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教育强市助推雷州崛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0081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教育强市助推雷州崛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打造教育强市助推雷州崛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打造教育强市助推雷州崛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打造教育强市助推雷州崛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打造教育强市助推雷州崛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造教育强市助推雷州崛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打造教育强市助推雷州崛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教育强市助推雷州崛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造教育强市助推雷州崛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01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24.4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3亿元。

在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市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为目标,全力推动教育事业协调优质发展。

全市现有公办中小学校188所,其中完全中学13所、中职学校2所、初级中学21所、完全小学151所(不含教学点192个)、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

民办中小学校11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小学8所。

全市幼儿园345所,其中公办186所,民办159所。

市特殊教育学校1所,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1所。

全市中小学校在校生(含民办)220539人,其中普通高中生31183人、中职学生2174人、初中生72836人、小学生114346人;

在园幼儿59127人。

全市公办中小学教师15739人,其中普通高中教师2064人,职中教师169人,初中教师4888人,小学教师8618人;

全市学前教育人员2597人。

全市21个镇(街)已有17个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教育强镇比例达到81%,其余4个镇(街)正在扎实推进“创强”工作。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实现雷州崛起关键在教育。

我市历届党委、政府对此有着高度共识,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怀有深厚的情感,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施政理念,把教育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建设整体规划,围绕推动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的目标,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全力推进创建教育强市工作。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2012年初,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决策,成立了雷州市创建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并印发了《雷州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实施方案》,把教育工作列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建立教育创强工作目标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书。

我市主要领导坚持经常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定期调研教育创强工作,强力推动创强工作落实。

我市江毅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对教育创强工作作出重要决策,针对学校布局调整、创强项目建设,城区大班额、教师队伍管理等薄弱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亲自督办雷州一中新校区、城区学校扩容工程等重点项目,要求有关部门特事特办,全力支持教育创强工作。

吴国雄市长定期主持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教育创强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林红明副市长坚持每季度到教育系统调研,听取工作汇报,掌握工作动态,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市人大每年都组织人大代表对全市教育重点工作开展专题视察,并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市政协积极开展专题视察和调研,建言献策,有力推动教育创强工作。

2.多元投入,保障经费。

第一,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建立教育经费长效保障机制,落实各项配套资金。

2012-2014年我市教育经费落实情况:

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为82499.7万元、107238.8万元和114709.4万元,预算内教育拨款年增长分别为25.7%、29.97%和6.97%;

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73738万元、75341万元和7796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1%、2.17%和3.48%。

中小学生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

小学是2705.07元、4755.33元、5361.65元;

初中是2659.11元、3354.66元、4442.81元;

高中是4095.77元、4411.34元、4671.5元;

职中是2582.9元、3069.03元、3092.68元。

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

小学是760.29元、829.67元、1238.43元;

初中是1337.84元、1423.93元、1739.06元;

高中是2105.95元、2142.09元、2158.27元;

职中是1712.25元、1772.41元、1787.34元。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分别为89533.7万元、118656万元和132018.77万元,分别占GDP比例的4.92%、5.94%和5.95%,超过4%规定标准。

预算内教育经费分别为82499.7万元、107238.8万元和114709.4万元,占财政总支出比例分别为22.32%、26.87%和32.46%,达到逐年增长的要求。

二是落实教育专项经费。

我市严格执行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到依法征收、规范管理。

如2014年,地方教育费附加征收额为3455.18万元,全部用于教育事业。

同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12年至2014年,义务教育困难学生按每生每学年2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贴,给予小学特困学生每人每学年500元资助,给予中等职业农村学生每人每年450元资助,共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家庭学生生活补助金3746万元、普通高中困难家庭学生国家助学金870万元、学前教育困难家庭学生国家助学金360万元。

三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通过政府融投资、盘活置换资产、争取专项资金等途径筹措“创强”资金,在市事权范围内对学校建设工程项目预算审核费等24项行政服务性收费给予减免优惠。

三年来,我市投入财政资金80132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40000万元,融资9454万元,争取专项资金30678万元。

同时,规范教育经费的管理,强化项目及资金承担和使用单位的责任,严格执行项目论证、立项、招投标及资金使用等制度,切实加强对教育经费特别是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高效使用。

近年来,全市没有发生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挤占、抵顶教育资金现象。

3.广泛宣传,凝聚力量。

启动“创强”工作以来,我市各级党政层层召开会议,大张旗鼓宣传创建教育强市的意义和要求,组织召开全市动员大会9次,各镇“创强”工作现场会22次。

各镇街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广告牌、标语牌、横幅、板报、墙报、电子屏等多种途径开展宣传工作,努力营造浓厚的“创强”工作氛围;

