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七年级历史下册重要知识点汇总doc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2918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整理七年级历史下册重要知识点汇总doc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整理七年级历史下册重要知识点汇总doc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整理七年级历史下册重要知识点汇总doc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整理七年级历史下册重要知识点汇总doc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整理七年级历史下册重要知识点汇总doc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整理七年级历史下册重要知识点汇总docWord格式.docx

《最新整理七年级历史下册重要知识点汇总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理七年级历史下册重要知识点汇总doc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整理七年级历史下册重要知识点汇总docWord格式.docx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统治者开明,调整统治政策;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重视吏治;

重用人才;

人民的辛勤劳动

3、科举制

诞生(隋朝):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完善(唐朝)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

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发展(明朝);

明朝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出题,考生只能根据给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题只能用八股文。

与隋唐相比,明朝科举制的变化:

科目:

隋唐科举制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明朝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出题;

规定:

隋唐进士科主要考核考生对时事的看法,而明朝的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只能是八股文;

作用:

隋唐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扩大了统治基础,选拔官员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明朝科举制使许多读书人埋头苦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阻滞了科学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4、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的特点:

先战后和,和为主流

对这一时期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的认识:

战与和都是民族交往的形式,都能促进民族的发展和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对于这一时期战争性质的认识:

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之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矛盾只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没有侵略与被侵略可言。

所以岳飞是抗金英雄,文天祥是抗元英雄,而不是民族英雄。

对这一时期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议和的评价(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宋金议和):

结束了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双方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统一;

但对于宋朝是屈辱的,岁币成为宋朝人民的沉重负担。

如何看待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

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所做的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

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抗击的是少数民族贵族的暴行,保卫了中原人民的生命财产,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正义的。

5、经济重心的南移

原因: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自然条件的变化;

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表现:

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苏湖熟天下足;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6、元朝在历史上的贡献:

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开凿两段新运河,开辟规模空前的海运;

建立行省制度;

加强对西藏、琉球的管辖;

促进民族融合

7、宋元科技成就及影响:

(隋唐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自行回顾)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四百年。

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传入欧洲。

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火药武器的使用和传播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堡垒,推动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三大发明在中国和在世界上的不同作用表明:

旧中国愚昧落后,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落后,社会环境保守、固步自封。

说明科学技术能否发挥巨大的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取决于社会环境、人们的认识水平以及应用手段等。

8、明清时期君主集权加强的利与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措施:

明朝:

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

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设厂卫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监视;

采用八股取士;

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实行削藩政策。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清朝:

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

大兴文字狱。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利:

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弊: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认识:

君主集权的强化,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9、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

根本原因: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主观因素:

郑和吃苦耐劳、英勇无畏,有一定的政治经验、组织才能,船队船员的通力合作

客观条件:

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超,指南针的应用。

10、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的高尚品质:

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救百姓于水火而不追求个人功名的高尚品质。

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

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的配合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11、清朝为维护、巩固统一做出了哪些努力?

给我们什么启示?

努力:

武装平定国内分裂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坚决抗击外国侵略,维护领土主权完整(收复台湾、抗击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设置行政机构充分行使国家主权(确立中央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

设驻藏大臣;

在新疆设伊犁将军;

设台湾府)

启示:

统一是民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统一的最重要的条件;

正确的政策策略是实现巩固统一的条件;

要巩固统一,必须与国内外分裂势力做坚决的斗争。

12、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台湾、新疆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

三国时吴国派船队到达夷洲;

元朝时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清朝时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新疆: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从此今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清朝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西藏:

唐朝先后把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密切了唐蕃之间的联系;

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和同为一家”;

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使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清朝时确立中央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面对当今台湾的“台独”、新疆的“东突”、西藏的达赖集团等分裂势力,我们要坚决反对,自觉维护祖国的统一,坚决同分裂祖国的敌对势力斗争。

因为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而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任何妄图分裂祖国的行径最终都不会得逞,都将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

13、对比清朝的闭关锁国和当今的对外开放,谈谈你的认识。

闭关锁国造成国势日衰,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促进国势强盛,国力发展。

我们应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

14、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中期以后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行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在经济上的表现。

这种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最终没有发展起来,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初一下册历史重点题型专项训练

班级姓名

1、《爱我中华》的歌词写到“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①、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雏形是在哪一朝代?

为安定边疆,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②、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得到最终的巩固是哪一朝代?

当时的统治者为巩固这一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③、纵观中国历史,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什么?

2、材料一:

宋高宗说;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二;

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马可波罗行记》结合材料回答:

①、材料一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对海外贸易采取了什么措施?

设置的机构是什么?

②、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主要原因。

③、材料二中的马可波罗是哪国人?

“此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马可波罗行记》带来什么影响?

④、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哪个行业的发达?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

结合材料回答:

1、杜甫的《忆昔》诗反映的是唐朝时期的哪一盛世局面?

诗文中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当时的盛世情况?

②、隋唐时期还有哪几次盛世局面?

概括出现这几次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4、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7%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

语曰:

“苏户熟,天下足”

①、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③、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材料二“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两位皇帝的共同的思想是什么?

请举出一例说明元世祖是怎样做的?

(2)当前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突出,请你为解决当前农业问题提一个建议。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隋朝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分为哪几段?

其中最长的是哪段?

(2)大运河开通后,后人对此褒贬不一。

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三位诗人的不同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你对隋朝大运河的看法。

(4)你认为现在的运河还有利用的价值吗?

7、阅读下列材料: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回答:

⑴文中的“辽”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

“朝廷”指的是哪一政权?

⑵哪一事件后,“辽与朝廷和好年深”?

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下,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