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分的起源与发展Word格式.docx
《微积分的起源与发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积分的起源与发展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些都是朴素的、也是很典型的极限概念。
到了十七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哥白尼创立日心说,伽利略出版《力学对话》,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规律--航海的需要,矿山的开发,火松制造提出了一系列的力学和数学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成了促使微积分产生的因素,微积分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是必然的。
归结起来,大约有四种主要类型的问题:
第一类是研究运动的时候直接出现的,也就是求即时速度的问题。
已知物体移动的距离表为时间的函数的公式,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
反过来,已知物体的加速度表为时间的函数的公式,求速度和距离。
困难在于:
十七世纪所涉及的速度和加速度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例如,计算瞬时速度,就不能象计算平均速度那样,用运动的时间去除移动的距离,因为在给定的瞬刻,移动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都是0,而0/0是无意义的。
但根据物理学,每个运动的物体在它运动的每一时刻必有速度,是不容怀疑的。
第二类问题是求曲线的切线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来源于好几个方面:
纯几何问题、光学中研究光线通过透镜的通道问题、运动物体在它的轨迹上任意一点处的运动方向问题等。
曲线的“切线”的定义本身就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微积分的产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极限概念;
求积的无限小方法;
积分与微分的互逆关系。
最后一步是由牛顿、莱布尼兹完成的。
前两阶段的工作,欧洲的大批数学家一直追朔到古希腊的阿基米德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对于这方面的工作,古代中国毫不逊色于西方,微积分思想在古代中国早有萌芽,甚至是古希腊数学不能比拟的。
公元前7世纪老庄哲学中就有无限可分性和极限思想;
公元前4世纪《墨经》中有了有穷、无穷、无限小(最小无内)、无穷大(最大无外)的定义和极限、瞬时等概念。
刘徽公元263年首创的割圆术求圆面积和方锥体积,求得圆周率约等于3.1416,他的极限思想和无穷小方法,是世界古代极限思想的深刻体现。
微积分思想虽然可追朔古希腊,但它的概念和法则却是16世纪下半叶,开普勒、卡瓦列利等求积的不可分量思想和方法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而这些思想和方法从刘徽对圆锥、圆台、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证明到公元5世纪祖恒求球体积的方法中都可找到。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独创了“隙积术”、“会圆术”和“棋局都数术”开创了对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研究。
南宋大数学家秦九韶于1274年撰写了划时代巨著《数书九章》十八卷,创举世闻名的“大衍求一术”——增乘开方法解任意次数字(高次)方程近似解,比西方早500多年。
特别是13世纪40年代到14世纪初,在主要领域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高峰,出现了现通称贾宪三角形的“开方作法本源图”和增乘开方法、“正负开方术”、“大衍求一术”、“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式组解法)、“垛积术”(高阶等差级数求和)、“招差术”(高次差内差法)、“天元术”(数字高次方程一般解法)、“四元术”(四元高次方程组解法)、勾股数学、弧矢割圆术、组合数学、计算技术改革和珠算等都是在世界数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杰出成果,中国古代数学有了微积分前两阶段的出色工作,其中许多都是微积分得以创立的关键。
中国已具备了17世纪发明微积分前夕的全部内在条件,已经接近了微积分的大门。
可惜中国元朝以后,八股取士制造成了学术上的大倒退,封建统治的文化专制和盲目排外致使包括数学在内的科学日渐衰落,在微积分创立的最关键一步落伍了。
公正的历史评价,是不能把创建微积分归功于一两个人的偶然的或不可思议的灵感的。
十七世纪的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都为解决上节四类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法国的费马、笛卡尔、罗伯瓦、笛沙格;
英国的巴罗、瓦里士;
德国的开普勒;
意大利的卡瓦列利等人都提出许多很有建树的理论。
为微积分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事实上,牛顿的老师巴罗,就曾经几乎充分认识到微分与积分之间的互逆关系。
牛顿和莱布尼茨创建的系统的微积分就是基于这一基本思想。
在牛顿与莱布尼茨作出他们的冲刺之前,微积分的大量知识已经积累起来了。
甚至在巴罗的一本书里就能看到求切线的方法、两个函数的积和商的微分定理、x的幂的微分、求曲线的长度、定积分中的变量代换、隐函数的微分定理等等。
但最重要的2个人物还是下面两位:
1.牛顿:
17世纪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不但已有的数学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充实和扩大,而且由于实践的需要,开始研究运动着的物体和变化的量,这样就获得了变量的概念,研究变化着的量的一般性和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到了17世纪下半叶,在前人创造性研究的基础上,英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艾萨克·
牛顿(1642~1727)是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微积分的,他为了解决运动问题,创立了一种和物理概念直接联系的数学理论,即牛顿称之为“流数术”的理论,这实际上就是微积分理论。
牛顿的有关“流数术”的主要著作是《求曲边形面积》、《运用无穷多项方程的计算法》和《流数术和无穷极数》。
这些概念是力不概念的数学反映。
牛顿认为任何运动存在于空间,依赖于时间,因而他把时间作为自变量,把和时间有关的固变量作为流量,不仅这样,他还把几何图形――线、角、体,都看作力学位移的结果。
因而,一切变量都是流量。