组织干部和群众代表参观“创强”示范学校,精心策划对外宣传方案,印发创强简报、助学倡议书等资料,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办学积极性。

三年来,各镇街、村(居)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外出企业家、校友、村集体和群众捐资办学,支持教育创强建设。

据统计,全市社会力量捐资总额7524万元,其中捐资100万元以上有12人次,50万元以上有21人次,30万元以上有44人次。

如陈锡东先生捐资350万元建设雷州三中艺术楼、捐资170万元建设龙马小学教学楼。

特别是原湛江市政协主席、原海康县委书记陈光保连续五年捐赠助学金共975万元,无私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和贫困学子,人们亲切叫他“保伯”。

4.加强督导,强力推进。

我市高度重视教育督导工作,制订了《雷州市督学责任区制度实施方案》,加大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督查力度,组织督学和学校管理人员,按照规划组织评估,规范各类学校、幼儿园的办学、办园行为。

市创强办组织专业人员加强对“创强”工作督导,实行每周通报制度,及时推广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对落后的镇街、学校通报批评。

目前,我市尚未完成教育创强工作的镇(街)正在推进创强工作,2015年下半年将实现教育强镇全覆盖。

(二)分类实施全面推进,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1.全面完成校安工程。

至2012年底,我市按规划全部完成31个校安工程项目,建成校舍41幢,完成建筑面积69433平方米,占校安工程规划面积的100%;

完成投资9198万元,占总规划投资的100%。

其中新建教学用房面积23134平方米,生活用房面积46299平方米。

通过实施校安工程,有效地缓解了我市学校用房紧张局面,极大地改善了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

2012年以来,共投入10053万元,完成学校扩容项目35个,新建校舍面积70493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面积56843平方米,生活用房面积13650平方米。

推进中小学“改厕”工程,共投入328万元,新建学生厕所38座,建筑面积2528平方米。

着力解决教师住房难问题,近三年乡镇中小学建起教工宿舍楼17幢面积15448平方米,城区在建教师保障性住房330套面积31607平方米。

加快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改扩建运动场280个、篮球场72个、排球场138个。

通过学校标准化改造,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崭新,功能室齐全,运动场地达标,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目前,全市公办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民办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64%。

3.全面改善教育装备。

我市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学校常规教学仪器和信息技术装备。

2012年至2014年,全市投入14254万元,新建计算机室306间,新增学生用计算机14228台,添置教师办公计算机3200台,配备多媒体综合电教平台214个、课室电教平台3202个,每百名中小学生拥有的计算机数量和中小学多媒体教室座位数占比逐年提高;

全市中小学配备理化生及科学实验室238间、音乐教室155间、美术教室151间,学科功能室达到标准化学校配备标准。

全市教师全部配备专用教学用终端,每100名学生拥有学习终端21台,100人以下的教学点按最大班额配备学习终端。

全面完成了校园网络建设,所有学校接通互联网,全面实现“校校通”;

建立了政府教育信息网站,实现了全市教学资源共享和教育信息公开。

中小学藏书共583万册,生均藏书量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分别达到22册、27册和43册。

(三)大力实施强师工程,提升师资整体素质

1.落实教师编制,满足教学需求。

我市定期核定教师编制,按编制配足中小学教师,优先保证义务教育师资。

近三年,我市招聘师范类本科教师1300名,招考初中教师174名、小学英语教师100名,安排“三支一扶”教师35人。

目前,我市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教职工符合省定编制标准,教师学科结构与课程结构基本匹配,公办学校无代课教师。

2.加强校长管理,提高治校能力。

从2007年开始,我市制定实施《雷州市中小学综合考评方案》,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考核。

至2014年,连续开展七轮中小学综合考评,有效提高中小学校长的工作责任感和治校能力。

湛江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育系统总结推广我市工作经验。

同时,坚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严格选拔任用中小学校长;

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消减超职数配备学校领导384人,进一步优化中小学管理队伍。

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思想素养。

我市高度重视师德教育,深入开展以“立德树人,立教圆梦”为主题的师德教育系列活动,举办师德演讲比赛,开展师德主题征文活动,在报纸、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推出“最美乡村教师”的典型事迹报道,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促进教师追求高尚师德。

印发实施《雷州市教师队伍管理办法》,强化师德师风责任追究,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促进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近年来,教育系统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被评为省、市级优秀教师140人,县级优秀教师889人。

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制定实施《雷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分期分批培训中小学校长、中层干部和教师,先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远程非学历培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远程培训、教师职务培训、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