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个民族礼仪习俗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8524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各个民族礼仪习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各个民族礼仪习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各个民族礼仪习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各个民族礼仪习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各个民族礼仪习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各个民族礼仪习俗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各个民族礼仪习俗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各个民族礼仪习俗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各个民族礼仪习俗Word文档格式.docx

 

3、藏族:

十分重视馈赠,凡遇喜庆,必互相送礼致贺。

哈达是必备的高贵礼物,多为丝织品,白色居多,也有淡黄色和浅蓝色的。

在相互交往中,必热情款待,送别亲友,常敬青稞酒,唱酒歌,把哈达挂在亲友的脖子上,然后相互亲切的碰额、亲脸,以示热情致意良好祝愿。

说话很讲礼节,用语分普通语、敬语和最敬语。

为尊重对方,一般都用敬语、最敬语,如有疏忽,则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4、维吾尔族:

在路上遇到长者或朋友时,习惯把右手掌放在左胸上,身体前倾,并连说“牙克西姆斯孜”(您好);

当行路人无处进餐或住宿时,只要说明来意,虽不相识,主人也会热情招待;

走路让长者走在前面,谈话让长者先谈,如坐让长者坐上座,吃饭先端给长者;

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喝酒、不吸烟;

老人骑马出门,年轻人要为老人备鞍,扶老人上马,而且,卸鞍、饮马、喂马的事都由年轻人去做;

家里来了客人,全家都出来欢迎,然后由女主人用盘子端来茶水、瓜果点心招待。

5、苗族:

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鹅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候。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级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有的地方

12、瑶族:

家中来客,必盛情款待,一般是男女分桌进餐。

进餐时,不能让老人和客人自己盛饭,须由晚辈盛饭;

餐毕,要双手举筷说声“慢吃”,以示敬意;

凡给老人、客人东西,都要双手捧上,以示尊敬。

路不拾遗,非己莫取,是瑶族的传统美德,他们常常把自己一时带不走的东西放在路旁,打下草结作记号,不管放多久,别人也不会取走。

13、白族:

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招待。

三道茶是白族最讲究的茶礼,即斟茶三道:

第一道为纯烤茶,第二道加入核桃片、乳扇和红糖,第三道加入蜂蜜和几颗花椒。

因而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

进餐时,老人、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侍候。

14、土家族:

见面要互相问候,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

若是逢年节到土家人家里做客,主人还会拿出雪白的糍粑去烤,待烤的两面金黄开花时,吹拍干净,往里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

有的地方给客人吃糍粑还有些讲究,即把烤好的糍粑给客人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就咬,这时主人会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再给客人。

15、哈尼族:

重礼好客,在路上遇到熟人或陌生人,总是有礼貌的含笑问候并让路,还热情邀请到家里做客。

客人进家后,主人首先邀请客人喝一碗友谊酒,之后再敬上一杯香浓茶,若客人逢节日来访,主人在给所有客人斟完酒后,还要给最先斟过酒的客人再斟一次,表示源源不断,幸福长久。

席间,老人还要唱劝酒歌,青年人要向老人和客人敬酒。

当客人接酒一饮而尽时,全家人会“”“”的喝彩。

团结互助是哈尼族的传统风尚,如一家建房,全寨的人都要去帮忙;

猎手的猎获,见着不论老少均可得一份,表示互相祝福。

16、哈萨克族:

重视友谊,热情好客,对来访和投宿的客人都要拿出家里最好的食品殷勤招待,对待贵客,还要宰杀黄头白身的羊款待。

进餐时,主人先把羊头用盘盛着献到客人面前,以示尊敬,客人则要用刀先割下一片羊头右颊面上的肉捧给在席的长者,再割下一块羊耳给在座的幼者,然后自己随便割下一片羊头肉吃,再把羊头原盘捧还给主人。

路遇熟人、长辈和尊者,均要以右手贴胸欠身问好,以示尊敬,在结对乘骑行进中,年长的在前,年轻的在后,喝茶、吃饭,也总是要先敬老人,把最好的食品让给或留给老人和孩子。

17、傣族:

尊敬老人,晚辈从长辈面前经过,要弯腰细步;

村中办红白喜事都要专门送饭菜给老人;

说话和气,家庭、邻里关系十分和睦,很少发生争执和吵架;

