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目解题方法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8952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目解题方法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目解题方法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目解题方法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目解题方法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目解题方法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目解题方法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目解题方法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目解题方法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目解题方法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如海带中提取碘

酸:

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碱:

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氧化剂:

氧化某物质,转化为易于被除去(沉淀)的离子

氧化物:

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控制pH值:

促进某离子水解,使其沉淀,利于过滤分离

煮沸:

促进水解,聚沉后利于过滤分离;

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

趁热过滤:

减少结晶损失;

提高纯度

三、【工业流程常见的操作】

(一)原料的预处理

①溶解:

通常用酸溶。

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

②灼烧:

如从海带中提取碘

③煅烧:

如煅烧高岭土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

并使一些杂质高温下氧化、分解

④研磨:

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如苹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等。

(二)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

①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pH值的控制。

例如:

已知下列物质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下表所示

物质

开始沉淀

沉淀完全

Fe(OH)3

2.7

3.7

Fe(OH)2

7.6

9.6

Mn(OH)2

8.3

9.8

问题:

若要除去Mn2+溶液中含有的Fe2+,应该怎样做?

调节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

能与H+反应,使溶液pH值增大不引入新杂质。

若要除去Cu2+溶液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OH)2、Cu2(OH)2CO3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值

②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

③加热的目的:

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移动

④降温反应的目的:

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溶解或为使化学平衡向着题目要求的方向移动

⑤趁热过滤:

防止某物质降温时会析出

⑥冰水洗涤:

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三)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①结晶——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浓缩蒸发)

重结晶是利用固体物质均能溶于水,且在水中溶解度差异较大的一种除杂质方法。

②过滤——固、液分离

③蒸馏——液、液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间的分离

⑤萃取——用一种溶剂将溶质从另一种溶剂中提取出来。

⑥升华——将可直接气化的固体分离出来。

⑦盐析——加无机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四)常见名词

浸出:

固体加水(酸)溶解得到离子

浸出率:

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

酸浸:

在酸溶液中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

水洗:

通常为除去水溶性杂质

水浸:

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四、【常见文字叙述套路】

1.洗涤沉淀:

往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

2.从溶液中得到晶体: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注意:

①在写某一步骤是为了除杂是,应该注明“是为了除去XX杂质”,只写“除杂”等一类万金油式的回答是不给分的。

②看清楚是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注意配平。

五、【难点解析】要解好这类题,最重要的是要克服畏惧心理,认真审题,找到该实验的目的。

一般来说,流程题只有两个目的:

一是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某一物质;

另一目的就是利用某些物质制备另一物质。

一、对于实验目的为一的题目,其实就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

当遇到这一类题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在题目中找出要得到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混有的杂质有哪些,认真分析当加入某一试剂后,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产物,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将杂质除去。

只有这样才能明白每一步所加试剂或操作的目的。

这里特别提一提蒸发与结晶。

蒸发与结晶方法都可以将溶液中的溶质以固体形式析出,具体采用何种方法,主要取决于溶质的溶解度。

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大,如NH4NO3、KNO3等物质,在蒸发过程中比较难析出来,所以要用冷却法使它结晶。

而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小,如NaCl、KCl等,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要使它们析出较多固体溶质时,则要用蒸发浓缩的方法。

例如NaCl和KNO3混合溶液,如果将混合溶液蒸发一段时间,析出的固体主要是NaCl,母液中是KNO3和少量NaCl。

如果将混合溶液加热后再降温,则析出的固体主要是KNO3,母液中是NaCl和少量KNO3。

如果是除杂,杂质所含的量比较少,一般是让主要物质析出来。

如KNO3溶液中含少量NaCl,常用升温冷却结晶法,再经过过滤、洗涤、烘干(不同的物质在烘干时采取的方法不同),就可得到KNO3固体了。

如果NaCl溶液中含少量KNO3,则用蒸发浓缩结晶法,这种方法一般要经过趁热过滤才能得到主要物质,主要原因是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

例1:

碳酸钠是造纸、玻璃、纺织、制革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工业碳酸钠(纯度约98%)中含有Ca2+、Mg2+、Fe3+、Cl-和SO42-等杂质,提纯工艺路线如下:

已知碳酸钠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上图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实验室进行“趁热过滤”,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种)。

