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理引论 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3392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原理引论 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学原理引论 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学原理引论 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学原理引论 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学原理引论 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原理引论 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

《文学原理引论 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原理引论 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原理引论 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

这与顽固不化比较接近,然而,社会是在前进的,没有什么理论是一成不变的,接受新的理论必须成为一种本能,一种自己作为生存的本能。

当然,把理论理论化,并不是人人能做到,也不需要人人能做到。

作为大多数人,需要的只是在理论转化为社会价值的时候自然的执行。

这也就必然的要抛弃以前所接受的社会价值,这就存在一个有意识与无意识的问题。

那些个厌恶理论的人,事实上,是在无意识当中抵制学习新的理论。

 

P2

对理论持敌视态的度,常常意味着只反对他人的理论而忽略自己的理论。

何为忽略?

就是说他原本有自己的观点而由于反对他人却使自己的理论被忽略?

倘若没有自己的理论,那又使把自己推到了何种立场上去反对他人理论的呢?

如果作者所谓的“敌视”是指把一切与自己相驳的理论都视为无稽之谈,那么,这么说也情有可原了。

你可以反对任何一种理论,尽管你自己也没有确切的理论。

P4

假如,你在一个公共汽车站上走近我,口中喃喃说道:

“汝乃恬静的尚未受蹂躏的新娘。

”那么,我立刻会意识到,我前面是一位文学家。

我之所以会知道,是因为你这句话的机理、节奏和音调都超出了可以从中提取的意义——或者,用语言的专业术语来说,能指和所指不相称。

你的语言把注意力引到语言上,炫耀其物质存在的形式。

这么说来,是语言存在的本身,有了物质性,还是语言所表示的事物体现了物质性?

P13

某些虚幻的作品是文学,但某些却不是;

某些文学是虚构的,但某些不是;

某些文学在文字上自创一套,而某些相当洗练的文字却不算文学。

有人认为文学就是一系列具有可靠的,不会改变价值的作品,明显地具备某些共有的内在特征,其实这样的文学根本不存在。

这么来说,文学不可以说有可靠价值且不会变价的作品,那么也就是说,也有些无可靠价值的。

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不过的,作者能力毕竟有限,要做到万无一失,那就是圣人级别了。

而圣人,必定也是写不出有血有肉的伟大文学来的。

不过,上面的意思是,会变价的作品也称为文学吗?

可不可以换个说法,在这个文学的变价在一定范围内,这个变价在一定方向上的,才能称之为文学呢?

若是文学没有具备某些共有的内在特征,那“文学”的这个类别是怎么划分的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有了文学这个定义,却又将这个文学的界限划得这般模棱两可,实在是有些愧对后人。

P14

为什么要按照文学是评价很高的作品而又不是一个稳定的实体这个定义推论下去?

原因就在于价值评定是千变万化的。

价值评定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都会产生不同的评价,这取决于很多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世界上,最不变的就是变。

然而,如果这种变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变改变了本质,那么,是不是这样事物不再是这样事物,而从量变转换成质变的过程中再一再质变,面目全非之后,就不能说这个评价就是对本来作品的评价了呢。

而事实上,只是这只是利用时间推移上把评价改变了,内容却是没有变的。

P15

在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总是根据我们自己的兴趣所在来解释文学作品——实际上。

以“我们自己的兴趣所在”为出发点,我们便没有能力再做其他任何事情——这一事实可作为一条理由,说明为什么某些文学作品似乎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保持着它们的价值。

当然,可能我们对作品本身仍人有许多先入为主之见;

但是,也有可能人们事实上根本不是在评价“同一部”作品,尽管他们觉得他们可能在评价同一部作品。

一般,人们评价一部作品总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来评价好坏,这就决定了对一部作品不可能只有一种见解,若说是一部作品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保持着他们的价值”,可不可以说是由于这部作品蕴含的价值,太普遍了,或者说是暴露了人的共同特点。

然而,又有许多伟大的作品并不是在本人生前被认可,在去世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才被认可。

这是不是说,在大多数人还在体认着自己年代的同时,那少数人就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所赋予他们的要求,他们是孤独地在前路摸索。

若是说,“几百年”都保持着价值,是不是也可以说,这几百年来,人类的认识进步甚微?

