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海南文综历史卷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9048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海南文综历史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海南文综历史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海南文综历史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海南文综历史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海南文综历史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海南文综历史卷Word文件下载.doc

《高考海南文综历史卷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海南文综历史卷Word文件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海南文综历史卷Word文件下载.doc

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举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视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2.儒家经典强调:

“上好礼,则民莫敢上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宜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

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期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嗲付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畏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霸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

有人作诗云:

“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

遍身女衣著,尽是读书人。

”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B.专制制度的松弛

C.市民阶层的兴起D.社会风尚的变化

8.康熙因西洋历史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管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

经验证,证明西洋历史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

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

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9.早期罗马实行习衡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根。

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絧表法》。

该法的制定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定了罗马成立法传统的基础

10.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

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

11.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与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

“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阁政策

12.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95%,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

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   B.主宰了联邦政府

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   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

13.拿破仑帝国灭亡后,路易十八在反法联军的护送下重返法国王宫,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法,承认《拿破仑法典》继续有效,这表明复辟后的波旁王朝

A.恢复了革命前的封建政体  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深入发展

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  D.继承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政策

14.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掏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请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15.某学者曾提及:

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顶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

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

16.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

(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

(二)纯封建制汽车归消灭。

(三)高利贷制变本厉。

(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

(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

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A.生产关系的变革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金融资本的发展

17.1918年1月,孙中山说:

“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

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系  D.确实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18.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

“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焦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及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

”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文化教育的重心的转移  B.文化统治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20.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

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

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B.临时政府已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

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22.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23.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

这些外交活动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D.有利于缓和和欧洲紧张局势

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25%,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25.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

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题-第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29题-第3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6.(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

《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频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清髮以出”。

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产,贼伙愈盛”。

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闲人以其地近,且饶富”。

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

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8分)

(1)背景:

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

倭寇侵扰,海盗和沿海不法之徒勾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