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讲义Word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2416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讲义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讲义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讲义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讲义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讲义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讲义Word格式.doc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讲义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讲义Word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讲义Word格式.doc

量的方法比较适合在宏观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而质的研究比较适合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

量的研究证实的是有关社会现象的平均情况,因而对抽样总体具有代表性;

质的研究擅长于对特殊现象进行探讨,以求发现问题或提出新的看问题的视角。

量的研究将事物在某一时刻凝固起来,然后进行数量上的计算;

而质的研究使用语言和图像作为表述的手段,在时间的流动中追踪事件的变化过程。

量的研究从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出发,收集数据对其进行验证;

而质的研究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看法,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意义建构。

量的研究极力排除研究者本人对研究的影响,尽量做到价值中立;

而质的研究十分重视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要求研究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

质的研究的定义:

二、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的长处和短处:

(一)量的研究

量的研究的长处:

1、适合在宏观层面大面积地对社会现象进行统计调查

2、可以通过一定的研究工具和手段对研究者事先设定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

3、可以使用实验干预的手段对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研究

4、通过随机抽样可以获得有代表性的数据和研究结果

5、研究工具和资料收集标准化,研究的效度和信度可以进行相对准确的测量

6、适合对事情的因果关系以及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量的研究的短处:

1、只能对事物的一些比较表层的、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不能获得具体的细节内容

2、测量的时间往往只是一个或几个凝固的点,无法追踪事件发生的过程

3、只能对研究者事先预定的一些理论假设进行证实,很难了解当事人自己的视角和想法

4、研究结果只能代表抽样总体中的平均情况,不能兼顾特殊情况

5、对变量的控制比较大,很难在自然情境下收集资料

(二)质的研究

质的研究的长处:

1、在微观层面对社会现象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对小样本进行个案调查,研究比较深入、便于了解事物的复杂性

2、注意从当事人的角度找到某一社会现象的问题所在,用开放的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当事人看问题的方式和观点

3、对研究者不熟悉的现象进行探索性研究

4、注意事件发生的自然情境,在自然情境下研究生活事件

5、注重了解事件发展的动态过程

6、通过归纳的手段建立理论,可以对理论有所创新

7、分析资料时注意保存资料的文本性质,叙事的方式更加接近一般人的生活,研究结果容易起到迁移的作用。

质的研究的短处:

1、不适合在宏观层面对规模较大的人群或社会机构进行研究

2、不擅长对事情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进行直接的辨别

3、不能像量的研究那样对研究结果的效度和信度进行工具性的、准确的测量

4、研究的结果不具备量的研究意义上的代表性,不能推广到其他地点和人群

5、资料庞杂,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行整理,给整理和分析资料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6、研究没有统一的程序,很难建立公认的质量衡量标准

7、既费时又费工。

第二章选择和确定教育研究问题

第一节研究的问题及其课题化

一、问题的来源

我们把研究理解为“惊奇于某种困惑、渴望获得解释的态度”当我们敏感地意识到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就成为所谓的“问题”。

问题来源于生活。

就教育活动而言,如果我们对教育事件开始“发问”,那么我们就已经走在教育研究的路上了。

刘良华的《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把研究的问题的来源确定为三大类:

1从他人的研究成果中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阅读期刊与专著

向他人请教

留意有争议的问题:

教育历史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教育争议的地方,凡是有教育争议的地方,就隐含了相关的教育道理和值得研究的主题

2由自己的“实践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3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选择相应的研究类型

如:

有人愿意描述教育事实并对所描述的教育事实进行解释,这类研究可称为“描述与解释”,有人愿意就某些教育思想或教育事件提出批判,这类研究可称为“批判与论证”;

有人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实践,这类研究课程为“改造与变革”。

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出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的解决问题,且不断回过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教师也就踏上了一条研究的旅程。

一是自下而上地“提出问题”。

教师的课题研究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

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只有当这个问题被“设计”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

“设计问题即研究课题”也暗示了教师的课题研究不是“随意性问题解决”。

比如,某位小学教师意识到学生“不注意听讲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提醒学生“小眼睛”教室里的学生会齐声呼应“看老师!

