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小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
《陶行知教育小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行知教育小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
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
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
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
“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
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
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
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一首歪诗的风波
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壁报《小喇叭》又一期出刊了。
壁报前人头攒动,越涌越多。
一定有一两篇有水平的创作发表了,同学们边看报,边议论,外围的人向里挤,里面的人不愿让,有人建议:
"
读一下,读一下吧!
只听得一个油腔滑调的声音开始朗诵了:
人生在世有几何?
何必苦苦学几何。
学习几何苦恼多,不如学习咪嗦哆!
歪诗不胫而走,传遍了全校,引起了争论,多种评价,褒贬不一。
陶校长知道了此事,也观看了小诗。
次日,陶校长邀请小作者促膝谈心,和作者研究人生与数学的密切关系。
从吃饭、穿衣谈到音阶频率的振动,直到国家大事,哪一件都少不了数学,离不开数学。
因此,人人要学数学,数学对人们就象人们离不开空气、水分、阳光、营养品一样的重要。
小作者听到陶校长的谆谆诱导,连连点头说:
校长,我这下真的明白了你为什么要我们同学把学好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方法论这四门功课作为开启文化宝库的'
四把钥匙'
的道理。
我检讨,……"
陶校长马上接过话头说:
现在我们是民主讨论,不是榫会,你能认识问题,提高思想,就是进步。
小作者连连点头说:
我们音乐组不少同学都有这种思想,让我去说服他们!
陶校长眯着双眼放心地说了一句:
好啦!
我们今天的民主探讨到此结束。
拆表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先生。
陶先生热情地让她坐下,又倒了一杯茶给她,问道:
“怎么不带儿子一起来玩?
这位夫人有点气乎乎地说:
“别提了,一提就叫我生气。
今天我把他结结实实打了一顿。
陶先生惊异地问:
“这是为什么?
你儿子很聪明,蛮可爱的哩!
朋友的夫人取出一个纸包,里面被拆得乱七八糟的一块手表。
这表成色还很新,镀金的表壳打开了,玻璃破碎,连秒针也掉了下来。
她生气地说:
“陶先生,这表是才买的,竟被我儿子拆成这样,您说可气不可气!
他才七八岁,就敢拆表,将来大了恐怕连房子都敢拆呢!
所以我打了他一顿。
陶先生听了笑笑说:
“坏了,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夫人有点愕然:
“为什么呢?
难道我这样做不对吗?
陶先生摇摇头。
夫人又接着问:
“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说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陶先生把拆坏的表拿过来,对夫人说:
“走,我们上你家去,见见这个小‘爱迪生’。
到了朋友家里,陶先生见到那个孩子正蹲在院子的大树下,聚精会神地看蚂蚁搬家。
夫人一见又来了气,正要骂他,陶先生立即劝住了。
陶先生把孩子搀起来,搂在怀里,笑嘻嘻地问:
“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新表拆开来呢?
能告诉我吗?
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妈妈一眼,低声说:
“我听见表里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
我错了,不该把手表拆坏,惹妈妈生气。
陶先生说:
“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这没有错。
但你要跟大人说一声,不能自作主张。
来,你跟我一起到钟表店去好吗?
孩子又望望妈妈,说:
“去店里干什么?
“去看师傅修表啊,看他怎么拆,又怎么修,怎么装配,你不喜欢吗?
孩子高兴得跳起来:
“我去!
我去!
陶先生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起到了一家钟表店。
修表师傅看了看坏表,说要一元六角修理费。
“价钱依你,但我带着孩子看你修,让他长长知识。
”
师傅同意了。
陶行知和孩子站在旁边,满怀兴趣地看师傅修表。
看他怎样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
又看他加油后,把一个个零件装配起来。
从头到尾,整整看了一个多小时。
全部装好后,师傅上了发条,表重新发出清晰的嘀嗒声。
孩子高兴地欢叫起来:
“响了,响了,表修好了!
陶先生临走又花一元钱买了一只旧钟,送给孩子带回去拆装。
孩子连声说:
“谢谢伯伯!
谢谢伯伯!
伯伯真好!
陶先生把孩子送到家后,孩子立即跳呀蹦的跟妈妈说:
“妈妈,伯伯买了一只钟,让我学习拆装呢!
那位朋友的夫人不解地问:
“还让他拆啊?
陶行知笑笑说:
“你不是问我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吗?
我的办法说是,把孩子和表一起送到钟表铺,请钟表师傅修理。
这样修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速成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的孩子好奇心就可得到满足,或者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咧。
陶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说:
“孩子拆表是因为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就是一种求知欲,原是有出息的表现。
你打了他,不是把他的求知欲打掉了吗?