热情好客,凡过往客人,都会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有的家庭还专门备有招待客人的被褥,比自己用的还漂亮。

18、黎族:

客人来访,主人要在门口迎接,并拿出烟叶、烟筒、火种请客人在门外抽烟、休息,然后请客人入内饮酒。

酒席上宾主对坐,若是男客,则先喝酒后吃饭,女客则先吃饭后喝酒,若是要好的朋友,则边喝酒边对饮。

喝酒时,主人先双手举起酒完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自己把酒一饮而尽,接着把一碗碗的酒捧给各位客人,客人必须接下,表示领情。

19、僳僳族:

客人来访,总是要用家中最好的东西招待,饮双人酒是僳僳族待客的最高礼节,常常用于贵客来临或签订盟约和结拜兄弟等场合,饮时由主人斟一碗酒,然后主客各用一手捧起,同时喝下,以示主客亲密无间,情同手足。

重团结,讲互助,一家有难,大家相帮,“自己有饭吃就不能看着别人挨饿”,是僳僳族传统的道德观念。

20、佤族:

喜欢以酒待客,“鸡肉烂饭”是招待客人的一道佳肴。

请客人饮茶、喝酒,主人先喝一口,以示卫生、无毒,然后再双手捧给客人,敬给客人的酒,客人一定要喝。

佤族人很讲究团结互助,邻里有事,大家相帮,猎获野兽,见者有份,正如俗话说的,“有肉大家吃,有酒大家喝,有活大家干”。

21、畲族:

用好酒好饭菜款待客人,是畲族的传统礼节,凡客人或邻里来访,都要以茶相待,一般要喝两碗。

有种说法:

“喝一碗是无情茶”。

所以,只要接过主人的茶,就要喝第二碗。

如果口很渴,就先说明,可以任意喝,再重沏也行。

有些地方,酒席上还煮着大块肉,让客人散宴后带回去。

凡猎获较大的野兽,兽肉大家平分,过路人若在野兽四蹄捆好之前看到,也同样能分得一份。

22、高山族:

尊敬老人是高山族人民普遍的社会风气。

凡有重大事情,都要先征求老年人的意见。

孤身老人受到尊敬和特殊照顾。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邻里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互通有无。

过节时,人们还要带上好酒好菜进行聚会,开怀畅饮,载歌载舞,以示团结和友爱。

23、拉祜族:

对尊贵的客人,主人要杀鸡,熬鸡肉稀饭招待。

吃饭时,家长盛饭,接着是客人,其余则按年龄大小的顺序拿取。

团结互助是拉祜族人的传统美德,如村里有人要盖房子,只要备好材料,全村人就会无条件的帮助。

24、水族:

客人来时,主人热情让座、敬烟、端茶。

对一般客人待以豆腐和肉类,对上客则杀鸡、鸭款待,对贵客则杀猪招待。

鸡头象征尊贵,所以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待客以酒为贵,客人不醉主人一般不罢休。

逢年过节,出嫁的女子回娘家,邻里都赶来看望并赠送食品,以示关心。

水族有互相帮助的传统,无论谁家有婚嫁、建房和丧葬等,大家都要结伴送礼表示关怀。

25、纳西族:

尊重妇女,爱护儿童,关系老人,热爱父母,是纳西族的传统美德;

注重礼节,讲究信义,谨慎行事,是纳西族人的处世方法。

在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视对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和生态的保护,凡践踏庄稼、毁坏森林、污秽水源等,都会遭到公众舆论的反对,并视其情节轻重予以惩罚。

26、东乡族:

尊敬老人,晚辈出门归来,见老人需躬身问安;

对老人无论倒茶、递食都要双手呈送;

老人坐炕必居中,食必先。

客人来访,请其到炕上就坐(男客上炕须脱鞋,女客可不脱),用家中最好的茶饭招待;

如用鸡肉待客,则必将鸡尾让首席客人吃,表示尊敬;

男客由男主人招待,女客由女主人招待,女客可与男客同吃同坐;

主人陪客时,一般是站在桌旁给客人盛饭、拈菜,自己不坐也不吃。

27、景颇族:

对客人来访,无论生人或熟人,都要热情的留食留宿;

若客人来访,而主人又不在家,客人只要把自己的挂包等物挂在客房里便可先去办事,主人回家看见客人的东西就会备上丰盛的酒饭,等客人回来享用。

与人见面,尤其是亲朋好友相遇,必将自己筒帕里装的酒、沙枝、草烟等相互传递,请对方品尝,表示敬重和亲热;

