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考语文复习语言积累与运用第2讲词语的理解与运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217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中考语文复习语言积累与运用第2讲词语的理解与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川省中考语文复习语言积累与运用第2讲词语的理解与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川省中考语文复习语言积累与运用第2讲词语的理解与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川省中考语文复习语言积累与运用第2讲词语的理解与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川省中考语文复习语言积累与运用第2讲词语的理解与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中考语文复习语言积累与运用第2讲词语的理解与运用.docx

《四川省中考语文复习语言积累与运用第2讲词语的理解与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中考语文复习语言积累与运用第2讲词语的理解与运用.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中考语文复习语言积累与运用第2讲词语的理解与运用.docx

四川省中考语文复习语言积累与运用第2讲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第2讲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

中考考查的范围有:

(1)了解词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2)近义词(同义词)的辨析。

(3)关联词的选用。

(4)理解具体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5)正确使用成语。

其主要题型有:

①选择填空式;②结合具体语境简答表述式。

以选择题居多。

这些题目中所涉及的词语,大多是语文课本和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高、但又容易出错的常见词。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成语的考查几乎占据了整个词语运用考查的半壁江山。

从题型来说,主要是以选择题为主,兼顾主观题,体现出“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的大语文观。

这就要求考生做个有心人,养成随时积累的习惯。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为中考必考内容。

这部分内容丰富,考查角度多,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掌握辨析同义词的一般方法,辨析同义词最基本的方法是去同存异。

遇到词义相近的词,先确定词义相同的部分,然后对相异的部分进行比较辨析,判断其“异”在何处,最后再考察语境,看一看应当选用哪个词。

如“反映”与“反应”的区别在于“映”和“应”,把握这两个字的区别就能很好地区别了。

注意辨析同义词的一般规律,如根据词语搭配的对象不同来辨析。

如“侵犯”可以和“主权”“利益”“领海”等搭配,“侵占”则与“土地”“财产”等搭配。

又如根据词性和语法的功能不同来辨析。

如“阻挡”和“障碍”都是阻挡、妨碍事物发展进行的意思,但“阻挡”是动词,在句中一般作谓语;“障碍”是名词,在句中一般作主语或宾语。

还可根据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使用范围等方面来辨析。

第二,注意积累熟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恰当运用熟语(成语)。

对于有关熟语(成语)的考题,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必须遵循两点:

(1)切实明确熟语(成语)的含义,这是恰当运用它的前提,比如“门庭若市”中“市”本身有“市场”之意,如果用来形容“集市”就错了。

如“集市上人很多,熙来攘往,门庭若市”这个句子明显存在错误。

(2)充分考虑该熟语(成语)所处的语境,看其是否能帮助造句者准确地表情达意。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课本中出现的成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部分是考试的重点。

特别是古今差异比较大的成语要准确把握。

第三,熟练掌握关联词语。

中考试卷大都从两个方面命题:

①在句子中填写关联词语;②判断在具体语境中关联词语运用是否恰当。

做好关联词语类试题,我们应注意并思考五个问题:

①关联是否明确(如“不管”“尽管”“不是……就是……”“不是……而是……”等);②搭配是否恰当(如“只要……才……”“只有……就……”等);③关联词语是否完整;④关联词语位置是否恰当;⑤关联词语所表示的逻辑关系与分句间的意义是否一致。

这类考题一般在修改病句中考查。

第四,对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在备考期间以课文下的重点注释为主。

 (2015·德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这腰鼓,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亢奋:

极度兴奋。

B.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拮据:

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C.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尴尬:

处境困难。

D.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下流:

卑劣、不道德。

【思路点拨】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本题于具体的句子中对词语的意思进行考查,减轻了学生做题的困难。

做这样的题目时,要根据括号中对词语意思的解释,代入到具体的句子当中进行判断。

如A项“亢奋”指极度兴奋,括号中释义正确。

B项“拮据”指缺少钱,境况窘迫,括号中释义正确。

C项“尴尬”有两个义项:

①处境困难,不好处理;②(神色、态度)不自然。

根据语境,此处应该取第二个义项,指父亲的笑容不自然,这里解释有误。

D项“下流”有三个义项:

①下游;②指卑下的地位;③卑鄙龌龊。

根据语境,此处取第三个义项。

故此题选C。

【参考答案】 C

 (2015·乐山)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溅起波浪的飞沫。

B.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承受阴影,于是,他信口说,走错了人家。

C.社会在飞速发展,为生活忙碌奔波的芸芸众生应停下脚步等等自己的灵魂。

D.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天,前来乐山大佛观光的中外游客鳞次栉比。

【思路点拨】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做这样的题目时,根据语境,可以通过整体感知和迁移的方法来确定答案,不可望文生义。

