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3177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双沟小学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人文精神,讲述了做人的基本准则。

《诚实与信任》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我”不小心碰坏了别人的车,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留下了联系方式,车主打电话表示感谢,并不用“我”赔偿,从而告诉我们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珍珠鸟》是一篇散文,重点写了“我”与鸟逐渐熟悉亲近的过程,告诉我们信任,能创造美好的境界。

《九色鹿》是一篇民间故事,讲了九色鹿救了调达,调达发誓不泄露九色鹿的住处,但当他看到皇榜见利忘义,最后受到应有的惩罚,从而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恪守信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培养使用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继续培养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做记号的习惯。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在理解自然段意义的基础上简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格。

5、培养主动阅读相关拓展阅读的习惯。

三、单元教学的重点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做人的基本准则:

诚实、守信、友善。

2、围绕相关文章进行故事的拓展延伸。

四、课文教学设想

1、《诚实与信任》文中讲到两个人,一个是“我”,“我”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深夜撞了别人的车,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在车主打来电话的时候,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我”的善良和诚实感动了车主,车主来电仅为表示感谢,而不是索赔,可见他也是一个宽容而善良的人。

在教学中,应该从故事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动作、行为、语言,在朗读和想象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真正认识诚实比金钱更重要。

怎样引导学生走进文中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呢,关键上抓住文章中留白的部分启发学生想象:

“一般人开车撞碎了人家车的反光镜,在那样的情况下,会怎样做?

”;“假如你是小红车主人,当你看到这张字条时,你会怎么想?

”想象的依据是课文,补白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会文”。

这样的设计之后,是为了学生能很好地把文本中语言进行内化,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读进去”再“读出来”,读书明理。

2、《珍珠鸟》这篇文章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及在“我”的爱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道理。

学生可在兴趣激发的基础上,通过通读全篇,理清叙事线索,体察人、鸟的一举一动,从“我”和鸟儿的和谐相处中,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赏读课文精彩章节,可采用多种形式,品读欣赏优美、精彩、富有哲理的语言,学生在人情人境的赏读中,受到美的熏陶,领悟人生的道理。

教学以人为本,学生是主体,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师走进学生中间以导为主。

师生共同探究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指导学生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在具体的教学中以课文为本,以紧扣品读字句为前提,领着学生在诵读中发现美的朋友,品味美的情感,抒发美的心声。

教学结束时,可关注文本意蕴的人文素材,利用看图训练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朗读、交流、看图、谈体会,对他们进行爱护鸟类,爱护动物的教育。

3、《九色鹿》这篇课文教学从莫高窟的壁画入手,从不为熟悉的“九色鹿”这个名字入手,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九色鹿与调达不同的为人处世方式,在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的心理,从而明白做人应将诚信。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的民间故事和莫高窟的壁画上的故事,培养拓展阅读的能力。

19.《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

双沟小学刘云玲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9/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并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1.研读课文,培养学生研究、交流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我”与车主的对话,倡导个性化朗读。

情感目标:

懂得“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好。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用一句话概括“钱”的作用(学生说话交流)

2.故事激趣

    一个中国留学生在获得德国某名牌大学博士学位后,决定留在德国发展。

可他找了一家又一家公司,均被谢绝。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学生猜测。

    真正原因:

该生逃过三次票。

    这个中国留学生缺什么呢?

让我们到课文《诚实与信任》中找答案。

  二、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整体感知内容

   1.出示插图,看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自由表述)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找出含有课题的一句话。

   3.指名读课文(2人)。

   4.交流反馈:

  三、与文本对话,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解读文本

    问题一:

为什么会发生交通事故?

    重点推敲:

    句1:

天很黑,又有雾,尽管有路灯,还是看不清。

(天气原因)

    句2:

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车主违章停车的原因)

    句3:

快到家时,汽车刚从快车道进入慢车道……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归心似箭,车速过快的原因)

 问题二:

为什么要留纸条?

    重点推敲:

    句1:

虽然这辆……但它毕竟是停着的,事故的责任应该在我。

    句2:

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这辆车的雨刷下。

    问题三:

字条上会写些什么?

    1.讨论,各抒已见,这张留言条该怎么写。

  2.悟出作者为什么不写事故原因。

(表现了“我”不怨天,不尤人,敢于承担责任的可贵精神。

  四、精读课文,深入解读文本,培养能力,形成价值观

<写字条>

(1)讨论句子:

“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

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

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A.学生说体会

     B.出示句子,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继续交流。

     C.什么叫环顾,我为什么要环顾?

