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空间意识Word下载.docx
《浅议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空间意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空间意识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由此可以认定,提供人们生活利用的环境空间,与限定环境空间的环境实体要素,和环境空间与环境实体的营造法则,即成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研究的根本和核心课题。
就环境而言,空间与实体是组成它的彼此依存、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
而就环境艺术设计目的来论,其造型活动的核心,则主如果创造能够包容人的“内空体”空间环境。
所以空间是设计的主体,人是设计的主角。
意大利著名建筑理论家布鲁诺·
赛维(BRUNOZEVI)曾说过:
“掌握空间与知道如何去观察空间,是了解建筑的钥匙。
”咱们将这一论断推行到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领域也是正确的。
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该从环境空间的熟悉与掌握开始,教学指导思想中必需重视和强调空间意识的培育。
但是,环境艺术设计是多门类造型艺术并存的、新兴的关系艺术。
它将传统的建筑、园林、雕塑、壁画、广告等各门类艺术,多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路创造整体空间艺术气氛与意境。
环境艺术“空间”的含义与表现形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任何一门传统造型艺术,或称为空间艺术的概念,比以往任何一门造型艺术的空间都更为复杂、更难被人们所理解。
在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仍然比较多地存在着“重实体、轻空间”,片面地重视环境实体表象,而轻视环境空间功能和环境空间艺术意境的思想意识。
这种片面、掉队的错误思想意识,误导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方向及评价标准,严重影响和阻碍着教学的健康发展。
因此,强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空间意识,正确熟悉环境艺术的空间特征,已经成为一个势在必行、不容轻忽的研究课题。
一、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艺术设计空间
人们不时刻刻都生活于环境空间当中,也知道空间指的是什么含义。
可是,若从教学的角度来探讨环境艺术设计空间,又会感到它的概念是那样复杂与陌生。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空间”本身的非直观性造成的。
环境实体部份,因其具有直观性,很容易被人关注、熟悉和熟悉。
相反,环境空间部份,看不见、摸不着,容易被人轻忽,相对显得陌生。
二是因为人们对造型艺术空间的知识了解和熟悉的局限性造成的。
通常来讲,学生熟悉造型艺术的空间知识,大多从绘画、摄影的二维平面空间开始;
以后是雕塑的三维实体(占有性)空间;
最后到建筑、园林的四维(内空体)空间。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在这个熟悉进程中,越复杂的“空间”概念,越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和理性思维的参与方能把握。
未通过相关专业知识训练的人很难熟悉和掌握复杂的四维,乃至是具有“多维特征”的环境艺术设计空间。
人们通过视觉和触觉就可以够直接感觉环境实体。
可是,环境空间印象的取得,若是仅仅依托某些感官是无法完成的,它是成立在形状、大小、方位、距离等一般知觉之上的高一级的综合知觉。
要想全面熟悉和把握环境空间的特征,通常还要调动人的一些理解能力。
因这人们对实体的感觉和熟悉要先于空间,易于空间,而对环境空间的感觉和熟悉则后于实体。
传统高等艺术教育中的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等,是通过视觉和触觉,就可以够直接欣赏到实体审美对象。
它们运用的空间特征比较单纯,而且作用也次于实体艺术形象,人们多习惯于对实体形态的审美关注。
新兴的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主流诞生于传统造型艺术院校,是高等艺术教育中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形态向现代艺术设计形态转型期的新专业学科。
其办学方式还处在探索和完善阶段,当新的教学体系尚未确立之前,旧的造型艺术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必然还会占有极大的优势。
目前还有些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依赖于工艺美术现成的教学体系和评价标准,乃至还会利用绘画和雕塑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环境艺术设计的好坏,习惯于传统造型艺术的空间意识,而对环境艺术独特而重要的空间本质特点,则熟悉不清或重视不够。
实践中往往把直观的环境实体形态,如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围合空间的界面或空间的“外壳”,和雕塑、壁画、植物、水体等环境小品和公共设施,作为指导教学和评价教学的主要对象。
反而将提供人利用的环境空间场所,弃之于脑后,轻忽它的存在。
将环境艺术设计教与学的核心,过度地集中于空间界面的造型装饰或环境艺术品的创造上。
淡化了空间功能的探访及空间整体艺术意境的学术研究,教学空间意识滞后于教学实践。
造成用表面化的“装饰装修设计”,代替深层次“空间艺术设计”的一些不良教学短处。
现行小学、中学美术课程,和艺术设计类高考的备考科目中,均没有针对四维造型艺术空间知识的学习内容。
一般人对造型艺术空间的了解,仅仅涉及绘画、手工美术或雕塑小品等二维、三维造型的大体概念。
如何欣赏建筑与园林艺术?
