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132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1、什么叫机械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3、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二)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2、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2、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3、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2、教学难点: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

一些机械工具,教学碟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研究主题

1、(出示各种机械)提问:

在老师的讲台上有一些东西认识吗?

(笤帚、叉子、筷子、起子、锤子、镊子……)

知道他们的用途吗?

2、讨论:

人类为什么要制造这些工具?

(引导学生明确:

降低工作难度、省力)

你们能具体说说在生活中怎么给人类带来好处的?

3、讲述:

这些工具在生活中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所以他们被统称为——机械。

(板书)

今天我们就是来研究机械的。

(板书完整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1)提问:

以前听过机械这个词吗?

在你的脑海中认识的机械有哪些?

为什么筷子、笤帚……这些小东西也被称为机械?

(再次明确机械的概念)

(2)讲述:

工厂的那些制造物品的大机器是我们所认识的机械,因为他们为人类制造物品提供了方便,省力、降低了工作难度。

但是他们的内部构造也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被称为复杂机械。

而像筷子、镊子等这些比较小巧、简单的工具由于也为人类提供了方便、省力等益处,所以也是机械类,由于简单所以被称为简单机械。

而复杂机械其实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

(3)阅读P2概念

(4)观看教学碟片

(5)填写习作对应作业

2、揭示机械的作用

(1)教师出示一块木板上面有钉子,请同学帮忙用手将钉子拔出来。

询问拔钉子同学的感受。

(2)提问:

有什么好方法解决?

(3)教师请刚才的同学用起钉锤将钉子拔出,再说说感受。

(对比感受让学生再次明确机械的益处)

(4)讨论:

在生活中你们使用过哪些机械?

为你带来了什么帮助?

(分组讨论并进行记录)

(5)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适当记录

(6)假想:

如果没有这些机械帮助人类,会出现什么情况?

(由此让学生想到木工室里的那些机床为大家做木工活带来的方便)

(7)进行安全使用机械的教育

3、了解机械由来已久

(1)提问:

古代的时候有工具吗?

(2)教师介绍:

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是猿人,而人类真正的进化的标志其实就是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学会制造各种简单的机械,帮助人们狩猎、生产,在水上航行……这些工具里面都包含着简单机械的原理。

(3)看书P3工具图片。

提问:

认识书上的这些工具吗?

有什么用?

讨论:

这些工具的哪些部位降低了工作难度?

哪些部位可以省力。

(三)总结本课教学内容,并完成作业

(四)布置作业

寻找家中的各种机械。

 

教学后记:

2、怎样抬高讲台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

2、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3、能够分析阿基米德用杠杆撬起地球语言的原理。

4、能够通过实验发现省力的原理。

(二)科学知识:

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2、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3、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2、留心周围事务,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研究杠杆的功能与作用。

2、教学难点:

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铁棒,剪刀,开瓶器,镊子等。

2、学生准备:

尺子,硬币,橡皮,剪刀,开瓶器,镊子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并齐读。

2、提问:

知道我们今天要解决什么问题了?

班上谁的力气最大?

3、请力气最大的同学上来搬讲台,知道讲台是非常重的。

4、询问:

讲台重吗?

你一个人能搬动它吗?

怎么办?

5、分组讨论

6、汇报方法(有的学生会提出多几个人抬,也有很多学生会提出用杠杆)

7、谈话:

刚才有的组提出用一根帮子就可以抬高讲台,怎么做?

你们能用简图表示吗?

8、学生演示。

(二)主题研究

1、认识杠杆及作用

(1)(展示学生示意图)讲述:

一根棍子就能比较轻松的将讲台抬高,其实这根棍子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人们将它叫做杠杆。

(板书)杠杆包含了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人和支点之间长长的棍子放大了人的力,所以就能轻松撬动讲台。

(2)提问:

现在能说说杠杆这种机械有什么用?

(省力)

(3)认识动力点、阻力点

2、研究杠杆省力的原理

(1)提问:

杠杆由支点、动力点、阻力点三部分组成。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了?

让我们继续研究。

(2)实验研究

①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在尺子一端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②提问:

你能有几种摆法使木尺平衡?

③分组实验,并认真做好记录。

(强调不改变固定硬币的位置)

④汇报方法,教师在黑板上做记录

(3)讨论:

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

(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不同造成不同结果,当然不要出现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词)

(4)小结

3、了解杠杆的广泛运用

(1)谈话:

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杠杆,你们还能说出哪些?

(2)学生分组谈论。

(3)分析三种类型的杠杆:

剪刀、开瓶器、镊子。

(三)巩固应用

1、提问:

今天我们研究了哪种机械?

