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自主阅读诗词四首《声声慢》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7472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自主阅读诗词四首《声声慢》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自主阅读诗词四首《声声慢》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自主阅读诗词四首《声声慢》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自主阅读诗词四首《声声慢》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自主阅读诗词四首《声声慢》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自主阅读诗词四首《声声慢》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自主阅读诗词四首《声声慢》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自主阅读诗词四首《声声慢》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自主阅读诗词四首《声声慢》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师大版Word下载.doc

3.通过朗读、背诵积累古诗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屏示郭沫若为李清照祠堂所写对联,让学生猜测为谁而写。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2.引导学生背诵《如梦令》和《夏日绝句》,体味诗词中作者的心情。

3.板书课题,播放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有认知引入,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为把握诗词情感铺垫。

二、朗诵吟诵,读出愁味

1.找出最能体现词人心情的一个字:

2.找出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的一句话: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3.找出三个带“?

”的句子: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B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4.找出一个带“!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学生活动: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读出诗中“愁味”。

可以声调越来越高,也可以越来越低,也可以夹杂颤音。

试读后,进行展示,同学互评。

1.全体男同学朗诵词作,女同学细听,挑他们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2.女同学齐读,请轻声而满蓄李清照的伤痛情感(“二泉映月”背景音乐下弥漫了整个教室)

3.师总结:

我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的同学读书时的表情,知道好多同学感受到了李清照的种种苦痛!

最好的是把自己换位成李清照,去用语言表达那无尽的伤痛!

奠定感情基调,读出重音语气,在美读吟诵中初步感知意境。

三、涵咏品味,体味愁情

小组自读全词,涵泳品味,然后合作探究:

1.赏析一处:

从句中的一词,我找到了“愁”的影子,我仿佛看到了李清照。

(提示学生抓住主要意象)

2.联想一句:

我还想到了。

(诗词、歌曲、经历等)

预设:

品味以下五个意象

黄花晚风梧桐雨淡酒过雁

学生展示:

1、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中的“淡酒”一词,我找到了“愁”的影子,我仿佛看到了李清照在一个寒冷的夜晚,独自一人守着窗口,寒风不停的袭来,喝了好几杯酒,却仍抵挡不住寒风。

身上很冷,总觉得这酒很淡,酒性不烈!

实际上不是酒不烈,只是词人的忧愁太浓,愁得用酒都无法消除,所以才感到这酒是很清淡!

词人的愁苦就是再浓的酒也不能让她从中解脱出来啊,愁比酒浓得太多了!

2、从“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中的“过雁”一词,我找到了“愁”的影子,我仿佛看到了李清照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

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她心痛,心酸、心碎!

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过雁的摹然闯入,打破了眼前的孤寂。

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

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3、从“滿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中的“黄花”一词,我找到了“愁”的影子,我仿佛看到了李清照仰望着天空过雁,俯视着满地残花。

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

想到了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正是愁上加愁。

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

4、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中“梧桐细雨”一词,我找到了“愁”的影子,我仿佛看到了李清照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

雨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有停止。

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憾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个性化解读,激发学生兴趣。

品读,想像,教会学生品味诗词的方法。

师引导:

词人为何如此千愁百转呢?

链接作者背景资料。

探究词人“愁心”的深刻内涵。

(多媒体展示)

A.李清照(1084-1156),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21·

cn·

jy·

com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B.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

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y

1126年:

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

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

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

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

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4年:

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

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四、比较阅读,感受愁心。

一比《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体会愁中有苦。

联系背景,二比《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

子孙南渡今几年,

飘零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泪寄山河,

去洒东山一抔土。

体会愁中有孤。

三比同时期诗人

岳飞: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辛弃疾: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凭栏意。

体会愁中有愤。

李清照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吗?

能像文天祥那样上朝议政吗?

能像辛弃疾那样喝酒骂作吗?

能像陆游那样遗志于子孙吗?

能得到同时代的女子与她知心相交吗?

她的思想已凌驾于社会之上,地位却最卑微;

她的学识已凌驾于众人之上,处境却最孤独。

让我们替李清照把心中的控诉、不满喊出来。

把她的孤愤、孤傲、孤苦、孤高、孤独读出来!

(生齐读全诗)

突出李清照的情怀,突出诗词意境。

五、布置作业

默写全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好的营造了情感氛围,调动学生走进文本。

使他们认识了一个全面、立体的李清照。

基本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法指导的落实状况较好,各种形式的读贯穿其中,读得比较充分。

学生在涵泳品味中提升了语言品味的能力。

如何更好地分层教学,还值得继续思考。

在课堂上的放与收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落实。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