(4)若“母液”循环使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

Na2CO3·

10H2O(s)=Na2CO3(s)+10H2O(g)ΔH1=+532.36kJ·

mol-1

10H2O(s)=Na2CO3·

H2O(s)+9H2O(g)ΔH2=+473.63kJ·

写出Na2CO3·

H2O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从题目中可知,该题中的实验目的是从工业碳酸钠中提纯出碳酸钠,工业碳酸钠中含有的杂质有Mg2+,Fe3+,Ca2+,Cl-和SO42-等,所以该流程的目的就是把这些杂质除去并得到纯净的碳酸钠固体。

流程图中加水是使可溶物质溶于水,少量的Ca2+与CO32-生成沉淀CaCO3。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很显然是将Mg2+、Fe3+转化成Mg(OH)2、Fe(OH)3沉淀,再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

但这一步骤对Cl-和SO42-是没什么影响的。

所以流程图中出现了一个蒸发浓缩结晶和趁热过滤的操作,这肯定是为了使一个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或减小的物质析出来,通过读图可得出Na2CO3·

H2O符合这一条件,这样可以通过趁热过滤除去Cl-、SO42-和一些沉淀不完全的离子。

由于Na2CO3·

10H2O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非常大,如果降温,一定会析出来而影响主要产物,所以要趁热过滤。

答案:

(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Mg(OH)2、Fe(OH)3、CaCO3。

(2)使析出的晶体为Na2CO3·

H2O,防止因温度过低而析出Na2CO3·

10H2O晶体,令后续的加热脱水耗时长。

(3)用已预热的布氏漏斗趁热抽滤。

(4)溶解时有大量沉淀生成,使Na2CO3损耗且产物Na2CO3混有杂质;

原因:

“母液”中,含有的离子有Ca2+,Na+,Cl-,SO42-,OH-,CO32-,当多次循环后,使用离子浓度不断增大,溶解时会生成CaSO4,Ca(OH)2,CaCO3等沉淀。

(5)Na2CO3·

H2O(s)=Na2CO3(s)+H2O(g)ΔH=+58.3kJ/mol

二、对于目的为制备某一物质的流程题,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题目目的是制什么物质,从题干或问题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产品的性质。

只有知道了实验目的,才能非常清楚的知道整个流程的意义所在,题目中的信息往往是制备该物质的关键所在。

而产物如果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由题目信息获得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则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它杂质。

一般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

如:

侯德榜制碱中的NaHCO3;

还有如H2O2、Ca(HCO3)2、KMnO4、AgNO3、HNO3(浓)等物质。

(2)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要加相对应的酸来防止水解。

制备FeCl3、AlCl3、MgCl2、Cu(NO3)2等物质时,要蒸干其溶液得到固体溶质时,都要加相应的酸或在酸性气流中干燥来防止它水解,否则得到的产物分别是Fe2O3、Al2O3、MgO、CuO;

而像Al2(SO4)3、NaAlO2、Na2CO3等盐溶液,虽然也发生水解,但产物中Al(OH)3、H2SO4、NaHCO3、NaOH都不是挥发性物质,在蒸发时,抑制了盐的水解,最后得到的还是溶质本身。

(3)如果产物是一种强的氧化剂或强的还原剂,则要防止它们发生氧化还原的物质,如:

含Fe2+、SO32-等离子的物质,则要防止与氧化性强的物质接触。

(4)如果产物是一种易吸收空气中的CO2或水(潮解或发生反应)而变质的物质(如NaOH固体等物质),则要注意防止在制备过程中对CO2或水的除去,也要防止空气中的CO2或水进入装置中。

(5)如果题目中出现了包括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的溶解度信息,则要注意对比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改变的情况,根据它们的不同变化,找出合适的分离方法。

2、寻找在制备过程中所需的原料,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或制备原理,从中了解流程图。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目中会发现,大多数题目都会给出制备物质时所需的原料,但一般会涉及到物质的分离、提纯的操作。

所以在明确了实验目的之后,再写出主要的反应方程式,观察有没有副产品,如果有,剩余的步骤就是分离提纯了。

例2:

工业制备高锰酸钾是锰的重要化合物和常用的氧化剂。

工业上用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上图。

(1)KMnO4稀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

其消毒原理与下列物质相同的是____(填代号)。

a、84消毒液(NaClO溶液)b、双氧水c、二氧化硫d、75%酒精

(2)高锰酸钾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下列试剂保存不需要棕色试剂瓶的是_________(填代号)。

a、浓硝酸b、硝酸银c、氯水d、烧碱

(3)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4)若不考虑物质循环与制备过程中的损失,则1molMnO2可制得molKMnO4。

(5)该生产中需要纯净的CO2气体。

若实验室要制备纯净的CO2,所需试剂最好选择(选填代号)。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