有什么收获?

2、讲述:

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撬起整个地球。

”他说的有道理吗?

为什么?

3、学生自由谈论

教学后记:

3、斜坡的启示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针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揭示规律。

3、能够发现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

4、能够运用斜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科学知识:

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斜面的角度影响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所需要的拉力越小。

3、知道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

4、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探究斜面角度的大小与所需力量的关系。

2、教学难点:

认识斜面的变形及运用。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螺丝钉,开瓶器等。

2、学生准备:

小车,测力器,书若干,小黑板,记录表,铅笔,三角形纸一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记得老师上课用的投影小推车吗?

每次推进教室时都需要同学来帮忙,哪些同学帮忙推过?

2、请推过的学生说说感受。

3、讨论:

推车很重,每次进教室时由于有台阶所以都很困难,你们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

可以让学生分组比划试一试)

4、讲述:

刚才很多小组提出把台阶处做成斜坡,就可以省力。

(画图)斜坡的组成就是两头一高一低、坡面为硬质材料。

坡面就是一种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5、(图片)介绍: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想出这样的方法,帮助人们把重物搬到高处。

一个简单的斜面就可以帮助人们省力吗?

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探究斜面坡度大小与所需力量的关系

(1)实验:

使用斜面省力

①谈话:

使用斜面真的可以省力吗?

请你借助实验篮里的材料设计实验证明。

②学生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2)斜面坡度大小与所需力量的关系

①谈话:

实验验证斜坡确实可以省力,可是同样的小车,在每个组的斜坡上所省的力为什么不相同了?

②小组可以派一位同学到其他组寻找原因

③询问:

你们发现原因了吗?

④讲述:

刚才很多组提出与坡度大小有关。

这只能是提出的假设,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假设。

⑤分组设计实验,并实验

⑥汇报试验结果:

你们有什么发现?

⑦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斜面的角度确实影响所需拉力。

坡度越小,所需力量越小,反之越大。

2、认识斜面的变形及运用

(1)谈话:

是不是只要有斜面就可以省力了?

(2)看图:

陡峭的山路

(3)思考:

怎样才能爬上这陡峭的山?

你见过解决的方法吗?

(启发学生想到盘山公路)

(4)动手操作:

将一张三角形的纸绕在一支铅笔上,你们能发现什么?

(5)讲述:

(展示螺丝)这种螺旋其实就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虽然距离变长了,但却能更节省力气。

这种变形斜面的利用被广泛运用在公路建设上,如刚才所提到的盘山公路。

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

除了盘山公路,你们好能想到哪些变形的斜面?

(2)分析P8图片,并明确这样的目的

(三)总结

 

教学后记:

4、拧螺丝钉的学问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省力的原理。

3、能够寻找出与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用具。

(二)科学知识:

1、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3、知道轮轴省力的原理。

4、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3、勇于在生活中发现身边的简单机械。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教学难点:

探究轮轴省力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教学碟片,图片,轮轴实验盒,测力计。

2、学生准备:

螺丝钉,大小不同的螺丝刀,木板。

四、教学过程:

(一)体验轮轴的省力作用,认识轮轴

1、通过拧螺丝钉的活动,初步认识轮轴

(1)教师讲明拧螺丝的要求教师准备各种螺丝刀让组长上来拿

(2)活动:

拧螺丝钉,教师巡视,对于螺丝刀大小不合适的小组询问原因

(3)汇报:

选择什么样的螺丝刀可以轻松的把螺丝拧进木头里?

(大的)

(4)观察螺丝头的构造,用简图画出来。

(小圆)

观察螺丝刀的头,及画出拧螺丝时的形状(刀头)

(5)讲述:

我们可以发现大螺丝刀比小螺丝刀更好拧螺丝,螺丝刀在转动的时候和螺丝形成了一个大圆套小圆的构造。

(画图)

2、查找与螺丝刀相同结构的其他轮轴

(1)讨论:

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种大圆套小圆的装置?

(2)图片提示:

方向盘、水龙头、门锁……

(3)讲述:

像螺丝刀、方向盘……,有一个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

(4)播放教学碟片

(二)探究轮轴省力的原理

1、谈话:

轮轴是一种机械,使用这种机械可以为我们提供什么了?

2、看书P10实验,明确实验方法

3、教师提示学生拉动轮轴时不能停停动动,要在拉动过程中记录数据。

4、汇报实验结果:

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5、实验:

将轮子换成更大的轮

教学后记:

6、汇报:

轮比轴越大越省力。

7、通过画图认识轮轴是一种变形杠杆,明确为什么轮比轴越大越省力的原因

(三)了解轮轴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广泛的运用了轮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