解读建筑、园林和城市环境的空间美学价值的知识十分欠缺。
但是,进一步探讨环境艺术空间特征时,咱们发现它比传统意义的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的空间概念复杂得多,也并非是各门类造型艺术空间简单的积累之和,它的特征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够表达准确的,它是现代整体艺术设计的新型空间概念,因此令人感觉陌生与难懂。
二、建筑空间与环境艺术空间
在艺术辞典或美学书籍中,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和工艺美术统称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
诚然各门类的造型艺术均离不开“空间”的特征,而且都会在环境艺术当中呈现出来。
可是,它们各自的“空间”概念却不尽相同。
绘画的“空间”是平面二维的,虽然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可能是三维,乃至四维的空间。
但人与画面为静态相对,仅凭视觉观赏。
雕塑的“空间”是立体三维占有性空间,是以三维实体占据空间,本身并非能产生空间,人只能从外部围绕欣赏它,雕塑形体与观众分离,人在形体外面以视觉或触觉感受它。
工艺美术的“空间”与绘画、雕塑的大体相同,主如果平面二维和立体三维的。
建筑艺术是人造环境的“主体”或“骨架”部份,它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最密切。
建筑的空间比其他造型艺术复杂得多,它属于三维限定性空间,并具有四维的特性,人是在“内空体”中通过运动觉和视觉把握对象。
布鲁诺·
赛维(BRUNOZEVI)曾经为咱们生动地描述了建筑空间的特征,他说:
“建筑像一座庞大的空心雕刻品,人可以进入其中并在行进中来感受它的效果。
”“建筑的特征——使它与所有其他艺术区别开来的特征——就在于它所利用的是一种将人包围在内的三度空间‘语汇’。
”应该讲这种空间特性,不单单是建筑艺术的特性,也正是整个环境艺术的特性。
其实,除建筑设计之外,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园林设计和城镇计划设计等,与环境空间相关联的造型艺术设计,无一不利用这种空间“语汇”。
从个体的室内、庭园、广场、道路等场所,到庞杂的城镇都市群体形态,无一不是能够包围人和物的“内空体”空间。
赛维进一步的论述加倍肯定了整个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的这种空间特性,他说:
“若是说建筑物内部的空间是由六个面所围成(地板、天棚和四面墙),这并非意味着由五面而不是六面围成的空场,如(无盖的)庭院或公共广场——就不能一样有效地数作空间了”,“……所有城市的空间只要视线被遮挡,无论用的是石砌墙仍是成行的树木或护岸,都呈现了咱们在建筑空间中所感到的一样特征”。
日本著名建筑师卢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也指出建筑外部环境空间是由地面和竖向界面两个要素组成的,比起建筑室内少了一个顶面要素。
建筑是人类用自己的力量获取空间的艺术创造,自然成为最能让人了解和熟悉到空间的造型艺术。
咱们运用这一学科知识,推而广之,就可以认清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空间特征。
从环境艺术整体来看,单纯凭借建筑模式还不能完整地解读这门组成因素和表现形态极为复杂的现代艺术设计的空间“语汇”。
卢原义信曾说过:
“由建筑师所假想的这一外部空间概念,与造园师考虑的外部空间,或许稍稍有些不同”,“……即把整个用地看做一幢建筑,有屋顶的部份作为室内,没有屋顶的部份作为外部空间考虑。
所以,外部空间与单纯的庭院或开敞空间自然不同。
”这就是说,建筑所研究的空间,还不能完全等同于环境艺术探讨的空间。
