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公开整改措施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6690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务公开整改措施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村务公开整改措施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村务公开整改措施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村务公开整改措施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村务公开整改措施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务公开整改措施Word格式.docx

《村务公开整改措施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务公开整改措施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村务公开整改措施Word格式.docx

四是结合各村

实际,我镇指导各村委会及时制定关于村务公开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具有“决策—执行—监督”相结合的高效运作体系。

并经常督促检查落实情况,使各项规章制度不流于形式,确保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二、统一公开形式、内容,提升村务公开档次

一是为14个村制作了**区**镇村务公开栏,做到内容统一、尺寸和样式统一。

二是配发村务公开大台历架子,并按照市民政部门要求印制了最新的村务公开大台历,做到填写规范。

三是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实际情况,依照法规和政策的要求提出村务公开具体方案,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方案进行审查后,提交村两委集体讨论确定,公开的内容经村务监督委员会签字并加盖公章。

镇三资管理中心逐月出具明细表并加章后,再进行公示。

四是我们在做好统一公开时间、固定公开地点、突出公开热点、规范公开程序的基础上,还根据村民的意见、建议要求,紧紧抓住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调整充实公开的内容,健全配套制度,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三、加强培训,增强村务公开在广大干群中的影响力

为进一步提高村务公开质量,解决村两委干部自身存在的问

题,我镇先后举办了两期村两委干部公开培训班,系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河南省村务公开条例》等文件,使农村基层干部对自身工作范围及职责有了进一步理解。

培训采取领导授课、座谈讨论、互相交流、面对面谈心等形式,解决了两委班子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使村干部进一步改变了观念,解放了思想,理清了经济发展思路,认识到村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各村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完善操作流程,确保村务公开规范有序

一是由各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等会议确定村两委资金支出权限,并由镇“三资”管理中心审核、备案。

实行连审会签。

500元以下的开支,由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共同签批;

500-5000元的开支,由村两委研究批准,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共同签批;

5000元以上的开支,由村两委研究,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账时携带会议记录。

二是各种开支必须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监督委员会主任签字,加盖村务监督委员会印章,经镇三资管理中心审核后才可入账。

五、认真谋划,确保村务公开下步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后进村管理力度,务求全镇村务公开工作

整体提升。

二是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公开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把村务公开向高档次推进。

三是进一步加大对村两委干部的培训力度,从思想上、业务上为村务公开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四是继续加大对村务公开的财政投入力度,为公开阵地提供经济保证。

虽然我们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村务公开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工作实效,切实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使其逐步向深层次、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迈进。

**镇人民政府

20XX年6月30日

篇二:

当前村务公开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汪恭礼

村务公开目的是“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对于防止干部黑箱操作,缓解农村干群关系,起了一些作用。

时下,各地农村都推行了村务公开,普遍设置了村务公开栏,把村里的重大事项定期向村民们公布,这无疑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一大进步。

1998年正式颁行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也用很大篇幅对村务公开的形式、内容作了规定。

笔者在乡村工作十几年,并作为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到村任职干部,在十几年的农村工作中发现,村务公开的效果与预期的目的仍有很大差距,没有真正起到村务公开的作用,主要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村务公开不规范,内容不完整。

有些地方的村务公开工作不够深入和规范,一是公开时间不及时,对一些需要公开的事项不按规定时间要求公开,有的半年多或一年才公开一次,公开时间间隔太长;

有的随心所欲,啥时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

有的只在上级检查时才公开,平时无人问津。

二是公开形式单一,公开地点不适中。

当前农村村务公开的形式仅限于公开栏的形式出现,有的制作太简单,流于形式,形式单一,不便于让大多数村民群众了解知悉村务。

有的把公开栏建在不便于群众光顾的地方,群众难以观看监督;

有的村对公开栏缺乏管护,风吹日晒雨淋及人为损坏严重,难以使用;

有的还没有公开栏,把村务公开当作捎带事,只是在开会或干其它事时对有关情况作以顺便公布。

三是公开内容不完整,有的只公布数额较小的费用,不公布大额开支,个别村只公开一些不痛不痒的内容,而对群众意见大的“热点”、“重点”等问题遮遮掩掩,不愿公开甚至不公开、半公开,避重就轻;

四是公开程序不严谨,有的公开程序太简单,只公布了办事结果,缺少法定的程序。

公开中的有关事项主要由乡镇和村干部唱“独角戏”,未按程序通过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审查,使

村务公开缺乏说服力。

五是公开制度坚持不够。

有的虽有制度,但缺乏可操作性,与本村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制度上墙后成了摆设。

2、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一些基层组织没有一套完善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未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形同虚设。

一是有的村,“一会两组”(村民代表会、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中村组干部太多,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群众监督力度,失去了群众监督的意义。

二是有的“一会两组”中的群众代表不合法,不经群众选举,而由干部按照自己的意愿指定。

三是对群众代表作用发挥不够,重大事项不通知其参与,不和群众代表商量,执行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随心所欲,顺意就执行,不顺意就不执行,使“一会两组”的决议和意见难以落实,“一会两组”机构形同虚设,监督作用流于形式。

