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7799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Ⅲ.抗震设计:

1.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

7度;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15g。

2.本工程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3.本工程建筑物结构抗震等级:

框架构造为二级,计算为三级。

4.本工程的抗震构造措施按8度采取,框架按抗震等级为二级进行施工。

5.本工程地基场地类别:

四类,属轻微液化场地。

Ⅳ.露面、屋面主要活动部分活载标准值:

1.不上人屋面:

0.050KN/m22.上人屋面:

2.00KN/m2

3.办公室:

2.00KN/m24.走廊、卫生间:

2.50KN/m2

5.门厅及楼梯前室:

3.50KN/m26.会议室:

7.消防疏散楼梯:

3.5KN/m28.资料、档案室:

2.50KN/m2

9.阳台、挑蓬:

2.5KN/m2

特别注意:

使用及施工堆料均不得超过上述荷载值;

水箱间及设备房根据相关专业提供荷载设计,严禁兼做其他用途;

所有楼面的后期装修荷载不得大于0.8KN/m2。

Ⅴ.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

0.55kN/m2,地面粗糙度:

B类

2.基本雪压:

0.35kN/m2

3.本工程室内地坪±

0.000相当于大沽高程7.880米

二、本工程结构分析所采用的计算软件: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计算机铺筑设计PKPM系列软件(2010版)

3、地基基础:

1.场地标准冻土深度:

0.6米。

2.抗浮设计水位:

室外地坪下约0.5米。

3.依据地勘报告,本工程地下水在干湿交替和无干湿交替作用环境下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强腐蚀性。

桩、承台、地梁、地下室底板及侧墙混凝土中需掺入钢筋阻锈剂和矿物掺合料,满足防腐蚀性能要求。

4.根据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基础说明参见结施-03。

5.基础底部持力层为第3层粉质粘土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960KN。

6.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可靠措施,以降低基础底板砼施工时的水化热对结构的影响。

7.地下室竣工后,周边开槽范围内采用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回填。

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4.无地下室时,地坪垫层以下及基础底面标高以上的压实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4。

8.施工时应人工减低地下水位至施工面以下500mm,开挖基坑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采取有效的基坑支护措施,定期观测其对周围道路市政设施和建筑物有无不利影响。

9.深基坑开挖后,应按有关要求进行坑底回弹及坑侧变形等项目的监测。

10.本工程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进行建筑物的长期沉降观测,要求施工单位做好设标配合,创造观测条件,即使向设计单位提供信息。

11.沉降观测控制要求按相关规范执行,并应符合市建委签发的建质安管【1999】529号条文规定,沉降观测结果在工程竣工验收时交设计单位一份存档。

12.本工程最终允许沉降差≤0.003L。

13.本工程上不结构的嵌固部分为基础顶面。

14.基坑降水应特地上三层及室内外覆土完成后方可停止。

四、钢筋混凝土结构:

Ⅰ.混凝土部分:

1.混凝土强度等级:

a.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及耐久性要求详基础设计说明。

b.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

层号

标高

混凝土强度

备注

墙、柱

梁、板

楼梯

其他

2及以上

4.150以上

C30

1

基础顶面∽4.150

注:

地下室外墙、底板及室外的顶板均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等级为二级,抗渗等级为P8。

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最低要求:

a.混凝土的环境类别:

基桩为二类a;

±

0.000以下部分为二类;

0.000以上部分:

室内为一类;

室外为二类b。

b.无特殊注明处结构混凝土的耐久性应符合下标的要求:

环境类别

最大水胶比

最低混凝土强度

最大氯离子含量(%)

最大碱含量(kg/m3)

0.60

C20

0.30

不限制

a

0.55

C25

0.20

3.0

b

0.5

0.15

其他措施详GB50010-2010第3.5节的规定。

c.根据《天津市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技术规程》(DB/T29-176-2010),本工程±

0.000以下砼工程属Ⅲ类,地上部分为Ⅰ类,应按《天津市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技术规程》(DB/T29-176-2010)采取相应措施。

Ⅱ.钢筋与钢材部分;

1.钢筋:

a.φ—HPB300级钢;

—HRB335级钢;

—HR400级钢。

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b.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受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的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2.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拉抗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

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

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3.型钢及钢板:

Q235B或Q345B,详据图施工图。

4.焊条:

HPB300级钢焊接采用E43型焊条,HRB335级钢焊接采用E50型焊条,HRB400级钢焊接采用E55型焊条。

5.在混凝土结构中,钢接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详见11G101—1第54页。

b.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最外层钢筋的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c.构件中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d.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e.基础部分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有垫层基础、承台、筏板为50mm,无垫层基础、承台、筏板为70mm;

基础梁为35mm;