邓庆尧在其高作《环境艺术设计》中指出:
“环境艺术是多学科合作的系统艺术,环境艺术是多门类并存的关系艺术。
”由此可知,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组成之复杂多样、表现形态之丰硕多彩是任何一门传统造型艺术都不能企及的。
它是以建筑艺术空间为“主体”,再综合其他造型艺术的空间特征,整合形成的新空间体系。
三、环境艺术的真实空间美
笔者以为,要探讨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规律与特征,寻觅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对这门新兴设计艺术的审美特征——独特的时空美,进行深切的解读与研究,并区别它与其他传统造型艺术之间的异同。
环境艺术利用的是丰硕复杂的空间与时间综合“语汇”,创造的是真实立体的空间形象。
纵使环境空间由各类实体物质要素限定组成,可是诱惑视觉的形、色和材质等,并非是环境艺术审美的主要对象。
反之立体真实的空间艺术形象,才是其他造型艺术不具有或无法比拟的艺术特征,真实空间美是环境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最大的区别。
1.环境艺术的真实空间性
工艺美术、绘画和雕塑等造型艺术的审美形象,主要表此刻实体形态方面。
不可否定,绘画和摄影等造型艺术,为了追求作品的传神性或感染力,也尽力地描画和表现空间,写实绘画中应用的透视技法,即按照人眼观物的规律,精准地刻画真实空间;
摄影更能丝毫不差地记录或还原一刹时的空间形象。
可是,无论一幅画,画得多传神;
一张照片,拍摄得再生动,它们终归仍是一个只能看,而不能走进去的虚拟空间。
现代科技制作的电脑三维动画,或环型全景电影,能让人眼感觉到画面的纵深层次或环视周围景象,迷惑人的视听,产生空间幻觉。
但仍然是针对人的某些感觉方面制作的“虚像”,终究无法把人带进真实的环境空间中,去感觉冷暖干湿,嗅闻芳香气息,触摸软硬粗细的真实存在。
建筑是最能让人联想到空间的造型艺术,是人类用自己的力量获取空间的艺术创造。
建筑物包括众多的室内空间,建筑群体组合又限定出丰硕的室外空间。
可是它的整体气势、整体形象特征更多地是从外部取得的、给人带来类似雕塑体积造型的审美特征。
总而言之,只有环境艺术突出地表现了空间性审美特征。
要欣赏环境艺术作品的大体条件是人必需进入其内部空间,边走边看,并将所有景象通过联想组合起来,才能取得完整的艺术形象与审美感受。
试想一下,若仅仅凭借静止的、平面的照片或图画,就想欣赏和感悟到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巴黎圣母院、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等艺术环境的丰硕多变、朝气蓬勃的景色,及整体空间气势与空间意境,无疑是不现实的,只会落得个纸上谈兵或盲人摸象的结果。
再如,旅游到了丽江古城外,或杭州西湖边,而未能进入其内部游赏。
就根本无法感悟到纳西人家小桥流水、天人和谐的空间意境;
也欣赏不到“天堂”般绮丽多姿的西子湖风光美,留下的只有无穷遗憾。
唯有当观赏者亲临三度空间当中,调动眼、耳、鼻、口乃至全身感官,去接收周围各类审美信息,并通过综合联想与理解,方能实现对环境艺术全面的熟悉和评价。
这种基于立体真实空间的特殊审美体验方式,是熟悉和评价环境艺术特征的重要基础,也是指导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大体原则。
可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教学中出现了对真实空间美艺术特征的熟悉不足,很多人往往把虚拟的设计表现效果,作为构思、设计、评价的最主要对象,其重视程度超过了对真实环境空间的注意。
专业成立初期很多师生过度热衷于手绘效果图表现的竞技,以后又沉浸于电脑的虚拟视觉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