务农,主要是中年以上的人,还有一部分则是老人和小孩,以及一部分闲置人员。

转移的主要途径如下:

(1)自己独自出去寻找工作

(2)依靠乡友和亲属联系外出

(二)蒋场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点

蒋场村村民在外务工,从事的工种多种多样,主要从事的是服装加工和装潢。

一部分有资金的人自己当老板,在外地开一些小型的服装加工厂,专门雇佣村中一些廉价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主要是初中毕业或者初中未毕业的青年,且大部分是女孩,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和乡村思想守旧,所以她们很小就辍学去打工。

还有一部分中年人拥有装潢的技能,以往主要是在家中从事此项工作来谋生,但是慢慢的由于村中的环境越来越差,他们不得不外出去打工。

在外地,他们主要是进入一些大型加工厂。

与此同时,一部分年轻人也随着他们涌向城市。

他们也主要是一些初中毕业或初中未毕业的男性青年,一部分在家中学了几天木匠手艺,然后就外出务工。

上面这两部分占所有外出劳动力的大部分,还有一部分劳动力则从事其他的工种,如进一些公司进行相关的劳动,但是工作的稳定性都很差。

(三)蒋场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

1、在家务农的收入太少,外出打工可以增加家庭收入

因为蒋场村的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生产的农产品单一,农民的农业技能过低,对农业不够重视,完全是遵循以往的农业经验,加上近几年来农业灾害严重,使得村民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

为了增加家庭的收入,有些村民只要背井离乡,到外地他乡挣取额外的收入,来维持家庭的生活。

2、子女的教育费用过高,有的家庭甚至入不敷出。

近几年来,村民越来越感觉到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随着孩子受教育的程度越深,家庭的负担就越大。

在高中和大学,一个家庭的一年的收入勉强能维持一个孩子上学,有的家庭则不得不借债供孩子读书。

加上农业方面的收入越来越少,有些村民不得不外出打工来攻孩子读书。

3、无乡村企业,多余的劳动力不得不转移

因为该村地理条件有限,加上交通条件差,所以无任何企业,对于村中的闲置的劳动力不能进行优化配置。

所以目前最好的办法则是将多余的劳动力转移,尽量做到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蒋场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1、农村村民的思想封闭、守旧

因为村民的文化程度比较低,普遍是初中以下的文化水品,有些人甚至是文盲。

加上很少有先进的思想流进村庄,导致村民的思想封闭守旧,仍然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

目光不能放到很远的地方,对一些农村的政策问题不能很好的理解;

在一些事情上缺乏长远的思考,特别是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有些人甚至觉得孩子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这也是一些未成年人过早辍学的主要原因。

2、劳动力素质低,市场竞争力差

在外务工的人员中,25岁以上的人的文化程度主要是小学程度,25岁以下的文化程度主要是初中程度。

由于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及专业技能,这是影响他们向二、三产业顺利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目前已在城镇就业的村民情况来看,也存在专业技术水平低、综合素质较差等问题,拥有技术证书的几乎为0,而且这些农民工从事的工种大多是一些科技含量不高、体力型、劳动密集型的岗位。

工资待遇低,自身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他农民转移的积极性。

因此,提高劳动力素质,在农村兴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十分必要。

3、外出打工的人中,青少年所占得比重很大

因为乡村对子女的教育缺乏重视,导致一些青少年过早辍学,他们所能做的工作仅仅是一些劳动力过大、工资过低的工种,受到别人过分的榨取剩余价值。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力的素质。

青少年是祖国繁荣富强和农村振兴的希望,如果大多数的青少年都过早的承受生活得压迫,缺乏足够的教育,那么国家的繁荣富强将会越来越难,家乡的振兴之梦更是无从实现。

所以在农村更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这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保证。

4、农民外出务工对子女教育的影响

在深入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农村外出打工的大多是青壮年,其子女正值上学求知的年龄,生活不能自理,只得寄放在年迈的父母或亲友身边,就不能为子女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子女教育问题自然成为外出打工农民的一块心病。

由于家境原因,为了维持家中生活,特别是供子女上学,农民不得不外出打工,也顾不了太多了。

这也是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这一点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

5、蒋场村无劳务服务组织,村民对外界了解甚少

因为蒋场村或者说大部分农村都无相应的劳动服务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途径是自己独自出去寻找工作或者依靠乡友和亲属联系外出。

由于对外界缺乏了解,对外界的工作没有充分的认识,在寻找工作的工作过程中,被骗的事情时有发生。

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法律知识和意识淡薄,甚至可以说是法盲,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不懂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像公司拖欠农民工的工资的现象可以说是数见不鲜。

三、建议

要推进蒋场村的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地根据该村的情况,进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目前该村的人均面积较少,剩余劳动力所占的比重较大,所以该村应采取一定得措施,将这些剩余劳动力向其他地方转移。

同时,因为劳动力的素质普遍较低,所以转移的之前必须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一)破除陈旧思想,引进新思想,促进村民对外界的了解

在做任何事之前,都必须先了解它。

在“关注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件事上更应该如此。

据调查,该村村民对什么是“三农”,什么是“新农村”了解甚少,甚至可以说是不知道,他们所关心的是能否吃饱、穿暖,以及如何增加自己的收入。

这些都不能怪村民,因为农村的条件有限,他们无法了解这些新的概念和思想,更别说去很好地实施相关的政策了,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和最难的一方面。

所以,首先应破除原先守旧的思想,加强村民对新农村的了解,了解国家关于“三农”的相关政策,让村民自己主动地去关注自己的权益。

比如,可以通过农村广播及时报道国家关于“三农”的政策,开展“关注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班等。

同时,加强村民对外界的了解,如城市劳动力就业状况,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中国和世界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使农村与城市相融,与国家相融,与世界相融。

(二)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的培训,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该村外出务工的人员的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在外地大都是出卖廉价劳动力,市场竞争力较差,工作时间短暂,就业范围较窄。

所以,政府要采取措施提高农民工的劳动力素质,组织村民参加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进行就业指导。

可以组织村民学习农村传统的手工业,如裁缝、木工、编织,还可以为村民提供一些外界的职业培训信息,便于村民去学其它的技能。

(三)加强对村民的农业技能培训

据了解,该村主要种植的都是水稻、小麦、黄豆、豌豆、油菜、棉花,很少种植农副产品,并且种植的方式原始,,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化肥农药使用严重,使得农产品产量较低,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所以要加强对村民农业技能的培训,科学合理的种田。

可以请相关的人员讲解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应注意的环节,病虫害的防治,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从而增加产量,保护生态环境。

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使一部分年轻人对务农有一定的兴趣和信心,为将来的新型农业打下基础。

(四)鼓励、引导、扶持村民投资、创业

在农村种植单一的农产品和单纯的靠出力打工所得到的收益大都没有自己投资创业所获得的收益高,所以在农村要积极鼓励、引导、扶持村民投资、创业。

对于有条件的农户,可以拿出一笔资金搞投入,考虑如何让投资和如何增值,根据该村的具体情况进行投资,政府也要给与相应的优惠条件。

比如,对于一些荒地,可以进行相关的优惠的政策,吸引村民去投资新型的农业投资。

同时,有条件的村民还可以外出经商。

对于想投资、创业而资金不足的村民,政府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与相应的扶持。

通过鼓励、引导、扶持村民投资、创业,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而且可以进一步对剩余的劳动力进行配置。

有投资才会有产出,进而才有回报。

但是政府也要引导村民正确的投资、创业,避免盲目的投资、创业。

(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