     D.在“我”当时所处环境下,换了有些人,可能会怎么做?

(学生联系课文说理由)

    

(2)小结:

应该是双方共同承担的责任,作者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种精神真令人敬佩,谁能读好这句话?

    (3)“我”留下了字条,字条上会写些什么呢?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写这张字条?

     A.学生说字条内容。

     B.现在你准备把这张字条……

     C.我想劝你别放,为什么呢?

防人之心不可无,你能信任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吗?

     D.你依然决定留下,为什么你能信任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呢?

    (4)“我”留下了字条,你觉得我还留下了什么?

    (5)如果你是小红车主人,看到字条会说什么?

    <打电话>

     过渡:

刚才大家所说的,正是小红车主人所想的。

事隔二天,他主动打电话与作者联系。

     

(1)出示对话,找出哪些是我说的,哪些是车主说的。

     

(2)同桌练习对话。

     (3)指名表演。

     (4)听了这一段对话,有什么问题吗?

——小红车主人为什么要感动?

     (5)让我们带着疑问再自己读课文对话。

     (6)讨论:

“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小红车主人,使他要感谢我?

     (7)交流。

重点围绕“我”为什么坚持要付款,让学生理解“我”的真诚。

从而理解小红车主人对“我”的信任。

     (8)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对话。

     (9)“我”真诚的言行得到了小红车主人的感谢,在小红车主人眼中,“我”是个怎样的人呢?

    (10)两人的对话充满了真诚和对话,可小红车主人却搁下了电话,为什么?

  五、设计练笔。

加深理解

   1.读、背最后一段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

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

   2.关于“诚实与信任”,你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你想说什么?

请用一两句话把他写下来。

   3.假设你就是课文中的“我”,请你用上自己的姓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给车主留个条。

   4.搜集关于“诚实”的故事和名人名言,并适当地摘抄下来。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单据 陌生 咔嚓 驱车 能见度

    歉意 故障 环顾 搁下 反光镜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按时间顺序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一天深夜”到“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第二部分从“事隔三天”到课文结束。

   2.请一个同学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碰碎别人车上的反光镜的?

事情发生以后,他是怎么做的?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继出示句子:

    

(1)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①“能见度”是什么意思?

      ②这天,为什么能见度很差?

       (深夜,天很黑,又有点雾。

      ③请个别同学读句子,再齐读。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出了点儿差错,当属正常。

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处理所发生的情况的?

    

(2)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

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①“环顾”是什么意思?

      ②在“看不见一个人”的情况下,作者可以一走了之,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敢于承担责任,主动写下字条,想一想:

他为什么这么做?

       提示:

       a.诚实是做人起码的要求,作者深深地懂得这一点,即使没有人看见他把别人车上的反光镜弄碎了,他也能讲求诚实,使自己心安理得。

       b.假如作者一走了之,他也就可以不负这个责任,但是,他的心里永远都会有负担,感到不踏实。

       c.诚实的行为是人格力量的象征,这件事显示了作者的高度自尊,也一定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齐读句子)

   4.请两个同学分角度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思考:

从作者与车主的通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5.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应点拨。

     提示:

a.我知道了作者不但是个诚实的人,而且是个很有礼貌的人,当车主打来电话,作者首先说“对不起”,表示歉意。

        b.我还知道作者的举动,让车主深受感动。

作者的诚实行为不但显示了自己的高度自尊,而且赢得了车主的尊重。

        c.我还知道在那位车主看来,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与信任。

   6.出示句子,朗读并理解。

     “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1)个别读,齐读。

    

(2)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提示:

     a.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用钱买不来的。

作者不小心碰碎了别人车上的反光镜,没有人看见,他完全可以不管。

但是,诚实在作者看来比什么都重要,这关系到一个人的德行,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

因此,作者把做人诚实看得比一切都重。

     b.车主自己换了新的反光镜,并不要作者赔偿,因为作者的诚实让车主深受感动,从中认识到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和信任。

反光镜的价格是有限的,而诚实的美德是无价之宝。

     c.因为有了“诚实与信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融洽,即使是两个陌生人。

说明了人们渴望做诚实的人,人们希望周围都是诚实的人,人们需要与诚实的人相处。

   7.车主的这番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我希望这句话同样也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

     (学生反复朗读,记住这句话。

  三、总结课文

   1.先听录音,再朗读课文。

   2.请同学读黑板上的句子。

   3.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

    揭示:

a.作者以自己诚实的行为得到车主的信任和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