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浙江红色旅游的优势及发展思路研究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8830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浙江红色旅游的优势及发展思路研究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整理浙江红色旅游的优势及发展思路研究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整理浙江红色旅游的优势及发展思路研究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整理浙江红色旅游的优势及发展思路研究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整理浙江红色旅游的优势及发展思路研究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浙江红色旅游的优势及发展思路研究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整理浙江红色旅游的优势及发展思路研究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浙江红色旅游的优势及发展思路研究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浙江红色旅游的优势及发展思路研究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我省是中国革命和武装斗争的积极活动区域,革命遗址遗迹丰富,加之历史文化深厚,风景秀丽,经济发达,具有发展红色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几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红色旅游发展。

红色旅游投入不断增加,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日益深化,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加快推进,游客人数较快增长,社会参与初显成效。

  ——革命遗存丰富奠定红色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

浙江具有较长的革命传统和抵御外来侵略的光荣历史,党领导的革命遗迹遍布全省,红色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分布广泛,为发展红色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党史部门初步整理的重要革命遗迹及纪念设施有100多处。

包含我省嘉兴南湖的沪浙红色旅游区,是《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

温州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等5个红色旅游景区,列入国家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我省都保存着一批重要的革命遗址、遗迹和史实,如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永嘉楠溪江红十三军军部旧址、萧山衙前农民运动遗迹等重要革命遗存,以及梁柏台故居、刘英烈士陵园、徐英烈士故居及纪念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浙江地方党领导人在杭州小车桥陆军监狱的斗争等。

  ——人文山水优势强化红色旅游发展的环境支持。

浙江历史文化深厚,风景秀丽,富有“山水浙江、诗画江南”的美誉,革命历史文化遗存同秀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绚烂的民俗风情相汇聚,形成了较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嘉兴南湖既有烟雨奇景,又有古典园林精巧;

宁波四明山生态奇特,梁弄古镇古韵浓厚;

一江山岛海天风光壮美,观海、攀岩相得益彰;

长兴古银杏长廊魅力独特,永嘉楠溪江风景宜人,等等。

江南风景和革命历史文化相互结合,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和海洋旅游相互促进,为发展红色旅游构建了一个潜力巨大、可持续开发的平台。

  ——经济快速发展创造红色旅游发展的较大空间。

我省经济增长迅速,2005年全省人均GDP超过34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1067亿元,民间资金较多,政府财力有了较大增强,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提高,需求结构正由物质生活为主,向更高的精神文化层次提升,2000-2004年城乡居民旅游娱乐性支出分别增长2.2倍和1.4倍,越来越多的居民外出旅游度假,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旺盛需求。

旅游业发展迅速,较早确立了到2010年建成旅游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自2005年起实施300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匡算800多亿元,有利于改善住宿餐饮、商业购物等服务条件,增强旅游业配套能力。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省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基本形成,大大便利了境内外游客进出浙江。

  ——体制机制领先提供红色旅游发展的有力支撑。

我省体制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各类微观经济主体高度活跃,社会活力日益增强,民间资本投资文化社会事业的门槛不断降低,形成了发展红色旅游的良好社会环境。

旅游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景区逐步实现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服务设施产权改革有序推进,积极推动社会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提供了重要产业体制支撑。

红色旅游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成立了由省委领导任组长的“浙江省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政府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共同推进红色旅游发展的决策、规划以及贯彻落实工作。

  当前,我省发展红色旅游还存在较多问题。

发展红色旅游的认识有待深化,有的认为红色旅游仅仅是旅游促销的一种手段,有的忽视了周边人文山水资源开发,有的过分发展商业设施,破坏了革命遗址遗迹庄严肃穆的应有氛围。

保护革命遗址遗迹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遗址遗迹因缺少资金,日益遭受风雨侵蚀、白蚁患害和人为破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毁损,有的甚至面临毁坏,一些保护较好的遗址遗迹也存在着消防、被盗等隐患,以及周边建设缺少统一规划的问题。

发展红色旅游的机制有待强化,尚未形成发展红色旅游整体的规划机制,与大旅游的整合机制有待加强,市场营销机制较弱,景点景区表现手法陈旧,存在着重硬件、轻管理的倾向。

部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难点有待克服,相当一部分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交通不便,缺少必要的接待设施;

有些从业人员只具备初中文化程度,历史文化了解肤浅;

部分地区还存在着景点孤立分散和内容单薄的开发难点。

  二、“十一五”红色旅游发展的主要目标

  发展红色旅游,必须积极贯彻实施《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深化红色旅游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主题,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整理、研究和保护革命遗址遗迹和史实,协调推进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和线路建设。

坚持政府组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和市场有效运作,建立和完善文化事业发展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和提高开发管理水平。

发展红色旅游,还要坚持突出社会效益,统筹协调,多方参与,深化主题,分类推进的原则。

  我省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目标是,强化革命遗址遗迹和史实保护,把其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具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

建设和保护一批红色旅游重要景点,造就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整合优化若干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景点景区和线路联动发展的红色旅游整体架构;

完善有利于保护开发和发展红色旅游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促进参加红色旅游人数的稳定增长,到2010年,全省红色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国8%左右,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50万人,旅游人数达到2000万人次,形成红色旅游与大旅游互为促进、相得益彰的健康快速发展态势。