与其不分青皂地打一顿,不如引导他去把事情做好,培养他的兴趣。
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就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
我们应该学习爱迪生的母亲,那么理解、宽容孩子,那么善于鼓励孩子去动手动脑,这样,更多的‘爱迪生’们就不会被打跑、赶走了。
夫人听了恍然大悟,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诚恳地说:
“陶先生,您说得对,太谢谢您了,我今后一定照您的办法去做。
陶行知出计算题
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十分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于是许多狡猾的商人便开始想出馊主意,他们首先在粮食上搞囤积居奇,投机倒把。
不仅如此,他们还故意在粮食里掺杂了大量的石子、砂粒、稗子和霉烂的米,真是可恶极了。
把这样的粮食卖出去,坑苦了广大老百姓,他们自己却大把大把地赚起了昧心钱。
育才学校也买了不少这样的粮食。
师生可就倒霉了,不吃又不行,吃了这样的米,又不能消化,得肠胃病的师生越来越多。
看到这一情况,陶行知先生十分焦急。
为了保证师生们健康,他不得不规定每天早晨用20分钟时间上一堂“选米课”,全校师生人人动手,把米里面的杂质——剔除。
但尽管如此,米里面的小砂子仍然很多,学生们吃饭时还是不时地咯牙,有的学生一嚼到砂子,立刻把一大口饭都吐了出来,食堂的餐桌上每天都可以看到一堆一堆的饭粒。
陶先生看到了这个情况,摇了摇头,深深的叹了口气:
“唉,这样下去怎么行呢?
为了几粒砂子,吐出一口米饭,也太可惜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一天,等大家吃完然饭后,陶先生一个人留在饭厅里,走到每张桌子前,把米饭一颗一颗计了数,再按桌子分别包成小包,写上数字,带走了。
第二天晨会上,陶先生很严肃地站到了讲台上,他扶了扶鼻梁上那副深灰色的眼镜,环视了一下台下的师生们,语重心长地说道:
“现在抗战已到了最艰苦的阶段,国家混乱,加上奸商的捣乱,使我们衣食就更加困难了!
”陶先生不无内疚的说:
“我这个校长没当好,让大家受苦了,请大家能够原谅!
”接着,他话锋一转,有点气愤地说道:
“我们的粮食已经很少了,但是,我们有些同学却还是不知道爱惜,吃到砂子就把一大口饭都吐了出来,我看了很痛心。
昨天午饭之后,我数了一下每张饭桌上散落和饭粒,少的90多粒,最多的已经超过了600粒,这样下去,怎么行呢?
”听到这里,台下的同学们有的低下头,有的涨红了脸,……陶先生接着出了一道算术题,让大家一起来计算,他说:
“我们吃饭时浪费的米粒每张饭桌上300粒计算,那么我们每顿饭浪费了多少粮食?
如果把这些粮食算成钱以后,可以买多少发子弹?
这些子弹又可以消灭多少个日本鬼子?
请大家认真算一下。
”同学们在下面算呀算呀,当他们算出答案时,都不禁伸了伸舌头,低下了头。
陶先生又带着大家背起了李绅的诗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接着说:
“同不们,现在粮食更是来之不易,是农民们冒着侵略者的炮火用生命种出来的,也是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夺来的啊!
我们怎么能随便浪费粮食呢?
有米饭吃已经很不错了,我们这样随便糟蹋粮食,那就太对不起前方的抗日战士和后方辛苦劳动的农民伯伯了!
同学们听了后,似乎一下子懂事了。
从此以后,同学们在吃饭时遇到砂子,总是特别小心翼翼地只把砂子吐出来,而把米饭仍然吃下去。
餐桌上再也见不到饭粒了。
蜻蜓的故事
一天午后,一群小小孩子在田间的小路上奔跑,追逐着一只蜻蜒。
蜻蜒闪着绿莹莹的大眼睛,颤动着翅膀,惊慌地上下乱飞。
也许是被追赶得昏了头,突然,猛地撞在树干上摔了下来。
翠贞扑上去捉住了它,几个孩子抢着要,叫着嚷着,闹成一团。
陶行知恰好从村里走出来,孩子们看见了他,齐声欢叫:
“陶先生!
陶先生!
”陶先生停下脚步,见他们的捉蜻蜒玩,便慈爱地抚着翠贞的小辫子问:
“翠贞,你知道蜻蜒吃什么吗?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
“吃虫子。
“吃露水”。
另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
“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
“还是翠贞说得对。
蜻蜒吃虫子,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蜒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翠贞点点头。
陶行知从她手里取过蜻蜒,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蜒的圆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陶先生又问:
“蜻蜒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蜻蜒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指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蜒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
“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接着他将蜻蜒的头部对着孩子们说:
“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有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一个小男孩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抚了一下蜻蜒的尾巴。
陶行知将蜻蜒举在眼前,用商量的口吻说:
“蜻蜒是吃害虫的,它是人类的朋友,放了它,让它为我们去消灭害虫,好不好?
”说着把蜻蜒还给翠贞。
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
“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
”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蜒往上一送,蜻蜒忽地坠落下来,在地上挣扎了几下,又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孩子们,我们观察生物,切不可将它捉来弄死。
一只蜻蜒一年可以为人类消灭成千上万只蚊子。
你们看,它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多么自在,多么活泼!
蜻蜒在空中飞了几圈,很快飞到流水潺潺的河面上,俯冲上升,盘旋翻飞。
孩子们注视着它,欢呼着:
“嗬,在跳舞呢,看!
陶行知便由此想到许多学校的生物课,都是将活生生的东西弄死,做成标本,他多次指出:
“生物课不要变成死物课,‘生物陈列所’不要变成‘僵尸陈列所’,更不要在无意中培养孩子们残忍的天性。
”他主张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中去。
要认识青蛙,可以到河边去观察,要认识小鸟,可以到树林里去。
这样,才能观察到真正的生物,孩子们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