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2170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让被试将单词读出来,这叫念字。

发现唱色明显较慢。

80年代以后,传统的Stroop效应与启动效应等范式结合而形成了新的实验范式:

Stoop范式。

2、科学的方法的特征

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对心理行为现象的解释,具有可重复性和自我校正性。

心理研究也遵循科学探究的步骤。

科学方法的优越性(两个原则):

A、强调经验观察:

采用一定方法,系统观察现象,获得资料。

“实验”的方法

B、提供了帮助人们判断知识和信念正误的程序,公开的、可以自我校正。

观察所得组织为理论,并可检验或证伪。

3、理论的概念、功能及理论与实验的关系

理论:

解释多个事件或关系的一组相关表述。

功能:

为数据的系统化组织提供框架;

依靠理论对实验结果作出预测。

与实验的关系:

4、科学方法与研究的逻辑

科学方法论由各种技术、方法、策略、设计、设备和逻辑法则组成,不同学科不同题,有所不同。

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其统计方法是不同的,对结果解释的逻辑也是不同的。

(1)观察法:

在自然情境或现场对所研究对象进行预先确定的观察和记录。

不同于生活中的偶然观察。

能为随后进行的控制。

更严格的实验研究提供重要资料和奠定基础。

观察法的三种量化方法:

频率法:

记录特定时间段,特定行为出现的频率。

持续时间法:

记录特定行为或事件持续的时间。

时间间隔法:

每个一段固定时间观察行为是否发生。

优点:

研究的早期阶段有用,了解感兴趣问题的广度和范围;

限定问题的范围,为严格控制的实验研究提供有趣的课题。

缺点:

无法评估事件之间的关系;

所提供的资料不充足,不能再现;

经常出现对观察结果的解释;

观察会容易受到人们期望的影响。

预防被试反应性:

无干扰观察和无干扰测量.“单向观察室”

确定观察范围。

被试对被观察的反应性

(2)相关研究法:

对两个事物之间关联程度的研究。

相关系数:

表示两个变量或测量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

用r表示。

r=-1.00~+1.00。

数字表示关联的程度,符号表示了关联的方向。

对相关系数的解释,相关≠因果。

如头颅大小与IQ之间相关为+0.51。

(无法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高相关可能说明一个因素可以预测另一个因素,但对这种预测力的解释,一定要谨慎。

本质上不能说存在因果关系。

相关法只是揭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引导进一步的研究。

(3)实验法:

操纵一个变量,观察它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从而考察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于采用控制方法,考察一个因素对另一个因素的影响,为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提供最有力的证据。

三点,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

经济;

可以重复验证。

实验法的逻辑,控制一个变量,看它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如果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是因为前者,而不是随机因素的作用,就说两者存在因果关系。

5、理解实验法的统计显著性,区别P值的不同含义

标准:

统计显著性。

p值小于0.05或者0.01。

就是说这种结果由于随机因素导致的概率在5%或1%之内,就可以可靠的说,这种结果是控制条件造成的。

Lecture3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

1、掌握实验研究的过程和步骤

实验心理学研究通常要遵循这样的基本程序:

课题确定、实验设计和实验控制、获得、整理和报告数据和撰写研究报告和发表论文。

1.课题确定

确定课题过程包括选择课题、确定实验类型、提出假设三个步骤。

选择课题就是在众多的研究内容中作出一个选择,确定实验类型就是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属于何种类型的过程,提出假设就是将问题变成可以检验的假设,以便于进一步转变为可操作的实验。

(1)选择课题就是根据各方面需要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

课题的选择通常有以下四个来源:

实际问题;

理论争论;

个人经验;

前人研究与文献资料三个标准:

可测量、可观察、可重复

(2)确定实验类型,实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因素型实验(“是什么”的实验。

探明某种心理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而进行的实验。

)和函数型实验(“怎么样,为什么”的实验。

研究各种因素怎样影响心理现象的实验,即研究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实验)。

研究者应根据所处的研究阶段,确定实验类型。

因素型实验是函数型实验的前一阶段,具有函数型实验的预备实验的性质。

(3)明确研究问题,提出假设。

所谓假设是关于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的陈述。

研究问题:

具体明确,一般就是研究报告或论文的题目。

可以按照该问题设计实验操作,含有主要因素和变量及其关系。

问题选择的原则

可以用客观的方法来检验;

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即研究者需要至少操纵一个变量,以探讨它对其它变量的影响;

可行性。

即必须具备相应的物力、财力、人力以及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条件;

可操作化。

2.实验设计和实验控制

实验设计类型,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

控制,指对实验条件的规定和限制。

控制主要包括:

条件:

自变量,环境变量,无关变量等。

被试的选择和分配:

被试在各种条件下的分配。

3.获得、整理和报告数据

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初步整理,统计分析,报告结果

4.报告撰写和发表论文

研究报告撰写时必须注意的一些要点:

(1)研究者需要回顾与研究有关的前人工作。

(2)研究者应该清晰明确地描述实验设计和研究过程。

(3)实验报告应能做到使专业领域的同行可以据此重复研究者的工作。

(4)实验报告中的客观描述和研究者本身的主观解释应当能清晰地区分开来。

Lecture5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重中之重,分值比例近50%)

1、操作定义的概念

操作定义:

心理学研究中,对于一种现象根据测定的程序下定义,这叫操作定义。

采用统一的明确的可以量化的术语对自变量进行定义。

2、自变量混淆来源、额外变量控制方法

Ÿ自变量混淆来源

被试偏差

被试反应性。

霍桑效应:

被试由于知道自己正在被研究而引起的效应。

要求者特征:

被试猜测实验目的和假设或实验者期望的一些线索,从而改变行为方式。

观察者效应:

观察者的存在所引起的效应。

可能是正性也可能是负性。

社会赞许性:

人们希望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公众形象。

安慰剂效应:

实验组接受处理会容易产生这种效应。

取悦研究者与评价忧虑

默许反应倾向:

对一个陌生人,默许要比不同意产生更小的心理压力。

实验者偏差

皮格马利翁效应:

研究者的期待对被试的影响。

对比效应:

观察者可能倾向于把自己作为评价他人个性的参考框架,从而导致把与自己不同的人评价得更加不同,把与自己相似的人评价得比实际更为相似。

Ÿ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严格的指导语、主试的态度一致、单盲和双盲实验

(1)消除法。

排除法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从控制变量的观点来看,排除法确实有效,但用排除法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却常常难于推广。

(2)恒定法。

恒定法旨在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这主要体现在保持实验条件恒定的方面。

实验者和控制组被试的特性也应保持恒定。

只有这样,两个组在作业上的差异才可归于自变量的效果。

(3)匹配法。

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使用匹配法时,先要测量所有被试身上与实验任务成高相关的属性;

然后根据测得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

实际应用中,匹配法常常是配合其他技术共同使用的。

(4)随机化和平衡法。

随机化法是把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

随机分派形成的各处理组的各种条件和机会是均等的,也即在额外变量上做到了匹配。

随机化法不会导致系统性偏差,能够控制难以观察的中介变量。

随机法不仅能应用于被试,也能应用于刺激呈现和实验顺序的安排。

(5)统计控制法。

以上讨论的情况,都是在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前先行着手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这类技术被称为实验前控制。

另一种技术是实验后控制,就是在实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避免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因而也被称为统计控制法。

统计控制主要用于实验前控制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

3、多因素实验设计

概念,在一个实验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或自变量,而且每个因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水平。

这样的实验设计常常叫多因素实验设计。

与单因素实验设计相对而言。

实验效率高;

实验控制很好;

容易建立结果的普遍性;

有利于观察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主效应。

能考察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实用价值高。

几个概念:

水平:

指自变量的单个的处理方式或条件。

如自变量是学习中的作业反馈,两种处理方式分别是积极反馈和无反馈。

那么就说自变量作业反馈有两个处理水平。

处理与处理水平的结合:

特定的实验条件

交互作用:

指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因为另一个自变量水平的不同而不同时,就说这两个自变量产生了交互作用。

这时不能独立讨论各个自变量的主效应。

主效应:

一个自变量的各个水平对因变量的影响。

简单效应:

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个水平上的变异。

误差变异:

不能由自变量或明显的额外变量解释的那部分变异。

4、准实验设计

概念,与真实验设计相对而言。

在实验中不能对变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些变量常常是被试变量特征),或者使用自然发生的组,而不能把被试随机分配到各种实验条件下。

但是仍然观察到因变量作为自变量变化的函数。

因问题和条件限制而无法使用严格的控制实验时,可以采用准实验设计。

适用自然发生的自变量,解决实际问题,常用于一些应用研究。

付出控制的代价。

本质来讲,准实验设计只能是一种相关设计,评价因果关系及其推广到其他情境,必须非常谨慎。

类型

Ÿ时间序列设计,对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周期性测量,并在这一时间序列的测量过程中引进实验处理,然后观察引进实验处理后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如果发现实施处理后测量结果出现不连续性,从而就可以推测实验处理的效果。

模式:

O1、O2、O3、O4XO5、O6、O7、O8(O代表测量,X代表实验处理)

优缺点:

可以较好的控制成熟以及测验因素的影响。

但是没有控制组,不能排除与自变量同时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测验敏感性容易受到影响。

也不能排除测验与实验处理之间的交叉作用。

收集数据不容易,实施统计复杂。

变式:

另外增加一个不接受实验处理的控制组,可以增加时间序列设计的效能。

Ÿ非相等控制组实验组前测后测设计

设计模式:

一个不相等的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

对实验组和控制组都进行前测和后测。

然后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异。

O1XO2

O1O2

优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