同时,村务公开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一些与之相关的制度不够配套完善,该建立的没有建立,该落实的没有落实,加之考核与奖罚也不完全到位,影响了村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

3、管理不到位。

围绕村务公开工作,各职能部门都作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的问题,组织部、纪委、民政、农委等多家单位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抓工作,职能相互交叉,有时使得基层无所适从,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村务公开的主体是村干部和村集体的有关问题,监督的主体是广大村民,在当前二者之间还缺乏有机联系,互动性不够,存在“两张皮”的问题。

从我所在的水东镇各村来看,村务公开工作没有一个具体部门来抓,如财务公开就是每季度结束后,由农经站根据村报账员报送的发票汇总后,填制汇总表,再由村报账员带回后张贴。

4、轻视公开后的反馈。

对有些事项的公开,只重视公开的形式,而轻视公开后的情况收集和处理,有公开无落实,很少认真考虑公开后如何搜集群众的反馈意

见,认为公开了就万事大吉。

尤其是个别乡镇和村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及举报的事项不能正确对待,该正面答复解释的不答复解释,该及时整改解决的不整改解决,能拖则拖,有的还冷言相讥,导致群众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大局。

村里的情况村民仍然不清楚,黑箱操作仍然存在,村级财务仍然混乱。

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村务公开的内容比较笼统,村民们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特别是村民最关心的财务公开,一般只公布花了多少钱,却未公布为什么要花这些钱,“其他支出”数目也很大,这就导致村民们对公开有疑问、有意见。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村干部对村务公开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没有把村务公开变成自觉行动,而是被动性大于主动性。

从我所在的水东镇来看,村民对村里的事情大致了解,与村干部相互间都很熟悉,村里的事情一公开,村民心里就有了底,村民心中的正义与村干部的作为之间就划出了对与不对的界线。

有的村干部担心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被公开出来,有的村干部知道村务公开会让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和证据被村()民知道,从而让自己的日子不好过,因而村干部对村务不敢公开,怕暴露问题、怕失权、怕揭短、怕群众提意见、怕引发矛盾,导致群众上访,怕挨上级批评,从而不想或不愿公开;

有的避重就轻,对重大事项或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采取回避态度;

有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对务公开的重大意义认识浅薄,对村务公开这一民主管理制度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解,因而导致思想上重视不够,工作上力度不大,行动上步伐迟缓,造成公开不及时、不完整,数字较粗糙笼统等。

有的村干部对村务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和方法了解掌握不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无从下手,不尽如人意,并且制度约束不严格,履行职责不认真,工作落实不到位,使村务公开达不到预期目的。

有的村干部受利

益驱动,怕公开会损伤小团体和个人利益,敷衍应付,支吾差事。

也有不少村怕麻烦,不按时公开。

2、一些规章制度让村务无法公开。

根据安徽省有关规定,村级财务实行零招待,而实际工作中根本做不到。

村干部在本村开展工作时,可以回家吃饭,但外出办事时又怎么办?

如我下派任职村与一个村民组发生了山林权纠纷,官司由中院打到了高院。

在省城开庭时,我们参加开庭的村干部、证人、林业部门有关同志、区政府法制办的同志以及律师的吃住费用均由村里开支。

同时,根据安徽省有关规定,报刊征订视各村经济条件而定,条件好的村最多不得超过800元,条件不好的村最多不得超过500元。

从我镇各村情况来看,多得3000多元,最少的也有1200多元。

这些与规章制度相违背的开支怎么公开?

3、广大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意识不强。

一是一些群众在思想上也存在种种困惑和疑虑,担心公开工作能否真的行得通、落得实、有成效,是否会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从而思想上缺乏信心,参与监督意识不强。

二是一些群众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村干部搞好了,他们得到了实惠,而村务公开工作是软任务,只是个形式问题,由此对村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听之任之,不认真参与。

三是在平常的日子里,群众也都不愿意与村干部搞得太僵,得罪村干部对自己有啥好处?

尽管群众的对村务感到困惑和听到传言,但缺乏实在的证据。

就是证据清楚,村民也不会得罪村干部,公开跳出来要求清理村组财务。

四是一些村有选择地公开一些事情,所谓“该公开的不公开,不需要公开的都公开”,群众到村务公开栏看到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村务公开栏上找不出自己想要的信息,因此对村务公开的兴趣降低,信心骤减,村干部不久也以村民无兴趣而减少村务公开的次数与项目,村务公开有名无实,最后形式也都不做了。

4、乡镇党委、政府重视不够,督促不力。

中央颁布了村务公开的政策,各省也出台了村务公开实施办法,市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到了乡镇却“雷声大雨声小”。

一是一些乡镇为创造“政绩”,争时间、抢速度,只顾追求轰动效应而不注重质量和实效,以为发个文件、开个会议或者建个公开栏,就万事大吉,对于进一步抓好财务清理、后续监管、民主评议、监督考核等一系列重要环节置之不理。

二是一些乡镇干部到村里吃喝、拿要,得到过村里的好处,这些好处不能说。

三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