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8782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资料Word下载.docx

《最新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资料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应知应会资料Word下载.docx

6)医务人员在医院内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规定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情况有哪些?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4.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是指什么?

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

5.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职责是什么?

(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各项的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操作(包括手卫生)技术和规程以及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安全、经济适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医院感染病例能及时做出诊断。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以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积极治疗病人;

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5)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职业暴露。

(7)严格执行医院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减少污染及损伤。

6.医院感染重点部门有哪些?

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导管室、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检验科、内镜室、感染性疾病科等。

7.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以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

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8.医院感染暴发处理流程?

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处→感染管理科核实流行或暴发→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同时查找感染源→科学隔离患者→查找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或修改防范控制措施,完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体系。

9.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有哪些要求?

(1)主管医生为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直接责任人,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的监督检查。

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采样送检,做到“有样必采”。

明确诊断后,由主管医生于24小时内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医院感染暴发)或短时间内出现5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5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疑似院内感染暴发),临床科室责任报告人应立即上报感染管理科。

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医务处和主管院领导,必要时组织院内专家会诊讨论,确认医院感染暴发者应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规范》的规定12小时内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发生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临床科室责任报告人应立即上报感染管理科。

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医务处和主管院领导,并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规范》的规定2小时内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10.医院感染传播的三环节指什么?

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群。

11.医院感染传播途径主要是什么?

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12.什么是标准预防?

有什么特点?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得的一种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

标准预防基于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潜在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的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13.等级医院评审标准有关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有哪些?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不同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14.医院感染诊断依据是什么?

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执行,综合详细的病史、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及其他检查结果、结合接受侵入性操作等易感因素、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入院至发病时间、该感染平均潜伏期等判定。

15.什么是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指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16.什么是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指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

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17.什么是器官/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18.术前预防手术部位感染要点是什么?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

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19.术中预防手术部位感染要点是什么?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20.术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要点是什么?

(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2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

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

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

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22.在置管时如何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

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时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

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

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23.置管后如何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1)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

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注射药物。

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