在农闲时或节日里,人们通常带一些礼物互相拜访,以示团结祝贺友好往来。

对孤儿寡母或生产生活上有困难的,大家都会关心和帮助。

28、柯尔克孜族:

好客,讲礼貌。

凡有客人来访,不论相识与否,都要拿出家中最好的食品热情招待,而以羊头待客为最尊敬;

在请客人吃羊肉时,先请吃羊尾油,在请吃胛骨肉和羊头肉,客人也要分出一些给主人家的妇女和小孩,表示回敬。

在迁居时,邻里之间要相互招待,以示告别好迎送。

29、土族:

尊老敬长,在路上遇到相识的老人要下马问好,对朋友忠实守信;

热情好客,对来访和登门投宿的客人都热情招待,常说:

“客来了,福来了!

”客人临门,主人要先敬酒三杯,叫“临门三杯酒”;

席上,主人要向客人先敬酒三杯,叫“吉祥如意三杯酒”;

客人告别起程时,主人在门口还要向客人敬三杯酒,叫做“上马三杯酒”。

若客人不能喝酒,只要用中指蘸酒三滴,对空弹三下,稍稍喝一点即可。

对贵客来访,主人还在席上加摆一个插着酥油花的炒面盆,端上大盘手抓肉块,上插一把五寸刀子,酒壶上系一撮白羊毛,以示尊敬。

30、达斡尔族:

以敬老、互助和好客为佳风。

对长者,无论是在路上行走,还是出入房门,青年人都要让路;

儿女外出归来,要给老人请安;

凡有好吃的或是老人喜欢吃的食品,首先要敬给老人或给老人留下一部分。

客人来访,主人都要递烟、敬酒、端出奶制品热情招待,若是贵客临门,还要添做“瓦奇”(猪肘子)和“手扒肉”等佳肴,盛情款待。

31、仫佬族:

尊老重礼,老人进餐,都由晚辈争着盛给;

冬天围炉取暖,让老人坐背风的地方;

如一家有老人去世,全村的人都要前往吊唁。

男女青年在郊外相逢,不论相识与否,均可邀请对唱,若拒绝邀请,则被视为不礼貌。

32、羌族:

宴席的上座须请老人坐,待其就座后,其他人才能坐下,饮酒时也必须由最年长的先饮;

老人进屋,屋内的人都要起立相迎;

路与老人,要侧身让路,如骑马遇老人,要下马行礼;

歌舞时要有老人领头;

儿女不得随便说父母的名字。

村寨里有人盖房,大家都无偿的去帮忙;

遇有婚事,亲友邻居都前往庆贺;

遇有丧事,邻里都要帮忙料理,前往吊唁。

33、布朗族:

对远方的来客,总是要热情的用水酒、清茶等予以款待。

相互帮助和协作是布朗族的优良传统。

村寨里一家有事,大家都要相帮;

逢年过节,亲戚朋友都要相互拜访,请客吃饭、送礼,以示团结友好。

34、撒拉族:

讲究礼节和馈赠。

见人不论相识与否,都要客气的说“色拉姆”(你好吗?

);

在婚丧、生育、远行看望尊长时,都要送礼;

对来客都以丰盛的饭食款待,宴请宾客时,不炒菜,只吃烩的碗菜。

35、毛南族:

路遇老人和小孩,招呼之后要亲切搀扶让路。

如遇挑担负重者,必替其挑负一程,嘱其慢行。

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座,有好吃的,首先要给老人,晚辈要给老人斟酒添饭,敬茶献烟。

对过路人不论认识与否,必打招呼并邀其进家喝茶、吃饭;

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招待热情而有礼貌,客人留宿时,必拿出最好的被子、蚊帐,让出厢房给客人。

谁家有婚丧或建房等事,不需请求,村里各家都会自动出人帮忙。

36、仡佬族:

客人来访,全家人要起立迎接;

主人与客人谈话时,如果想从他们之间穿过,必须说声:

“对不起,过一下”。

村寨中的老人年满60岁时,其子女、亲戚和相邻都要为其祝寿,并杀狗设宴进行庆贺。

37、锡伯族:

晚辈路上遇见长辈要问安并让路;

平辈见面要相互问好。

客人来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