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151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一个练习和一篇习作。

《雾凇》是一篇写景文章,课文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神奇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春联》是一篇语言清新的知识小品文。

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对仗及音律美”的特点,以及读背春联的好处。

古诗《元日》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江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诗中那位寒江独钓的渔翁,显然是他自身的写照。

习作7是让学生及时地把生活中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况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

练习7有五项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

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本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要求学生会写24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逐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体会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练习”中要求学生写好字,多积累词语,学会正确使用压岁钱。

4、“习作”要求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写出真情实感。

5、采用质疑、自主合作、探讨的方法学习课文内容,动手搜集进行拓展。

6、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以及感受祖国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传扬名族文化,了解对联特征,学会对对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文章蕴含的内容。

篇目名称

训练点

雾凇

1、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2、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文本,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春联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

古诗两首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感受诗句中渲染

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2、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

习作7

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片,准确把握图意,通过合理、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连贯、具体、生动地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

练习7

1、通过练习,明白对联的特点,激发学生揣摩对联的兴趣。

2、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

二.篇目教学分析

23、《雾凇》

一、文本解读

《雾凇》是一篇写景文章,文字优美清新。

课文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神奇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清新优美的语言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理解词语,解读课文。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学会正确地使用“渐渐地”、“慢慢地”和“轻轻地”。

2、能力目标:

学会欣赏和发现自然界中的有趣现象与美丽景色,不断提高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欣赏感受雾凇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及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奇异的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2)通过对文中描写雾凇的词句的学习,明白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三、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理解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雾凇的形成条件。

第二课时:

1、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2、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文本,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五、教学构想:

由于学生生活在南方,根本没有见过雾凇,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知道雾凇是什么,虽从课文中能够得到一定的了解,但仍缺乏感性认识,更是无法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

因此,上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解决了这个问题,制作了课件,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并抓住关键词句研读,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教学生字词

(三)精读感悟、理解文本

学习第2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的学习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解决第一课时学完后质疑的问题,大致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

①了解雾凇形成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②雾凇奇观为何会在吉林出现。

1、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自主完成第一个问题。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研读,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第二个问题。

⑴、提供江雾弥漫,大树被笼罩的视频,让同学们体会“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三个叠词。

⑵、提供词语与相应图片的超连接,让学生体会“一层一层”、“银线”、“银条”、“银松雪柳”样子,我想,这些动静结合的画面展示,必定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学生学习雾凇的形成条件及过程,自然就水到渠成。

2、再品课文、谈体会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有何感受。

带着感受再读第2自然段。

学习1、3两自然段

要求学生找出描写雾凇美的句子,抓住“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这些词语,体会作者从颜色、数量、姿态等方面,描绘出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

并为学生提供早、中、晚三幅图片,辅助理解。

画面上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光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可谓壮观。

通过欣赏那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图像与音乐的和谐组合,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学生看着生动的动态画面,自然会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体会。

进而引导理解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四)、拓展延伸

学当一名小导游介绍吉林雾凇美景,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六、课时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一读,并选用其中的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

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枝玉树

请以“起雾了”或“下雪了”开头写一个片段,注意写清起雾或下雪过程中景物的细微变化。

24、《春联》

一、文本解读

《春联》是一篇介绍春联的通俗小品文。

课文描写了春联给新春带来的喜庆气氛,介绍了春联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指出了读春联的语文学习功能。

通过学习让孩子们感受春联丰富多彩、情致优美的内容,讲究对仗、用词精当的技巧和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的声律,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全文给人的总体印象是:

中心突出,通俗活泼,短小精悍,语言生动优美。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春联、讨论春联、补写春联等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初步了解有关春联的一些知识,讲究对仗、声律和谐。

懂得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四、教学课时及目标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对联的特点。

第二课时:

理解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以及让学生了解春联的特点;感受春联的内容美、对仗美、声律美,并从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用《春节序曲》导入,让学生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然后说说中国人过年有哪些习俗。

然后出示一副春联,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知,揭示课题。

二、四读课文,走进文本

第一遍初读课文,让学生说说对春联的初步认识;第二遍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学生生字的朗读。

三读课文,指名学生朗读四个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

你对春联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吗?

师相机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四遍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出现的春联,细细去读一读,并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副,为什么?

三、自主识字,巩固练字

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观察字形,提出写法。

师范写演示,学生完成描红。

第二课时

一、反馈展示,激发兴趣

结合第一课时布置的课后作业,这节课一上来先设计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外收集的春联,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情色彩去朗诵春联,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读、品春联,丰富积累

重点品读第五副春联,出示幻灯,让学生自由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通过朗读感悟,结合平时上课前诵读的《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中的笠翁对韵,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对仗美”。

再次出示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让学生自由练读,说说朗读的感受,体会“声律美”,指导学生读春联要读出“抑扬顿挫”的味道。

三、运用春联,拓展延伸。

在学生整体感受文本的基础上,开展一个“选春联”的活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春联。

教师课前搜集各种类型的春联,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在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春联。

通过这个环节的拓展,让学生增加对春联有关知识的了解。

最后还可以设计一个补写春联的环节,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春联,让学生补写,进一步巩固春联“对仗美”和“声律美”的特点。

最后让学生用一句话谈谈学完《春联》一课的感受,揭示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让学生养成积累语言文字的习惯。

六、课时作业设计

(1)请你为自己家的大门上以及书房选或写一幅春联,说说原因。

(2)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请联系自己平时读书的收获,举例说说对“开卷有益”的感受。

25、《古诗两首》

一、文本解读

《元日》: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本诗通过新年元日新气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执政变法,废旧立新,强国富民的抱负。

《江雪》:

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他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

这是一首歌颂那些坚持正义、甘受寂寞、不懈奋斗的勇士,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元日》;《江雪》。

2、学会生字。

理解诗中重点的词义,了解诗句主要意思。

3、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感悟“诗言志”的表达方法,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三、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元日》

第二课时:

教学《江雪》

五、教学设想:

教学《元日》

(一)谈话导入,读通诗歌。

1、通过对一组新年热闹景象的词语描绘简单导出春节这一传统节日。

2、解诗题“元日”,板书、再读题。

3、自由读全诗?

个别读。

(相机解决字音、字形和部分字义的问题。

(二)品词析句,体悟诗情。

1、古人到底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反复吟诵诗句

(1)放爆竹: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理解“除”的含义。

体会辞旧迎新的快乐,再读领悟。

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想象一下诗中的意境,三读文本,体会到了万象更新的喜庆。

(2)饮屠苏:

交流有关屠苏酒的资料,想象在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家人欢聚一堂,迎着和煦的春风,品这新年第一口酒,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吟这句诗。

(3)换桃符:

课件出示桃符,了解认为桃木是一种神木,可以避邪。

所以在上面写上字或像这样画上画,就可以避邪祈福。

后来桃符就逐步演化成了我们今天的春联。

结合前面所学的春联,吟诵一幅。

引读:

古人在春节时:

“总把——”,“桃”和“符”指的都是?

抓字眼 明诗意(板书)了解“曈曈”的意思这个词值得我们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