在于“同一部”作品与不同一部作品之间,其实这差距要说远,是很远,要说近,也很近。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是同一个道理。

当同一部作品被两个人以截然相反的态度对待后,不能说他们是在评价同一部作品了,他们是从不同角度来看的。

P17

声称知识应“不带评价”,这句话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评定。

这么一句“不带评价”很难看出给了本身一种“价值评定”,很难不偏不倚,很难消除自身的价值观。

在“不带评价”一词出来后,便会相应改变自己的价值倾向,使之在本心上做到不偏不倚,然而,就像本来你是倾角45度,现在偏向了点,成了30度,结果仍然是有倾向性的。

第一章

英语文学批评的兴起与新批评

P23

“想象性的”这个词有点模棱两可,其中好像含有这样的看法:

它表示“真正不真实的”的形容词“臆造的”相去甚不远,但同时又显然是个评价性的词,表示“幻想的”或“虚构的。

“想象”是基于现实的,为什么说是“评价性的词”呢?

P28

文学,就是我们继承下来的这个词的词义而言,其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意识。

那我们没有继承下来的是什么?

又为什么说文学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意识呢?

P29

宗教宣扬逆来顺受,自我牺牲以及内心反省,因而也是一种“调和”的力量。

如若每一个教徒都是虔诚的,那宗教都应以宣扬的为标准,也就不会黑暗了,而中世纪的黑暗也不是一个人能左右得了的,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一部分虔诚,一部分里外不一。

P33

文学的“经验”的经验特性之所以适合于达到思想意识的目的,还有另一层原因。

“经验”不仅仅是思想意识最易生根的土壤,而且,当它以文学形式出现时,它本身就是一种代替

性的自我满足。

若是说“经验”是思想意识最容易生根的土壤,那就是说,经验是产生思想的必要条件,思想,来源于经验。

而当你阅读别人的经验时,你就可以洞悉他人的思想,从而了解他人的生活,已达到补充自己不足的愿望,这就是所说的满足。

P40

面对变化无常的“欣赏趣味”,他们强调必须把重点放在严谨的评论分析上,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行文的字句”上。

他们强调这一点不仅仅出于技术上或没美学上的原因,而在于与现代文明的精神危机有着最密切的关系。

如若说“严谨”一词又得配上“欣赏趣味”,那怎么看怎么不伦不类。

就像感情的事是不可以用法律来一棒子打的。

人情与法律,这么一个对立的话题,虽然可以半推半就着凑活着,但是,总是有个占主导地位的。

然而,如若用这个严谨的评论分析与咬文嚼字来指点感情,那么,效果,不是说不好,就是太机械了。

出于技术与美学,而感情毕竟是出自于生物体的,与其他事物本质上还是不能等同看待的。

现代的精神危机的确是存在的,可是,危机必定不是由一个因导致的。

若只是用这种方法分析,只能使问题更加片面。

文学之所以重要,其原因不仅仅在于它自身,而是包括它孕着创造性能量,而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创造性能量是往往处于守势的。

在文学方面,可能也只有在文学之中为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而进行的重要探索依然十分明显,与公然风行于“群体社会”中的贬低语言和传统文化的庸俗现象形成鲜明对照。

文学的创造力,是任何人都不能低估的,它可以毫不费力地在时间上、空间上产生巨大影响。

但是,为什么前面加了一个“现代商业社会中”这么个定语,那能量就只能退居守势了呢?

难道它就不能像往常一样主动地去改变什么?

对于文学中对语言的探索,确实很重要,这不仅对于自己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就算是放在社会上,那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对于上面的守势而言,这次,就明显是攻势了,而且是强有力的,主动的,毫不退缩的。

贬低语言与传统文化的庸俗现象只是不适合这个时代了而已,它其实并没有错,要是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或是时空环境中,它就是不可取代的。

P41

《细绎》派不承认单纯的“文学”准则,而是坚持认为如何评价文学作品与如何更深一层地评价整个历史与社会的本质密切相关。

文学是整个社会的抽象反映,若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解读了文学,就是对提供这个文学创作环境的解读,虽然有些片面,但。

总体上来说,还是可以当做是这个社会的反映的。

P42

我说“求得生存”,那好似因为利维斯虽然一度逢场作戏式地信仰过“某种形式的经济共产主义”,但却从未认真考虑过为“改变”这一社会作出实际的努力。

与其说他曾经试图改造那个产生这一衰败文学的机械社会,毋宁说他仅仅是想反抗这个社会。

反抗这个社会,一人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说是以卵击石。

若是说“改变“,倒还是行得通的。

不过,说是一一人之力来改变这个衰败文学的机械社会,要么是太自负了,要么就是小看了这个社会的衰败程度。

而有一点点自我意识的,就想反抗社会,这是相当普遍的,他们是认为现实中的社会与理想中的有些差距或者根本就是相差甚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