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4080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Word格式.docx

《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Word格式.docx

将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之间不易区分的地带称之为“灰色地带”。

该定义是广义的盈余管理概念。

本研究将盈余管理界定在狭义的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方法概述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归类为以下几种:

第一,对会计原则的选择与运用。

比如:

(1)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即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2)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重要性原则认为,对微不足道的项目则不值得对其进行精确计量和报告。

企业可以运用会计职业判断中的重要性原则通过增加或减少认为不重要的会计数据来进行盈余管理。

第二,会计政策和方法的选用。

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企业一般要处于盈余管理的角度,站在有利于企业管理当局的角度进行选择,但是会计政策一旦选用不得随意更改。

第三,会计估计的时点和数量以及关联方交易的判断也给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实务界在具体操作中,往往结合管理层的意图和公司发展所处的客观环境,从做大盈余、均衡盈余、做小盈余以及除垢之中选择合适的盈余管理方式。

二、盈余管理与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对盈余管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内外的各种表述,本文将会计职业判断定义为“具有会计专业技能知识和经验的会计人员,基于客观的、谨慎的、正直的态度,本着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高度负责并为之提供高质量信息的职业精神,在会计职业标准的框架内或是会计职业标准制定机构的意思指引下,通过识别、计算、分析、比较或是咨询等方法,对不确定性的会计事项所做的裁决与断定的思维过程”。

虽然盈余管理与会计职业判断都是对不确定性的会计事项所做的判断,但是会计职业判断与盈余管理之间还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第一,主体不同。

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而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

第二,目的不同。

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管理当局的私人利益,但受益者和利益表现非常复杂,通常有报酬计划、债务契约、政治成本三大动机,也有我国现阶段公开上市发行股票、配股、避免处罚、炒作股票等动机。

而会计职业判断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反映经济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的实际影响,在做判断时,要保持客观中立。

第三,客体不同。

盈余管理的客体有两类:

一是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

二是交易事项的规划和时点的选择。

由于会计职业判断一般是在经济事项发生后进行,因此它只包括前类事项在内。

即盈余管理研究将总体应计部分拆分为非主观应计部分和主观应计部分。

非主观应计部分不需要用到太多的会计职业判断,而涉及到主观应计部分就需要会计人员谨慎合理地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第四,研究目的不同。

盈余管理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在于揭示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并对其进行解释,研究涉及一系列的管理和经济问题。

会计职业判断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规律,目的在于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水平,减少判断偏误,以更好地为合法的盈余管理服务。

财政部在2006年2月实施新准则以来,我国的会计标准体系才真正实现了与国际趋同。

施行的新准则给了我国会计实务工作者更大的职业判断空间,同时也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如公允价值的合理计价、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金融工具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合理运用职业判断。

也就是说,目前的新准则模式完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模式”,会计职业判断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给会计人员对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三、新准则下盈余管理空间研究

会计的不确定性是会计本身所固有的,它使得同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或经济事项运用不同的计量方法,或由不同的会计师进行计量,会产生不一致的结果,这就给合法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

在会计标准的框架内,如果企业能够合理地运用会计职业判断进行合法的盈余管理,那么会计监管机构就会鼓励会计人员大胆地进行更多的判断,使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有所提高。

反之,如果大部分企业都是出于不合法的盈余管理目的而滥用会计职业判断,那么会计监管机构势必会通过修订会计标准而缩减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以堵住企业管理当局运用会计职业判断进行盈余管理可钻的漏洞。

因此,本文结合新准则中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对盈余管理的空间进行以下归纳:

(一)关于会计核算原则、核算条件及时间的判断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1)会计核算原则的要求

①相关性。

新准则第13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

对相关性的判断也就是要求企业出于经营决策需要的盈余管理存在。

②实质重于形式。

这里要求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具体准则中的运用。

新准则中涉及到经济实质判断的有非货币资产交换准则中商业实质的判断、融资租赁的判断、债务重组中债务人做出实质性让步、金融资产控制权转移的判断、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的确定、合同的拆分与合并、资产或资产组的划分等等。

③重要性。

新准则第17条规定企业的会计信息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至于“重要性的程度”,新准则没有规定,本文认为可以参照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要性的量度来判断。

④谨慎性。

新准则第18条要求企业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这也是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客观要求。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各要素的确认

确认为资产或负债要求准确判断三项内容: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带来企业经济利益流入或者流出的”。

确认为收入或费用要求判断以下三项内容:

“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或减少的”、“会导致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

2.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1)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①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确认和后续支出的确认。

新准则规定,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投资性房地产包括:

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不包括自用或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②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确认条件:

投资性房地产开始自用;

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开始出租;

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

自用建筑物停止自用改为出租;

这里要求判断的是“时间问题”。

(2)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①无形资产的确认。

新准则要求判断的是,无形资产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和“可辨认性标准”,其中“可辨认性标准”要求判断“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划分出来用于出售等”或“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

②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的不同处理的确认。

要进行开发阶段的费用资本化,必须判断是否符合“有技术可行性”、“有使用或出售意图”、“有市场或对企业有用”、“有能力支持完成开发或出售”、“支出能可靠计量”。

五个条件要同时符合才能进行资本化。

(3)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关于资产和资产组的认定,以及总部资产的概念。

资产和资产组的划分主要是判断“是否独立产生现金流量”,能独立产生现金流的归为一项资产。

与其他资产一起产生现金流的,归为一个资产组。

判断总部资产主要看其特征“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而且其账面价值难以归属于某一资产”。

(4)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租赁分类的判断。

租赁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

要求会计人员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判断“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在判断为“融资租赁”时尤其要谨慎,看是否符合准则所规定的条件(满足一条既可):

所有权转移;

承租人拥有低价购买选择权(5%以下);

租赁期占使用寿命大部分(75%以上);

承租人最低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90%以上);

性质特殊,只有承租人可以使用。

这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比较大的空间。

(5)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

会计人员应当比较金融资产转移前后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及时间分布的波动使其所面临的风险,判断是否已将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

需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通过计算来判断是否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在计算金融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时,应当考虑所有合理、可能的现金流量波动,并采用适当的现行市场利率作为折现率。

(二)关于会计计量和核算方法的判断和选择

1.初始计量及核算方法的选择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2.后续计量及核算方法的选择

(1)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母公司对具有控制权的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将大大减少母公司尤其是自身没有主营业务的控股型母公司的利润总额。

这里要求会计人员判断的是“转换条件”是否满足。

(2)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必须能够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

就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现状来看,企业的会计人员应当判断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

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来说有持续稳定的增势潜力,执行新准则将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利润增长。

(3)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①固定资产后续计量。

累计折旧计提的范围和方法要求会计人员作出合理判断;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也要求会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理判断。

②预计弃置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其中预计“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也是会计人员判断的内容。

(4)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中需要区分,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企业会计人员应当在判断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时,根据使用寿命是否有限来确定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方法和相应的摊销期。

(5)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分别采用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计量。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采用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按实际利率法计算摊余成本。

3.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在38项具体准则中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准则有17项之多,为了显示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体系中的重要性,引起企业会计人员的重视,本文将公允价值从后续计量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