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讨论材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2469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讨论材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讨论材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讨论材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讨论材料Word格式.docx

《《大学》讨论材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讨论材料Word格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讨论材料Word格式.docx

“明德是自家心中具许多道理在这里。

本是个明底物事,初无暗昧,人得之则为德。

如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从自家心里出来,触著那物,便是那个物出来,何尝不明。

缘为物欲所蔽,故其明易昏。

如镜本明,被外物点污,则不明了。

少间磨起,则其明又能照物。

”……又有人问:

“自觉胸中甚昧。

“这明德亦不甚昧。

如适来说恻隐、羞恶、辞逊、是非等,此是心中元有此等物。

发而为恻隐,这便是仁;

发而为羞恶,这便是义;

发而为辞逊、是非,便是礼、智。

看来这个亦不是甚昧,但恐于义理差互处有似是而非者,未能分别耳。

且如冬温夏凊为孝,人能冬温夏凊,这便是孝。

至如子从父之令,本似孝,孔子却以为不孝。

与其得罪于乡闾,不若且谏父之过,使不陷于不义,这处方是孝。

恐似此处,未能大故分别得出,方昧。

且如齐宣王见牛之觳觫,便有不忍之心,欲以羊易之。

这便见恻隐处,只是见不完全。

及到‘兴甲兵,危士臣’处,便欲快意为之。

是见不精确,不能推爱牛之心而爱百姓。

只是心中所见所好如此,且恁地做去。

又如胡侍郎《读史管见》,其为文字与所见处甚好,到他自做处全相反。

不知是如何,却似是两人做事一般,前日所见是一人,今日所行又是一人。

是见不真确,致得如此。

”卓(《朱子语类》卷十四)

3.“在止于至善”。

至者,天理人心之极致。

盖其本于天理,验于人心,即事即物而无所不在。

吾能各知其止,则事事物物莫不各有定理,而分位、界限为不差矣。

端蒙(《朱子语类》卷十四)

4.或问定静安虑四节。

曰:

“物格、知至,则天下事事物物皆知有个定理。

定者,如寒之必衣,饥之必食,更不用商量。

所见既定,则心不动摇走作,所以能静。

既静,则随所处而安。

看安顿在甚处,如处富贵、贫贱、患难,无往而不安。

静者,主心而言;

安者,主身与事而言。

若人所见未定,则心何缘得静。

心若不静,则既要如彼,又要如此,身何缘得安。

能虑,则是前面所知之事到得,会行得去。

如平时知得为子当孝,为臣当忠,到事亲事君时,则能思虑其曲折精微而得所止矣。

”胡泳(《朱子语类》卷十四)

5.曰: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何也?

“此结上文两节之□也。

‘明德’、‘新民’两物而内外相对,故曰‘本末’;

‘知止’、‘能得’一事而首尾相因,故曰‘终始’。

诚知先其本而后其末、先其始而后其终也,则进为有序而至于道也不远矣。

6.程子曰:

“诚敬固不可以不勉,然天下之理不先知之,亦未有能勉以行之者也。

故大学之序先致知而后诚意。

其等有不可躐者。

苟无圣人之聪明睿知而徒欲勉焉以践其行事之迹、则亦安能如彼之动容周旋无不中礼也哉。

惟其烛理之明,乃能不待勉强而自乐循理尔。

夫人之性本无不善,循理而行宜无难者。

惟其知之不至而但欲以力为之,是以苦其难而不知其乐耳。

知之而至,则循理为乐,不循理为不乐。

何苦而不循理以害吾乐耶?

昔尝见有谈虎伤人者,众莫不闻,而其间一人神色独变。

问其所以,乃尝伤于虎者也。

夫虎能伤人,人孰不知。

然闻之有惧有不惧者,知之有真有不真也。

学者之知道,必如此人之知虎,然后为至耳。

”……言格物致知所以当先而不可后之意也。

(《四书或问》)

7.傅问:

“而今格物,不知可以就吾心之发见理会得否?

“公依旧是要安排,而今只且就事物上格去。

如读书,便就文字上格;

听人说话,便就说话上格;

接物,便就接物上格。

精粗大小,都要格它。

久后会通,粗底便是精,小底便是大,这便是理之一本处。

而今只管要从发见处理会,且如见赤子入井,便有怵惕、恻隐之心,这个便是发了,更如何理会。

若须待它自然发了,方理会它,一年都能理会得多少!

圣贤不是教人去黑淬淬里守著。

而今且大著心胸,大开著门,端身正坐以观事物之来,便格它。

”夔孙(《朱子语类》卷十五)

8.曰:

“格物者,必物物而格之耶,将止格一物而万理皆通耶?

“一物格而万理通,虽颜子亦未至此。

唯今日而格一物焉、明日又格一物焉,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贯通处耳。

”……又曰:

“格物,非欲尽穷天下之物。

但于一事上穷尽,其他可以类推。

至于言孝,则当求其所以为孝者如何。

若一事上穷不得,且别穷一事。

或先其易者,或先其难者,各随人浅深。

譬如千蹊万径皆可以适国,但得一道而入,则可以推类而通其余矣。

盖万物各具一理,而万理同出一原。

此所以可推而无不通也。

9.问:

“致知,是欲于事理无所不知;

格物,是格其所以然之故。

此意通否?

“不须如此说。

只是推极我所知,须要就那事物上理会。

致知,是自我而言;

格物,是就物而言。

若不格物,何缘得知。

而今人也有推极其知者,却只泛泛然竭其心思,都不就事物上穷究。

如此,则终无所止。

”义刚曰:

“只是说所以致知,必在格物。

“正是如此。

若是极其所知去推究那事物,则我方能有所知。

”义刚(朱子《语类》卷十五)

10.致知、诚意,是学者两个关。

致知乃梦与觉之关,诚意乃恶与善之关。

透得致知之关则觉,不然则梦;

透得诚意之关则善,不然则恶。

致知、诚意以上工夫较省,逐旋开去,至于治国、平天下地步愈阔,却须要照顾得到。

人杰(《朱子语类》卷十五)

11.问:

“心,本也。

意,特心之所发耳。

今欲正其心,先诚其意,似倒说了。

“心无形影,教人如何撑拄。

须是从心之所发处下手,先须去了许多恶根。

如人家里有贼,先去了贼,方得家中宁。

如人种田,不先去了草,如何下种。

须去了自欺之意,意诚则心正。

诚意最是一段中紧要工夫,下面一节轻一节。

”或云:

“致知、格物也紧要。

“致知,知之始;

诚意,行之始。

12.诚意、正心、修身,意是指已发处看,心是指体看。

意是动,心又是该动静。

身对心而言,则心正是内。

能如此修身,是内外都尽。

若不各自做一节功夫,不成说我意已诚矣,心将自正!

则恐惧、好乐、忿懥引将去,又却邪了。

不成说心正矣,身不用管!

则外面更不顾,而遂心迹有异矣。

须是“无所不用其极”。

端蒙(《朱子语类》卷十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