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第二部分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8283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第二部分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第二部分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第二部分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第二部分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第二部分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第二部分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第二部分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第二部分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第二部分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有《乐章集》。

◎明背景

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

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

◎赏形象

1.分析“危楼”“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阑”等几个体现愁思的意象的作用。

提示:

从几个意象的共同点思考,从借物抒情的角度思考。

参考答案:

“危楼”“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阑”等几个体现愁思的意象,组成了一幅凄美、感伤的黄昏春望图。

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春景和“春愁”极其自然地融为一体,表现了词人的愁苦之情。

◎品语言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从内容、手法及情感等方面考虑。

我愿意为了她而消瘦,为她而容颜憔悴。

“不悔”体现了词人的坚贞、执著,“憔悴”体现了词人的相思之苦。

本句画龙点睛,直抒胸臆,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

语真情切,荡气回肠。

武 陵 春

武陵春,又名“武林春”“花想容”。

双调,四十九字。

前段四句,三平韵;

后段四句,两平韵、一叠韵。

李清照(见第三课《乌江》)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当年她53岁。

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落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1.“尘香”这一物象的作用是什么?

扣住“尘香”的特点去思考。

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和对自身“流荡无依”的深沉感慨。

2.“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哪里?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从手法及情感方面考虑。

“载不动、许多愁”好在用夸张和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现的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

◎析技巧

3.这首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细致刻画一个流荡无依、孤苦凄凉的中年妇女形象?

请作出具体的分析。

了解描写人物的手法。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日晚倦梳头”既是动作,也是一种寂寞悲凉心情的折射,“欲语泪先流”是写泪,看似平易,但用意精深,写出了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

4.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从修辞手法考虑写法,从“载”“春水”考虑内容。

①用夸张和比喻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②用设问、夸张和比喻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流不尽,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扬 州 慢

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

这首词写的是扬州战后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扬州慢,双调,九十八字。

前段十句,四平韵;

后段九句,四平韵。

慢词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词,一般都比较长。

慢调与长调有别,长调是单指字数说的,习惯上以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慢调则是指曲调舒缓而言。

姜夔(1155-1221?

),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南宋词人、音乐家。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

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人路过扬州,目睹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而写下这首词。

1.在赴扬州的路上,词人心中的扬州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用词中的话回答)

写景词句即为图景。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繁华)。

2.词人进入扬州城,从哪些角度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进入扬州后的图景。

(1)视觉——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冷月、红药;

(2)听觉——清角吹寒;

(3)联想——重到须惊,难赋深情;

桥月仍在,玉人已无;

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3.“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请加以赏析。

根据“犹厌言兵”来判断修辞,并结合相关词句分析。

拟人。

词人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

词人运用这种方式强烈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

4.本词最大的特色就是运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请你以上阕为例加以赏析。

今昔对比、反衬、上阕。

上阕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芜景象——“尽荠麦青青”,作者正是运用这种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表现了今日之萧条,隐含着词人对战争的痛恨。

◎悟意旨

5.如何理解《扬州慢》词中杜牧诗句的引用?

先理解杜牧诗句的内涵,再整体理解本诗。

姜夔在《扬州慢》中要表现扬州的昔盛今衰,化用杜牧诗句,一方面自己可省却许多笔墨,更重要的是还可引发读者美好的回忆,用昔日扬州的繁华景象反衬当今的萧条败落。

浪淘沙令

李煜(见第八课《清平乐》)

◎补注解

“浪淘沙”本唐教坊曲名,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李煜始演为长短句“浪淘沙令”。

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西清诗话》云:

“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

‘帘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婉,未几下世。

”该词和《虞美人》一词,成为他致死之因。

感怀故国之情可见。

1.上阙的“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想象)。

以梦的短写现实的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为主,写现实的客,表达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上阙的构思脉络。

这首词的上阙采用倒叙手法:

先写梦后的事,帘外雨,五更寒;

接着写梦中的事,忘却了帝王身份。

3.“别时容易见时难”一句化用了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哪句诗?

“流水落花春去也”包含了哪两层含意?

化用了《无题》诗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

包含的含意:

一层是写水流、花落、春归,另一层是比喻自身面临的厄运。

相 见 欢

此词是李后主在亡国后软禁生涯中的一首泣尽以血的绝唱。

1.请分析“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的妙处。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袭,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吗?

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2.本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请赏析。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所以说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

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见第九课《青玉案 元夕》)

本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1.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