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学案必修3生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178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中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学案必修3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高中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学案必修3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高中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学案必修3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高中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学案必修3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高中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学案必修3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学案必修3生物.docx

《新人教版高中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学案必修3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学案必修3生物.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高中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学案必修3生物.docx

新人教版高中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学案必修3生物

 

1.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

2.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3.兴奋在突触中传递过程中,信号的转变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5.人脑言语区损伤症:

W区——不能写字;V区——不能看懂文字;S区——不能讲话;H区——不能听懂话。

 

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结构[据图填空]

(1)突触:

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

(2)其他结构:

D.轴突,E.线粒体,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

2.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3.传递特点

(1)特点:

单向传递。

(2)原因

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识图连线]

2.低级中枢与高级中枢的关系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三、人脑的高级功能

1.语言功能

(1)大脑皮层言语区:

[填图]

(2)功能障碍:

[连线]

[巧学妙记] 关联记忆言语功能区及受损相应症状

言语区不同区域名称的简写英文字母,分别取自相应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如Sspeak、Wwrite、Hhear、Vview。

S区受损不能讲话speak,W区受损不能写字write,H区受损不能听懂话hear,V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view

2.学习和记忆

(1)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2)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3)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小体、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3)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一定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4)由于兴奋具有双向传导的特点,所以在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双向的(×)

(5)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6)W区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2.下列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是(  )

A.脑干 B.脊髓  

C.脑神经 D.小脑

解析:

选C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又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

脑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

3.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

A.脊髓、大脑、大脑  B.脑干、脊髓、大脑

C.大脑、脊髓、大脑D.脊髓、脊髓、脑干

解析:

选B 控制人体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的灰质,像排尿、排便这样的低级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位于脑干;高级神经活动如阅读反射、嗅觉反射等一系列条件反射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4.如果某人的大脑皮层言语区受损时,导致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仍能写字、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则可能是图中的哪个区受损(  )

A.W区B.V区

C.S区D.H区

解析:

选C 能写字则W区正常,能看懂文字则V区正常,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则H区正常,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则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5.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

B.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解析:

选D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时间,因此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不是同时发生的。

6.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

选B 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

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

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大脑皮层W区受损的患者不能写字,V区受损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1.突触的常见类型

2.兴奋传递的过程

3.传递特点

(1)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方向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在已知突触结构中,根据突触小泡存在的位置,可以判断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进而判定兴奋传递的方向。

(2)突触延搁: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所以,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反射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的比较

比较项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结构基础

神经元(神经纤维)

突触

信号形式

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速度

方向

可以双向

单向传递

[思考探究]

1.

(1)突触前膜分泌神经递质的方式是什么?

是否消耗能量?

神经递质穿过几层生物膜?

提示:

胞吐;消耗能量;0层。

(2)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说明理由。

提示:

是。

因为神经递质要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指神经细胞间的组织液,因此释放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突触后膜可能是哪些组织或细胞的细胞膜?

提示:

突触后膜可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是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的细胞膜。

[题组冲关]

1.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解析:

选A 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的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突触小泡来源于高尔基体;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兴奋是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

2.(2017·江苏高考)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解析:

选D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④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结构名称

主要神经中枢

功能

大脑

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具有感知、控制躯体的运动、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

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

下丘

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和生物节律调节中枢

调节体温、水分平衡、血糖平衡等

脊髓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受大脑的控制

[思考探究]

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这些现象分别与什么结构有关?

提示:

语无伦次→大脑皮层;走路不稳→小脑;呼吸急促→脑干。

2.言语区的分区及损伤症

中枢名称

别名

受损后的病症

病症的症状

运动性书写中枢

书写中枢(W区)

失写症

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谈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讲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绘图能力

运动性语言中枢

说话中枢(S区)

运动性失语症

病人可以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

听觉性语言中枢

听话中枢(H区)

听觉性失语症

病人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懂文字,能听懂别人发音,但不懂其含义,病人可以模仿别人说话,但往往是答非所问

视觉性语言中枢

阅读中枢(V区)

失读症

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即不能阅读

[题组冲关]

3.(2018·南昌调研)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受损,不能听见别人讲话的声音

B.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短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

解析:

选D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受损,能听见但不能听懂别人讲话;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记忆是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因此存在分级调节。

4.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有(  )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         B.②③

C.②④D.④⑤

解析:

选D 解答试题过程包括通过视觉获取语言信息和通过书写表达语言信息,因此必须有V区和W区的参与。

1.在神经纤维上电流计的变化

(1)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电流计的变化

(1)刺激b点时:

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尽管ab与bd距离相等,但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所以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时:

兴奋只能由c传到d,不能传到a,a点不兴奋,d点可以兴奋,电流计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题组冲关]

5.右图中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是(  )

A.①        B.①③

C.③D.①②③

解析:

选B 分三种情况分析:

电流计连接到①ab,ca>cb。

c点给予刺激,兴奋传到a、b点的时间是先b后a,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电流计连接到②bd,cb=cd,c点给予刺激,兴奋传到b、d点的时间相同,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电流计连接到③ad之间,ca>cd,兴奋传到a、d点的时间是先d后a,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

6.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流计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电流计①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流计②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解析:

选D a点受刺激时,膜外由于Na+内流导致其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电流计①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而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电流计②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由于刺激a点后,电流计①②指针都发生了偏转,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探究兴奋传导或传递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探究:

[方法设计]

电刺激图中①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