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河南省城镇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发展与协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0556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河南省城镇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发展与协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发河南省城镇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发展与协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发河南省城镇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发展与协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发河南省城镇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发展与协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发河南省城镇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发展与协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河南省城镇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发展与协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发河南省城镇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发展与协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河南省城镇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发展与协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河南省城镇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发展与协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现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时期城镇化回顾

  “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总体目标,坚持大型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三头并举”的发展方针,制定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重点,确定并积极推进省定26个城镇化重点县(市)和123个重点镇加快发展,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行政区划,强化城镇产业支撑,有力地促进了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到2005年底,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30.7%,比2000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于每年提高1.35个百分点的全国平均水平,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镇化水平增长最快的时期。

5年累计转移农村人口600多万,全省城镇人口达到2998万。

全省38个设市城市人口达到1610万;

建成区面积达到1572平方公里,较2000年新增498平方公里。

省定26个城镇化重点县(市)中,巩义、项城、固始、潢川等县(市)的县城或市区人口已超过20万。

全省123个城镇化重点镇实现了较快发展。

总体上初步形成了大型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格局。

  城镇经济实力明显提高,中心城市要素聚散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各市政府加大了对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特色园区发展,拉长产业链条,拓宽服务业开放范围,促进了产业发展,城镇经济实力明显提高。

2005年,全省有郑州、洛阳、南阳、安阳、平顶山、新乡、许昌、焦作、商丘、信阳和周口11个市生产总值超过500亿元。

中原城市群9市生产总值总量达到5915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56.1%,比2000年提高近4个百分点。

中原城市群整体发展优势逐步显现,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镇面貌发生较大改观。

“十五”期间,我省不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争取国债和国家预算内资金,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全省大中城市道路、供水、供气、供热、供电、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取得长足发展,城镇供电紧张、通讯不畅的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更为方便快捷,18个省辖市、超过60%的县(市)已通达高速公路。

学校、医院等各种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

城市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进展,城市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城镇化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

各市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市政公用行业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一批民营、外资及省外企业进入城市燃气、公交、供水、污水处理等领域;

户籍改革步伐加快,城镇入户条件进一步放宽;

城镇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养老、失业、医疗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市级统筹;

行政区划调整稳步推进,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我省城镇化水平在明显提高的同时,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城镇化总体水平较低,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不同步。

目前全省城镇化率较全国平均水平仍低12.3个百分点,位居中部六省末位。

全省非农产业的比重虽已超过80%,但城镇化率只有约30%,全省仍有近70%的农村人口,近6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二是城市规模偏小,辐射带动力不强。

我省缺乏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大城市。

全省38个城市中,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只有郑州、洛阳,省会郑州市刚刚突破300万人。

不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产业层次不高,综合竞争力较弱,对区域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不强。

三是城镇规划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规划决策过程不够科学民主、随意性大,城镇规划没有严格实施,详细规划覆盖率低,规划实施管理粗放,缺乏公众监督,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不强,在精细化管理方面与先进省份差距不小。

不少城市管理观念落后,重建设、轻管理,重形式、轻内涵,建设项目决策草率,缺乏科学性、前瞻性,“拆了建、建了拆”现象比较普遍。

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城市规模,忽视功能的完善和品位的提高。

四是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滞后,脏、乱、差现象在一些地方还较突出。

城市近期建设重点不突出、布局零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分散,没有形成良好的城市环境。

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进展不平衡,一些地方行业垄断、投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仍较突出。

五是城镇化体制机制性障碍仍待破除。

一些地方对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改革措施落实不够,改革还停留在一般口号上。

进城务工农民的入户门槛依然较高,特别是关系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还不配套,外来务工人员很难融入城市。

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城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逐步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时期我省城镇化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更为重要,我省城镇化将拥有更为宽松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国家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将促使东部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从而有利于我省进一步扩大开放,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在政策、资金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将支持中部地区发展,为我省发挥资源优势、加速城镇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国家将中原城市群确定为重点发展区域所提供的新的契机和支持,有利于这一区域加快发展,从而带动全省城镇化进程。

  2005年底,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城镇化率已超过30%,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化加速发展,经济发展的内生机制逐步形成。

同时,全省上下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我省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若干意见》(豫发〔2005〕25号)将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我省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

  面对“十一五”时期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应抓住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各种不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政策和体制性障碍,着力增强二、三产业支撑能力,促进我省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三、“十一五”期间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基本思路

  全面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挥城镇特别是大城市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以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转移为主线,以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发展壮大二、三产业为支撑,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突出发展中原城市群,加速提升郑州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重点建设省辖市,加快县级市和县城建设,支持发展有产业支撑的中心镇,逐步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以省辖市为骨干,以全省城镇体系为依托,大、中、小城市网络布局合理、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客观规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走符合省情的城镇化道路。

  --全面推进,突出重点。

合理选择发展重点城市、重点区域,加速提升其辐射力,带动其他城市和区域协调发展。

  --发展产业,强化支撑。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

  --政府引导,市场推动。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破除体制性障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深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优势、文化传统、产业特色,对城市职能、规模、结构和形态进行科学设计、准确定位。

  --城乡协调,持续发展。

城镇化要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集约发展,加大环境保护,实现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省城镇化主要目标:

  城镇化水平:

全省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城镇人口达到4000万左右,5年新增城镇人口1000万人左右。

其中中原城市群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

  城镇经济实力:

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产业支撑能力明显提高,就业机会明显增多,5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00万人左右,转移农业人口750万以上。

中原城市群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2010年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62%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4%以上,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6%,成为全省对外开放、东引西进的主平台;

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电、供气、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象有较大改观,基本适应发展的要求。

到2010年,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污水处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70%,城市建成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1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和环境有较大改观,居民生活更为方便、舒适。

  城市管理水平:

改革市政管理模式,逐步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强城市文明社区建设与管理,争创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文明城市,不断健全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和运行机制,城市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信息化、科学化的轨道。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城镇体系

  1.加速提升郑州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围绕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加大对郑州市的支持力度,强化郑州市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的功能,增强郑州市对全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充分发挥区位和人才优势,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郑东新区,着力推进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旅游、科教、文化等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郑州市的经济实力。

加快郑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步伐,加强城市景观建设,提高城市品位。

全面建成郑东新区起步区和龙子湖高校区,建成投用河南省艺术中心、会展宾馆、广电发射塔、世界客属文化中心等重大工程;

全面完成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建设,初步发挥其在中部地区商务、会展、金融中心作用和商业、旅游功能。

优化完善老城区功能,开工建设郑州轻轨。

充分发挥郑州交通枢纽优势,完成新郑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突出抓好郑州高速公路干线物流港、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航空港临港物流园区等重大物流工程建设,引导物流资源、物流设施、物流企业向园区集聚,加快郑州出口加工区建设,初步确立郑州全国性物流中心地位。

到“十一五”末,市区人口达到400万,建成区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生产总值占中原城市群的比重达到或超过1燉3,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的龙头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2.重点建设省辖市各省辖市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产业群。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信息、科技、教育、文化等服务功能。

中原城市群9市要按照《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城市功能定位,加强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适度扩展城市框架,扩大人口规模,实现快速、协调发展。

洛阳市重点发展装备工业、石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等支柱产业;

开封市发展轻纺、机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