”于是教室里的学生迅速安静下来听教师讲课。

这样也是问题解决,但只能说是一种解决的策略,没有设计意识,不是想方设法之后采取行动,因而算不上研究。

如果教师发现自己说“小眼睛”后,学生一如既往地“不注意听讲”,或注意听讲后注意力又很快分散,如果教师经过种种设想,意识到学生“不注意听讲”可能与教材的枯燥无味、不具有足够的挑战性有关,于是教师开始想方设法地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补充课程资源、提高学习任务的挑战性,或者教师“计划”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由原来强调学生“注意听讲”转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对“怎样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问题的追究与设计就转化为“研究课题了”。

但这并不是说“随意性的问题解决”就不重要,随意性问题解决仍有实际的价值。

第二节课题选择的基本要求

(一)“我拥有什么”:

研究者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

1、对问题的兴趣

2、对问题的自我涉入度

(1)对与特定问题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了解的广度和深度

(2)该问题对研究者个体的意义和价值

3、对问题的可驾驭度

(二)“我面对着什么”:

一个整体的研究问题的视域

(三)“我能做什么”:

思考明确的研究问题

1、研究问题的价值

(1)研究该问题是否会改善教育实践

(2)研究该问题是否能够增进教育理论领域的某一部分知识

(3)研究该问题是否会改善人(教师或学生)的生存状况

2、研究问题的独特性

教育的实践性质决定了教育研究必须面对新问题、解释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3、拟定一个明确的研究题目

(陈向明)

(1)采取逐渐聚焦的方式:

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之后,我们可以采取逐渐聚焦的方式:

比如,如果我们在设计时发现自己对中国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感兴趣,可以首先将研究的现象界定在这个范围,今后在研究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对这些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中自信心的建立和变化尤为感兴趣,便可以将主要关注点放到“中国女大学生的自信心”上面。

(2)不要把一些没有经过检验的“前设”塞到对研究现象的表述之中。

比如,如果我们将一项研究的现象命名为“中学生因父母离异而学习成绩下降研究”,这其中就隐含了我们的一个前设,即“父母离异”必然会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而如果我们不带这个前设对父母离异的中学生进行调查,可能会发现实际情况并不都是如此。

此外,在上面的这个陈述中“成绩下降”的具体所指很不明确,也可能隐含了研究者个人的某些前设。

单从字面上看,我们很难知道这里所说的“学习成绩”指的是什么,什么情况属于下降。

也许对研究者来说,这些学生的考试分数不如父母离婚以前的分数高就是下降,而对学生本人来说,可能考试分数并不能代表自己学习成绩下降。

我们可以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表述:

“从中学生的角度看待父母离异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影响。

(3)把研究问题的范围界定清楚:

如一位学生要对“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学工作”进行研究,而“教学工作”这个概念的范围十分宽泛,既可以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也可以指成人教育中的教学工作,既可以包括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和编写,也可以指教师的具体教学工作,既可以包含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也可以指教师在课外对学生的辅导。

具体要研究哪方面的教学工作,一定要界定清楚。

(四)“我能做到吗”研究的可行性与伦理考虑

1研究的可行性

2研究的伦理考虑

第三节文献检索与选题

一、文献检索

对文献检索主要指的是在研究者将要探讨的研究现象与问题范围内,目前学术界已经完成的有关研究及其发现。

文献检索有助于研究者发现和提出研究课题,所有的研究者都需要检索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检索是为了回答如下问题:

前人在这个领域已经作过哪些研究?

我的研究在这个领域里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通过此项研究我可以作出什么样的贡献?

如果此研究问题前人还没有涉及,我的研究可以如何填补这一空白?

如果此问题前人已经讨论过了,我的研究如何可以提供新的角度和看法?

如果前人的研究中存在明显的漏洞和错误,我的研究可以如何对这些谬误进行纠正?

在设计阶段,研究者需要对有关文献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详尽的检索。

文献的类型、数量以及研究者对文献的把握程度都可以表明该研究项目是否处于一个宽厚的理论基础之上。

在阅读文献时,研究新手们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是:

“我应该检索多大范围的文献”在目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应首先检索与自己的研究问题有关的领域,同时关照相关领域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发现。

比如:

如果我们希望对“中国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进行研究,检索的重点应该放在前人有关辍学的研究以及中国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现状和原因上面”,与此同时,可以兼顾其他相关领域,如中国农村的基本情况(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家庭、个人各个方面)、中国教育的总体状况(入学率、升学率、教育投入、教育质量、师资水平、教学设施、学校管理风格)、中国的义务教育政策和措施等。

在设计阶段,文献检索可以相对宽泛、粗略一点,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一些具体的细节纠缠不清,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有关文献获得一个大概的了解,今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如果需要了解某些文献的具体内容,可以再仔细查阅。

二、文献综述报告:

《教育研究方法》宁虹P42

讲述本章需参考:

陈向明的《王小刚怎么不上学了》

《秸秆》

马佳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