牛顿指出,“流数术”基本上包括三类问题。
(1)已知流量之间的关系,求它们的流数的关系,这相当于微分学。
(2)已知表示流数之间的关系的方程,求相应的流量间的关系。
这相当于积分学,牛顿意义下的积分法不仅包括求原函数,还包括解微分方程。
(3)“流数术”应用范围包括计算曲线的极大值、极小值,求曲线的切线和曲率,求曲线长度及计算曲边形面积等。
牛顿已完全清楚上述
(1)与
(2)两类问题中运算是互逆的运算,于是建立起微分学和积分学之间的联系。
牛顿在1665年5月20日的一份手稿中提到“流数术”,因而有人把这一天作为诞生微积分的标志。
牛顿于1642年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艰苦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天才,他对物理问题的洞察力和他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都是空前卓越的。
尽管取得无数成就,他仍保持谦逊的美德。
2.莱布尼茨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G.W.Leibniz1646~1716)是17、18世纪之交德国最重要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一个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
他博览群书,涉猎百科,对丰富人类的科学知识宝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是从几何方面独立发现了微积分,在牛顿和莱布尼茨之前至少有数十位数学家研究过,他们为微积分的诞生作了开创性贡献。
但是他们这些工作是零碎的,不连贯的,缺乏统一性。
莱布尼茨创立微积分的途径与方法与牛顿是不同的。
莱布尼茨是经过研究曲线的切线和曲线包围的面积,运用分析学方法引进微积分概念、得出运算法则的。
牛顿在微积分的应用上更多地结合了运动学,造诣较莱布尼茨高一等,但莱布尼茨的表达形式采用数学符号却又远远优于牛顿一筹,既简洁又准确地揭示出微积分的实质,强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数学的发展。
莱布尼茨创造的微积分符号,正像印度――阿拉伯数码促进了算术与代数发展一样,促进了微积分学的发展。
莱布尼茨是数学史上最杰出的符号创造者之一。
牛顿当时采用的微分和积分符号现在不用了,而莱布尼茨所采用的符号现今仍在使用。
莱布尼茨比别人更早更明确地认识到,好的符号能大大节省思维劳动,运用符号的技巧是数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3.优先权的争论
从始创微积分的时间说牛顿比莱布尼茨大约早10年,但从正式公开发表的时间说牛顿却比莱布尼茨要晚。
牛顿系统论述“流数术”的重要著作《流数术和无穷极数》是1671年写成的,但因1676年伦敦大火殃及印刷厂,致使该书1736年才发表,这比莱布尼茨的论文要晚半个世纪。
不幸的是,由于人们在欣赏微积分的宏伟功效之余,在提出谁是这门学科的创立者的时候,竟然引起了一场悍然大波,造成了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和英国数学家的长期对立。
英国数学在一个时期里闭关锁国,囿于民族偏见,过于拘泥在牛顿的“流数术”中停步不前,因而数学发展整整落后了一百年。
其实,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是自己独立研究,在大体上相近的时间里先后完成的。
比较特殊的是牛顿创立微积分要比莱布尼茨早10年左右,但是正式公开发表微积分这一理论,莱布尼茨却要比牛顿发表早三年。
他们的研究各有长处,也都各有短处。
那时候,由于民族偏见,关于发明优先权的争论竟从1699年始延续了一百多年。
应该指出,这是和历史上任何一项重大理论的完成都要经历一段时间一样,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工作也都是很不完善的。
他们在无穷和无穷小量这个问题上,其说不一,十分含糊。
牛顿的无穷小量,有时候是零,有时候不是零而是有限的小量;
莱布尼茨的也不能自圆其说。
这些基础方面的缺陷,最终导致了第二次数学危机的产生。
直到19世纪初,法国科学学院的科学家以柯西为首,对微积分的理论进行了认真研究,建立了极限理论,后来又经过德国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进一步的严格化,使极限理论成为了微积分的坚定基础。
才使微积分进一步的发展开来。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永远不会止步,微积分这门学科在现代也一直在发展着。
以下列举了几个例子,足以说明人类认识微积分的水平在不断深化。
在Riemann将Cauchy的积分含义扩展之后,Lebesgue又引进了测度的概念,进一步将Riemann积分的含义扩展。
例如著名的Dirichilet函数在Riemann积分下不可积,而在Lebesgue积分下便可积。
前苏联著名数学大师所伯列夫为了确定偏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建立了广义函数和广义导数的概念。
这一概念的引入不仅赋予微分方程的解以新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它使得泛函分析等现在数学工具得以应用到微分方程理论中,从而开辟了微分方程理论的新天地。
我国的数学泰斗陈省身先生所研究的微分几何领域,便是利用微积分的理论来研究几何,这门学科对人类认识时间和空间的性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且这门学科至今仍然很活跃。
前不久由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完成的庞加莱猜想便属于这一领域。
在多元微积分学中,Newton—Leibniz公式的对照物是Green公式、Ostrogradsky—Gauss公式、以及经典的Stokes公式。
无论在观念上或者在技术层次上,他们都是Newton—Leibniz公式的推广。
随着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和解决问题的需要,仅仅考虑欧式空间中的微积分是不够的。
有必要把微积分的演出舞台从欧式空间进一步拓展到一般的微分流形。
在微分流形上,外微分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于是,外微分式的积分和微分流形上的Stokes公式产生了。
而经典的Green公式、Ostrogradsky—Gauss公式、以及Stokes公式也得到了统一。
微积分的发展历史表明了人的认识是从生动的直观开始,进而达到抽象思维,也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具有相对性,受到时代的局限。
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认识将一步一步地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全面到比较全面地发展。
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永远不会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