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二月月考历史文试题合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097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4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高二月月考历史文试题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学高二月月考历史文试题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学高二月月考历史文试题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学高二月月考历史文试题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学高二月月考历史文试题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高二月月考历史文试题合集.docx

《中学高二月月考历史文试题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高二月月考历史文试题合集.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高二月月考历史文试题合集.docx

中学高二月月考历史文试题合集

1.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D.“制天命而用之”

2.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教育是x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

3.“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下列对这一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主张“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4.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

下列选取项合适的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

6.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7.奶奶不断唠叨:

“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那一学派有关(  )

A.道家学派B.法家学派C.儒家学派D.墨家学派

8.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

A.佛学B.法学C.道学D.理学

9.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10.教育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x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

”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有()

①“仁”的学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④“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1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这种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有()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③经世致用思想影响

④西学东渐影响⑤抗清斗争实践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13.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

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①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②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④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四大发明’是中华x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

”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

“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x的发展。

”乙: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A.甲正确,乙错误B.甲错误,乙正确C.甲、乙都正确D.甲乙都错误

15.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翻论述: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別,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卻依然停滯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D.雨果指出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16.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x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x后融合而成的

17.“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这说明:

()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汉字有双重特性:

实用性和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x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18.法国著名的史学家.评论家丹纳说: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由此,反映两宋时期社会风俗的作品的是()

A展之虔的《游春图》B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D王冕的《墨梅》

19.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20.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中①《离骚》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②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③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

21.蒲松龄在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妖鬼狐仙的故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说明()

A.蒲松龄对现实生活了解不多

B.妖鬼狐仙的故事确实存在

C.清朝时期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蒲松龄只能以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D.清朝时期市民阶层开始形成,这类故事符合他们的口味

23.梁启超说:

“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

”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B.民权C.西学D.科学

24.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

“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25.“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x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B.时间C.参加者D.地点

26.林则徐是道光时期一位很有见识的大臣。

他高于同代官僚之处,除主张严禁鸦片外,最重要的是他()

A.为官清廉正直 B.关心人民疾苦

C.坚决抗击外来侵略D.主张开眼看世界

27.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

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

A.宣扬经学B.批判儒家思想

C.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D.否定孔子的权威

28.陈独秀说: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29.下列哪一思想内涵与“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相一致?

()

A.维新思想B.三民主义思想C.新文化运动D.三个代表

30.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

“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

“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

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4分)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4分)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4分)

(4)从鲁迅生活的时代来看,他如此评判火药和指南针在中西方的不同用途是想说明什么?

(4分)

(5)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4分)

28.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并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

夫天下之

事,莫不有理。

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有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

《朱子大全》卷十四

材料二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滑.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

法的精神气度。

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

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宋徽宗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

如一次出题“野水无

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

鸦。

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

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

人,只无行人”。

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的更加准确。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

(5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状况如何?

(5分)

(3)理学对材料二所述的书法.绘画特点有何影响?

(5分)

(4)宋代的二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到新阶段,请简要列举春秋.战国.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产生发展的状况。

(5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