如A项中“溅起”是因物体落入水中而形成,此处是说海燕飞行中翅膀掠过海面时的情形,因此应为“掠起”;B项中“承受”与“阴影”搭配不当,“承受”是表达对“痛苦”等的背负,此处可改为“蒙受”;C项正确;D项中“鳞次栉比”形容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此处用来形容游客不正确,属于使用对象不当,应改为“比肩接踵”或“络绎不绝”。

【参考答案】 C

 (2014·南充)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家庭的________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花一样的生命,一瓣一瓣地绽放她的美丽,使这个原本死寂荒凉的世界________,充满快乐。

(3)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________是触犯了党纪国法,________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惩治。

A.熏染  姿态万千  只要……就……

B.熏陶  姿态万千  只有……才……

C.熏染  五彩缤纷  只有……才……

D.熏陶  五彩缤纷  只要……就……

【思路点拨】 此题考查了近义词的辨识和关联词的运用。

我们首先辨析“熏陶”与“熏染”:

“熏陶”表示好的影响,为褒义词;“熏染”表示不好的影响,为贬义词。

结合第

(1)句语境,应该使用褒义词“熏陶”,这样就排除了A、C两项。

接着辨析“五彩缤纷”与“姿态万千”:

“五彩缤纷”侧重于颜色多彩,“姿态万千”侧重于形态变化,结合第

(2)句,只有“五彩缤纷”才能与上文的“死寂荒凉”形成对照,又排除了B项,所以马上可以选出D项了。

另外,“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也可以根据这个,选出与句意合适的“只要……就……”这一关联词。

这样多角度出击,选题更有把握。

【参考答案】 D

1.(2015·巴中)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A.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的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语出鲁迅《藤野先生》。

“精通时事”是讽刺的说法,他们“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B.我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

(语出胡适《我的母亲》。

“野蛮”即“不文明”之意。

C.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语出朱自清《背影》。

“聪明”在句中实为“愚蠢”之意,是作者自嘲、自责的说法。

D.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语出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赞誉”原意为“称赞”,这里用作反语,实为“控诉、谴责”之意。

2.(2015·内江)下列加横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琦君《春酒》)

B.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魏巍《我的老师》

C.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朱自清《背影》)

D.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刘绍棠《蒲柳人家》)

3.(2014·德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骄子:

骄傲的儿子。

B.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矫:

做作,不真实。

C.从草丛里跑出一只老鼠来,它一看苗头不对,知道出来得不是时候,便仓皇逃窜。

(苗头:

略微显露的趋势或情况。

D.还有各处吃食,哪一个摊子的大饼最厚实,哪一家小店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

(厚实:

又厚又密实。

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鄙夷:

看不起。

B.荫庇:

大树枝叶遮蔽阳光,《谈生命》一文中比喻保护、照顾。

C.吹毛求疵:

故意挑毛病,找差错。

疵,缺点,毛病。

D.味同嚼蜡:

形容食物的味道很不好。

5.(2016·预测)对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被宠坏的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沉溺于悲哀,即便在柳暗花明之际,也躺下不再起来。

(柳暗花明:

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B.磨难留下的记忆恰如荆棘丛中的花枝,萦绕成岁月美丽的花冠。

(萦绕:

回旋往复。

C.岁月已经在他的脸庞划下饱经风霜的印痕。

(风霜:

比喻旅途上或生活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

D.他虽说调皮捣蛋,但绝不是无所不为的人。

(无所不为:

不去努力做出成绩或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6.(2015·南充)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嘉陵江畔,南充渡口,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对弈,或垂钓,或舞蹈,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B.就像建筑师要精心设计才能打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一样,我们的人生也需要用心经营才能有所成就。

C.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D.在柔和舒缓的乐曲声中,老人们行云流水般的太极扇舞表演,引来阵阵喝彩。

7.(2015·广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本好书就如一座堡垒,抵御着来自花花世界的喧嚣,成为我们心灵宁静的港湾。

B.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

C.多么宁静的天山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不懈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事业的成功。

8.(2015·攀枝花)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必须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遇事能自作主张,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B.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陈静同学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尤其是让她在公开场合发言,她往往会恼羞成怒,一句话也说不完整。

D.课间操的时候,同学们队列整齐、鳞次栉比地走进运动场。

9.(2015·巴中)下面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小兄弟苦心孤诣地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意儿让哥哥特别生气。

B.闻一多先生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C.近来越南在对我国南沙问题上小动作不断,其手段之卑劣到了令国人义愤填膺的地步。

D.去年暑假,我们从巴中去了西双版纳;今年暑假,我们又将周而复始地从巴中出发去海南三亚。

10.(2015·成都)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11.(2016·预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村干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B.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顿时一片惊慌,胡乱蹿跳。

C.李辉从小就有自命不凡的理想,这促使他不断超越自我,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D.在“手机该不该进校园”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