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十二个常考点专题专题九 物态变化若干问题的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2930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十二个常考点专题专题九 物态变化若干问题的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十二个常考点专题专题九 物态变化若干问题的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十二个常考点专题专题九 物态变化若干问题的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十二个常考点专题专题九 物态变化若干问题的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十二个常考点专题专题九 物态变化若干问题的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十二个常考点专题专题九 物态变化若干问题的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考物理十二个常考点专题专题九 物态变化若干问题的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十二个常考点专题专题九 物态变化若干问题的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十二个常考点专题专题九 物态变化若干问题的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

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

C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握住物态变化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这两个过程是相反的.

将海水中的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其中汽化吸收热量,液化放出热量.

三、影响蒸发快慢因素问题

【例题3】

(2017•北京)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C.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快慢;

故减慢蒸发,就是从降低温度、减小液体面积和减弱空气流动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A.给湿头发吹热风是从提高液体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

B.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液体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故B不合题意;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C符合题意;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D不合题意.

【例题4】现有如下几个实例:

(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会感觉到“凉”;

(2)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降低;

(3)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不变。

能说明蒸发制冷道理的是()

A.

(1)(3)B.

(2)(3)

C.

(1)

(2)D.

(1)

(2)(3)

(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会感觉到“凉”。

因为手背上的酒精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手背温度降低,这就是由于蒸发导致的制冷效果;

(2)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降低。

因为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的酒精,用扇子扇,加快酒精的蒸发,由于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与酒精接触的温度计放热,温度降低。

也是利用蒸发制冷导致的;

因为温度计表面上没有液体,用扇子扇不涉及液体蒸发,温度计和环境温度一致,用扇子扇也不改变读数。

根据对以上实例的分析,我们很容易知道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题技巧:

紧密围绕液体蒸发了,液体需要吸收热量,与其接触的物体温度就是放热的,放热物体温度就降低。

四、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问题

【例题5】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固B.液化C.升华D.凝华

D.

分析: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

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霜是由水蒸气放热凝华成的小冰晶.“树挂”和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

【例题6】

(2017•绵阳)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

A.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人工降雨过程物态变化的分析,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抓住物质的状态变化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A.二氧化碳变成干冰,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故A正确;

B.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

故B错误;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升华吸热,故C错误;

D.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D错误.

五、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问题

【例题7】

(2017•成都)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AB.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本身的状态,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故AB错误;

C.甲物质在4﹣6min内,温度升高,一定持续吸收热量,故C正确;

D.由于不能确定图象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min内的状态,故D错误.

六、物态变化规律探究问题

【例题8】

(2017•北京)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加热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海波的温度/℃

50

53

A.石蜡是非晶体

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

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D.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

ABD.

此题是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同时考查了晶体熔点的概念和物质状态的判断.

(1)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2)要判断晶体的熔点,首先要了解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吸热但温度不变.并且要了解熔点的概念;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要解决此题需要搞清温度低于熔点则晶体处于固态;

若温度高于熔点则晶体处于液态;

若温度等于熔点,则晶体可能处于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态.

A.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海波从第4到9分钟,经历了5分钟,在此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

而石蜡在整个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所以石蜡是非晶体,故A正确.

B.在4﹣9min时,海波吸收热量,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48℃不变,故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故B正确.

C.海波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D.海波的熔点是48℃时,42℃低于海波的熔点,是固态,故D正确.

七、物态变化问题训练题(含答案)

1.(2017•山西)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其主要成因是( )

A.水的比热容较大B.水的凝固

C.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水的汽化

B

2.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

A.打在枝头的霜B.屋檐下结的冰凌

C.山间的云雾D.消融的冰雪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清晨温度比较低)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

B.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符合题意;

D.冰雪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

A

4.(2017•北京)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初春,积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B.

5.(2017•广元)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凝华B.先升华,后凝固

C.先汽化,后液化D.先溶化,后凝固

6.(2017•云南)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

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对下面几幅图反映出来的各种现象的原因,解释错误的是()

甲乙丙丁

A.图甲是在外面两个人说话,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

B.图乙树杈上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图丙玻璃上的水是霜凝固形成的;

D.图丁灯泡内壁上黑色的钨是钨蒸气凝华形成的。

ABD解释均正确。

C图丙玻璃上的水是霜熔化形成的。

先要根据图反映的情景,说出每幅图观察到的现象。

然后结合物态变化过程给予解释说明即可。

8.(2017•吉林)如图是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水的初温是  ℃;

加热至水沸腾用了  min;

在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  保持不变.

90;

7.5;

温度.

9.某同学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水的沸点是  °

C,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98;

小于.

10.如图所示是用纸锅烧水的情境图。

当水沸腾时需要,但温度保持不变,使得被水浸湿的纸的温度纸的着火点,则纸锅不会燃烧。

吸热,低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