地下室外墙为25mm。

6.纵向手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及抗震锚固长度LaE详见11G101-1第53页。

7.受力钢筋的连接:

a.钢筋的锚固及连接详见11G101—1第55页。

b.钢筋直径d>

25mm时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c.受力钢筋的接头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应避开梁端、柱端及箍筋加密区。

如必须在此连接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d.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搭接接头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被搭接长度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钢筋面积不应大于钢筋总面积的25%(受拉区)和50%(受压区)。

当采用焊接接头时,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钢筋面积不应大于钢筋总面积的50%,且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

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在任一机械连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35倍区范围内,有接头的钢筋面积不应大于钢筋总面积的50%,且同一根钢筋不得两个接头。

e.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长度范围内应配置箍筋,其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f.粗细钢筋搭接时,按细钢筋截面积计算接头面积百分率,按细钢筋直径计算搭接长度。

g.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底钢筋不得在跨中搭接,应在支座处搭接。

板顶钢筋为通长钢筋时不得在制作处搭接,应在跨中1/3范围内搭接。

h.所有梁、柱钢筋和拉筋的末端应作成不小于135°

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详见11G101—1第56页相关要求。

除特殊标注外,拉筋应同时钩住纵筋和箍筋。

i.未经设计同意,不得随意用强度等级较高或较大钢筋代替原设计中纵向受力钢筋。

如确有必要代换,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及挠度裂缝要求。

Ⅲ.现浇梁、板、柱、墙部分:

1.本工程基础、墙、柱、梁、板等钢筋按平面整体表示法绘制,处特殊注明部分外,表示方法及构造均应照11G101系列图集施工。

2.图中未注明的板顶钢筋分布筋可按如下原则选取:

板顶受力筋直径≦10mm时,分布筋取φ6@200;

受力筋直径≧12mm时,分布筋取为φ8@200.

3.对相邻的板顶标高相差不超过30mm时,支座盖筋可以打弯通过,如图1所示。

4.对于配有双层钢筋的楼板,除注明外,均应加支撑钢筋φ8,其形式为,每平方米不小于一个。

5.双向板的短跨L≧4000时,上部钢筋应有50%贯通或假设8@200双向构造钢筋网片,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6.双向板的钢筋放置:

短跨方向下(上)部筋放置在长跨方向下(上)部筋之下(上),当露屋面梁板底标高齐时,板支座构造做法如图2所示。

7.在现浇板上砌有轻质隔墙时,应根据层高及板跨度情况,在板内下册延墙方向加设214—316通长钢筋,钢筋梁端锚入支座内长度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位置详建筑图。

8.在现浇板上留有孔洞时,当洞口尺寸不大于250mm时(图中未标注),不另加钢筋,板内钢筋由洞边绕过,不得截断,如图3;

当洞口尺寸大于250mm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洞边钢筋或加设洞边梁,洞边加筋如图4,具体位置应结合建筑平面图及结构平面图施工,结构图内已标注处以结构图标注为准。

9.板中预埋电线管时,电线管应与受力筋平行或交叉设置,不得垂直受力筋设置预埋电线管,预埋管应置于板截面高度的中部,管子上下的砼净厚度≧30mm,并在电线管上表面放置φ6@200十字钢筋网片,每边伸过管线边缘线200mm。

当管线横穿板跨时,置于板跨度中部1/3范围内;

当两条管线平行放置时,中间净距≧100mm。

10.框架梁柱交叉处,梁纵向钢筋应置于柱纵向钢筋内侧;

次梁钢筋应放在主梁钢筋的内侧。

11.除特殊标注外,主次梁连接点处附加箍筋及吊筋做法如图5所示。

12.板短边跨度≧3.60m,梁跨度≧4.0m时,悬挑长度大于1.5m的悬挑构件,应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起拱。

13.当墙、柱与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小于两级时,其接头处应按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的施工。

14.设备管线如需穿梁,当孔洞之间小于梁高的1/10及100mm时,孔洞周边可不设置补强钢筋;

当孔洞之间不小于梁高的1/10或100mm时,应与结构设计人员核对并采取相应补强措施后方可施工。

15.框架梁柱的纵筋、箍筋不应与预埋件等焊接。

16.屋面板未配筋表面加设双向φ6@200温度筋,与支座负筋按受拉搭接。

17.悬挑梁当挑出长度≧1.5m时,应增设抗剪筋,如图6所示。

18.框架柱因设置填充墙及楼梯梁而形成短柱(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处,箍筋应全高加密。

框架柱箍筋加密区范围内按有底层刚性地面取。

五、非承重结构构件:

Ⅰ.砌体填充墙部分:

1.填充墙:

除特殊标注外,砌体填充墙均采用MU3.5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