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8431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

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和其它材料表现立体物。

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4、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了解木版画的制作方法,并进行制作。

6、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7、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书籍、新闻故事或事件进行配画。

8、认识标志和街头标识物的作用,懂得区别。

9、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大纲、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

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时进行直观教学。

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

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5、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六、教学安排

课 

1

形色协奏曲

2

俯仰之间

3

遥远的地平线

4

壶趣

5

瓶花与水果

6

唱大戏

7

标签与品牌

8

发现美丽

9

图画书

10

期中考试

11

巧用肌理

12

吉祥宝贝

13

走向明天

六年级美术学科第1单元第1课时

课题

形色协奏曲

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 

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教学

重点难点

重点: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

难点:

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教具学具准备

铅笔、水彩笔、油画棒、教材、图画本

(一)情境导入1、音乐导入:

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

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1、欣赏画家作品:

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

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

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1、感受发觉:

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

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

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

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

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板书:

提炼元素:

线、点、面……

(四)形式探讨1、作品参照对比:

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

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

表现形式:

概括,简练。

(五)主观表达1、老师示范:

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

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

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

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

(六)欣赏提升

1、感受色彩:

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

为什么?

2、赏析画作:

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

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

主观设计

(七)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2、教师巡行指导。

(八)拓展评价

1、典型展评:

把学生绘画作品和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分析绘画是不是抽取了照片中的形与色,主观概括地表现了主要特征。

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2、拓展延伸:

抽取事物主要特征的绘画,有时也可以把它叫做抽象画。

抽象是相对的,由这三幅画你觉得抽象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你能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抽象艺术吗?

第二周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俯仰之间 

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

抒热烈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教学难点:

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俯视的照片 

学具准备:

图画本、铅笔、彩笔、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是植树节,这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临了,3月是登山赏花的好季节,同学们登过泰山吗?

谁来说一说泰山的风景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2.老师也爬过泰山,这是前几年老师在泰山上拍的风景照片,课件展示泰山图片大家边欣赏边思考:

这些风景图片从视觉角度来说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小结:

平视、仰视、俯视。

课件展示各自定义。

3.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下俯视,让我们用这种独特的视角一起来《俯瞰山川》。

出示课题。

二、欣赏感受 

(一)欣赏俯视图片,初步感受俯视视角带给我们的崭新体验。

1.老师课前收集了很多俯视角度拍摄的风景图片,我们国家山川辽阔壮美,南北差异很大。

比较一下江南与塞北山川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小结:

江南地势平缓,山峦不大也不够连贯,因此属于丘陵地带;

而塞北山峦壮阔,连绵不断,给人以气势宏大之感 

课件:

比较西北两处自然地貌与人文地貌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

自然地貌给人以自然、、荒凉之感,线条随意、夸张,完全随心所欲;

而人文地貌——农用网络,则给人以清新、整齐之感,让人觉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斗争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

但人类也要警惕再造过头造成的危害!

2、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

俯视角度下的景物及画面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

a. 

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

b. 

整个画面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

(二)对比分析平视与俯视的区别。

1.那么俯视角度与平视角度有什么区别呢?

请大家看这两张图片,它们是同一个荷花。

但是,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

2.它们分别展现的物体的哪一个面呢?

(平视角度展现的以侧面为主,而俯视角度展现的以物体的顶部为主。

) 

3.从画面来看又有什么区别呢?

(平视角度会呈现前后遮挡的关系,而俯视角度视野更加广阔一些,呈现的是景物的整体布局。

(三)示范引导 

1.今天我们用俯视的角度欣赏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些美丽的景色转换的画纸上呢?

首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教师示范创作。

边创作边讲解。

2.谁能把老师刚才绘画的步骤总结一下?

教师板书。

a.构图 

b.景物的摆放。

c.细节的刻画。

3.欣赏线描风景作品。

三、自由创作 

1.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俯视角度的风景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图片或者老师的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风景画。

出示作业要求:

a.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b.注意线条要疏密得当,画面要有层次。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2.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用俯视视角重新认识了世界,这个角度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一样,有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课型 

造型表现 

主备人 

第二课时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

教 

学 

过 

程 

一、欣赏感受 

1.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以俯视角度表现的一些摄影作品、动画作品和绘画作品。

2.师生看课件,欣赏老师收集的摄影作品:

师生看一组图片,提问:

这些图片都是以俯视的角度拍的吗?

师生交谈区分视角的方法,需要抬头拍的是仰视视角.需要低头拍的是俯视视角。

交流尝试 

1.信息交流 

(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自由提问(谈谈手中的作品为什么要采用俯视视角),集体解决。

(2)分小组交流资料,自由提问,回答。

2.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

(学生边说,老师边从课件的图片资料库中调出合适的图片借以激发艺术表现欲望。

3.限时尝试绘画。

对比分析 

结合教材、课件和学生作业,对比欣赏、分析评述如何表现俯视角度的画面。

1.找别扭 

(1)欣赏几幅学生试画的作业,请其他同学为其找别扭。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俯视角度下景物视觉效果的特征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