  ——革命遗址遗迹和史实实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加大保护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重点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展示和宣讲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全面修缮和整体保护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遗迹,分期分批维修和保护列入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重要景点名录的革命遗迹及纪念设施,妥善保护其他重要革命文物、遗址、纪念地、文献等。

合理开发利用革命遗址遗迹所形成的山水、人文资源,防止项目开发中的建设性破坏,实现革命遗址遗迹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红色旅游发展的整体构架基本建立。

南湖风景名胜区对全省红色旅游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强,嘉兴南湖风景名胜区、绍兴鲁迅故居及纪念馆、台州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等7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率先建成并有效运转。

加快建设“上海—嘉兴—平阳”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积极配套完善11条红色旅游省级精品线路。

统筹实施40个红色旅游重要景点建设项目,形成红色旅游景区线路结合、主次分明、定位明确、有序开发的整体架构。

7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达到国家旅游景区3A级标准,其中嘉兴南湖风景名胜区、绍兴鲁迅故居及纪念馆达到4A级标准。

精品线路规范运行,重要景点建成开放。

  ——红色旅游市场开发和经营的体制机制富有活力。

深化旅游资源管理、旅游企业经营体制等改革,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红色旅游的开发经营。

形成政府组织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市场有效运作的多元化发展机制。

规范政府投资,激励民间投资,一批以红色旅游为主业的品牌企业发挥骨干作用,一批红色旅游产业化项目投入使用,带动酒店、餐饮、客运、休闲娱乐、特色旅游商品等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旅游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到2010年,全省红色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国8%左右,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50万人。

  ——参加红色旅游人数持续稳定增长。

强化红色旅游主题,丰富红色旅游内容,着力提高浙江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吸引力。

红色旅游加快融入大旅游体系,红色旅游的宣传推广和组团机制有效,以党员、先进分子、青少年为重点,大力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加红色旅游活动。

政府资助、社会赞助和个人自费相结合,构筑不同群体参加红色旅游的长效机制。

复合性、综合性强的红色旅游景区及线路,加强对外宣传推广,吸引境外游客。

重要景点常年开放,经典景区参观人数年平均增长25%左右,到2010年力争累计达到2000万人次。

  2010年后,进一步促进红色旅游与旅游业整体发展的融合,全面推进红色旅游发展的各项工作。

全省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能力显著完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准显著提升,参观人数显著增加。

红色旅游与生态、人文旅游的结合更加紧密,经典景区、精品线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加扩大。

红色旅游资源的综合潜力得到深度开发,形成红色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红色旅游又快又好发展。

  三、全面实施“71240”工程

  根据浙江的革命历史地位和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英华浙江,烽火东南;

纵横两浙,决胜山海”为浙江红色旅游建设发展的总体定位,强化红色旅游资源有序开发的导向。

重点提升和建设7个经典景区,着力整合和推广12条精品线路,积极保护和培育40个重要景点,形成71240工程的总体格局。

合理开发建设地方其他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和线路,全面推进红色旅游发展。

  

(一)重点提升和建设7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必须加强景区建设衔接,明确发展定位,突出主题和特色,增强综合功能,形成景区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整体格局。

  1、南湖风景名胜区。

主题定位是“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科学实施景区深度开发和建设方案,全面维修现有场馆设施,加快景区环境综合整理、配套景点建设。

扩建部分场馆,全面提升接待能力。

拓展红色旅游内容和特色景点,发展相关产业,增强景区的观光旅游和都市休闲功能,强化景区的辐射功能和带动效应。

适当开辟浙江党史陈列场所,加大整体宣传我省革命历史的力度,便利游客加深对全省党史、革命史和特色旅游的全面了解,推动游客参加浙江深度游和精品游。

  2、鲁迅故居及纪念馆。

主题定位是“名士之乡、伟人故里”。

深度推进鲁迅故里及纪念设施的综合开发和建设,形成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环境,清末民初绍兴市井生活风情和鲁迅作品人物场景,鲁迅文化研究3个展示区,以及绍兴传统商业区、旅游服务区2个区块。

修缮周恩来祖居并丰富文物、史实陈列,加强与秋瑾故居、蔡元培故居、东湖陶社、大通学堂徐社等重要景点的联动参观和游览,形成全面反映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和人文特色的红色旅游“绍兴板块”。

  3、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

主题定位是“三军海战、英雄丰碑”。

改建扩建台州市区的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

清理、修缮一江山岛和大陈岛的战场遗迹,完善战场标识说明等设施,增加陈列布展,修建环岛公路、游步道等交通配套设施。

增设市区与一江山岛及大陈岛往返快速客轮,扩建客运码头、游客集散中心等设施,形成烈士陵园、登陆战纪念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各景点陆海联动的红色旅游景区。

  4、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

主题定位是“北上抗日、浙南红区”。

突出红军挺进师和中共浙江省一大主题系列,重点开发建设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相对集中的凤卧、山门等区域,注重红色旅游资源与南雁荡山等自然风光结合,完善景区专项建设规划,加强与文成、泰顺、瑞安等地重要红色旅游景点开发建设的协作,加快建成旅游资源集中、游览体系完整、内部交通顺畅的红色旅游景区。

  5、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主题定位是“浙东古镇、抗日堡垒”。

保护和建设梁弄古镇,提升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优势,加快抗日根据地旧址、遗迹的开发建设,修缮和保护重要革命遗址遗迹,加强红色旅游与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