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4577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文档格式.docx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文档格式.docx

填写说明

1、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立项课题均填写此表。

2、“项目类别”分为“重点”、“立项”两类。

“项目类别”和“编号”由省教研室统一填写,申报人不填写。

3、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钢笔认真准确地填写。

4.《申报、评审书》和相关活页打印或复印时一律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按相关规定报送。

《申报评审书》一式3份,相关活页一式3份。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

姓名

于蓉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

1976年12月

行政职务

专业技

术职称

中教一级

研究专长

地理教育

最后学历

硕士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固定

手机(必填)

通讯地址

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江苏省教

育科学研究院教科研大楼8楼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工作单位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刘树枫

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有效教学理论研究

孙汉群

江苏省教育学院

地理有效教学技能(多媒体技术)

的研究

朱雪梅

中学高级

扬州市教研室

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李水

连云港市教研室

地理有效教学技能研究

刘金龙

江苏省清江中学

地理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陶文

南京市第五中学

地理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课题主持人(2004年—2008年期间)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项目

来源

课题名称

批准时间

在课题中

的分工

完成情况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论文或著作名称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日期

《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策略探讨》

2007.5

《眼观图层心生丘壑—论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

《让“海洋地理”与高中地理新课程共同起航—“海洋地理”模块的教学与评价》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高中地理新课程中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的衔接教学》

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测量性的商榷》

《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研究与案例》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效的教学技能—教学问题诊断与技能提高(初中地理)》

吉林大学出版社

推荐人意见

课题主持人如不具有小学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须由两名具有小学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填写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包括课题主持人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组织能力”等。

推荐人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推荐意见:

推荐人签名:

年月日

注:

主持人为小学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可以不打印此页。

二、课题设计论证(限8000字内,可附页)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地理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的概念可以分解为共通性的有效教学概念和针对地理课程的有效教学概念。

地理课程的有效教学具有有效教学的共性,同时还有针对地理学科特点的个性特征。

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阐释地理课程的有效教学概念,首先应对共通性的有效教学概念及其内涵进行界定。

“有效教学”是借用经济学上的效果、效益、效率的概念来解释教学。

从经济学理论来讲,效益是指投入和产出比。

“投入”指的是教师的教学活动,“产出”是指教学效果。

教学有效性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即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学生角度来说就是学习效果,如考试、考核、分数、升学以及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等方面)。

有效教学的概念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释:

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具备了健康的身心、旺盛的求知欲、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态度等。

有效教学的目标是要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在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的教学水平、研究水平、职业道德等的全面发展;

二是促进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

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

有效教学策略包括设计优化教学材料的策略、选择组织教学活动的策略、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策略以及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策略等;

三是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过程:

包括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思考、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体验和感悟。

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以及情感参与。

三者之间互相转化,互相促进。

全面、深入地参与应是行为参与、认知参与以及情感参与的相互统一。

地理学科的有效教学除了具备有效教学的一般特征与规律外,还有针对地理学科所特有的性质和规律。

地理学科的教学有效性目标是促进学生地理观的形成、地理能力的培养以及地理素养的养成。

地理学科的教学技能不仅包括有效教学的一般技能,还有地理学科所特有的教学技能,如地图技能、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技能等。

地理教学模式包括基于地理知识组织与表征的教学模式,基于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教学模式,基于地理活动的发展性教学模式以及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和地理价值观形成的教学模式。

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如,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地理学科的有效教学是具备有效教学技能的教师运用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关注地理问题,思考地理问题,并积极地参与地理问题的探究,从而获得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国外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到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

自有效教学理念提出以来,国外的学术界对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尤其是20实际6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如何提高教学全过程的效率做了系统的研究,在80年代达到了顶峰。

总体来看,国外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有效教学内涵的研究:

国外对教学有效性的概念界定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描述性定义,把教学有效性描述为能够产生有效学习的教学,以美国默塞尔为代表,他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结果为判定依据,认为教学的结果能持久、学生能自由、有伸缩性与自信、能在生活中运用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另一种是流程式界定,用流程图的方法分析教学有效性的各个环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从背景、过程、产生的角度来考虑教学的有效性。

这种观点将教学有效性分析成一个由背景变量、过程变量、产出变量构成的流程,背景变量影响着过程变量,过程变量最终影响着产出变量。

对有效教学原则的研究:

罗姆斯登(Ramsden,1992)将有效教学概括为六项关键原则:

清晰地解释复杂的学科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心和尊重学生及学生的学习;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估和提供对学生真正有用的反馈;

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高度的理智挑战;

培育学生独立学习、控制学习的策略并主动投身学习,在学生的学习情况中学习。

英国学者黛安·

蒙哥马利(DianeMogtgomery)提出了有效教学的CBG(“CatchtheBeingGood”原则意为保持学生良好状态),PCI原则(“PositiveCognitiveIntervention”,意指积极的认知干预)和3MS原则(“Management,MonitoringandMaintenance”意为管理、监控和维持,控制好课堂教学秩序)。

对有效教师特征的研究:

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雏形阶段(19世纪90年代~20世纪60年代),主要研究领域限于教师的心理特征,采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

代表人物为克瑞斯和波易斯。

第二个阶段为过渡阶段(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较多地探讨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

代表人物主要有麦特哲和麦德勒依。

第三个阶段为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研究从教师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及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行为特征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考查,将重点放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使师生互动成为研究的焦点。

以加涅的有效教学策略思想和2000年美国地方教育研究机构公布的教师九大有效教学策略为代表。

对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①时间分析模式,又称为外部分析模式。

这种模式集中于两个互补的概念,一是积极的学习时间,指的是学生主动投入到用以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学习活动的时间量;

二是教育质量,指的是以其对达成预期教育结果的适宜性和适当性来衡量学习任务和活动的质量,认为有效教学即是积极的学习时间与教育质量的结果。

此种模式的研究代表人物是卡罗尔、威利和哈尼施费格等。

②心理学分析模式,又称内部分析模式。

这种模式的提出是为了明确有效性教学所包含的心理变量,认为如果教学过程中的因素能够对教育结果产生影响,那么其影响的方法必须是能够用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来归因和解决的。

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说,有三个方面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

学生必须参与学习过程;

学生必须接受学习过程,或有学习的意愿,对学习过程有反应;

学习过程必须适合于学生学习的产生。

这三个方面是学生学习发生的基本条件。

③教育学分析模式。

该模式对有效教学实践很用价值,更多地关注一些影响教学成功的因素,如教学内容及呈现、课堂规则和管理、师生关系。

它着重于两个方面的研究:

一是对教学技能方面的研究,教学技能分为一般教学技能和具体教学技能(如内容、方法和学习活动的组织对实现预期结果是否恰当)。

二是通过考察教师和学生的理解力来探索不同的学习活动对他们的重要意义。

(2)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近年来,我国有效教学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教学“新思维”、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方向的作用。

我国有效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对有效教学概念的研究、对有效教学特征的研究以及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对有效教学概念的研究方面,钟启泉、崔允漷等认为有效教学中的“效”主要指效益,有效教学是寻找教学效益的活动,有效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学效益。

程红、张天宝、姚利民沿用经济学的观念来解析有效教学中的“效”,强调它包含效果、效益,认为有效教学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

龙宝新和陈晓端从概念重构的角度对有效教学进行了结构化分析,将有效教学分为表层、中层、深层三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