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3221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2Mn+~nCO32-

2n

15×

10-3×

240×

0.5

可得n=3,故选B。

8.下列表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

B.

C

D.

【解析】在碱性条件下,不可能产生CO2气体,而应是CO32-,故B项错。

9.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混合物,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的质量分数是

A.B.C.D.

答案C

【解析】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而单烯烃的通式为CnH2n,从化学式可以发现两者中,C与H之间的数目比为1:

2,质量比为6:

1,碳氢的质量分数一共为1-a,其中碳占。

10.用0.1mol•.的盐酸滴定0.10mol•.的氨水,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

>

B.=,=

C.>

D.>

>

【解析】溶液中不可能出现阴离子均大于阳离子的情况,不遵循电荷守恒,故C项错。

11.为了检验某含有杂质的样品的纯度,现将克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A.B.C.D.

答案A

【解析】2NaHCO3Na2CO3+CO2↑+H2ODm(减少)

8410662

x(W1-w2)

解得x=,将其带入下式可得:

w(Na2CO3)=(w1-x)/W1=,A项正确。

12.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既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

B.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molNaOH反应

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解析】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故可以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又含有甲基,故可以与Br2光照发生取代反应,A项正确;

B项,酚羟要消耗一个NaOH,两个酯基要消耗两个NaOH,正确;

C项,苯环可以催化加氢,碳碳双键可以使KMnO4褪色,正确;

该有机物中不存在羧基,故不能与NaHCO3放出CO2气体,D项错。

13.下图表示反应,,在某温度时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第6后,反应就终止了

B.的平衡转化率为85%

C.若升高温度,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

D.若降低温度,v正和v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少

【解析】A项,6min时反应达平衡,但未停止,故错;

B项,X的变化量为1-0.15=0.85mol,转化率为0.85/1=85%,正确。

DH<

0,反应为放热,故升高温度,平衡将逆向移动,则X的转化率减小,C项错;

D项,降温,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减小,但是降温平衡正向移动,故V正>

V逆,即逆反应减小的倍数大,错误。

27.(15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浓H2SO4和木炭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O4(浓)+CCO2↑+2H2O+2SO2↑请从下图中选用所需的仪器(可重复选用)组成一套进行该反应并检出反应产物的装置。

现提供浓H2SO4、木炭和酸性KMnO4溶液,其他固、液试剂自选。

(连接和固定仪器用的玻璃管、胶管、铁夹、铁架台及加热装置等均略去)

将所选的仪器按连接顺序由上至下依次填入下表,并写出该仪器中应加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选用的仪器

(填字母)

加入的试剂

作用

答案C浓硫硫和木炭产生反应物

B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有水

A品红检验SO2

A酸性KMnO4除去SO2

A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的存在。

【解析】成套装置包括反应装置,检验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

C中加入浓硫硫和木炭作为反应物的发生器,产物中必须先检验水,因为在检验其他物质时会在其它试剂中混入水,可选用装置B,放入无水硫酸铜,若变蓝则说明有水。

接着检验SO2气体,用装置A,放入品红检验,若品红褪色,则说明有SO2气体产生,再用装置A,放入酸性KMnO4溶液以除去SO2,最后再用装置A,放入澄清石灰水来检验CO2的存在,因SO2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故先要除去SO2。

28.(15分)(注意:

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g5.00%的NaOH溶液、足量的CuSO4溶液和100g10.00%的K2SO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1)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2SO4浓度为10.47%,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

据此回答问题:

①电源的N端为极;

②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③列式计算电极b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④电极c的质量变化是g;

⑤电解前后各溶液的酸、碱性大小是否发生变化,简述其原因:

甲溶液;

乙溶液;

丙溶液;

(2)如果电解过程中铜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能否继续进行,为什么?

答案

(1)①正极②4OH--4e-=2H2O+O2↑。

③2.8L④16g⑤甲增大,因为相当于电解水;

乙减小,OH-放电,H+增多。

丙不变,相当于电解水。

(2)可以因为CuSO4溶液已转变为H2SO4溶液,反应也就变为水的电解反应

【解析】

(1)①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则c处发生的反应为:

Cu2++2e-=Cu,即C处为阴极,由此可推出b为阳极,a为阴极,M为负极,N为正极。

丙中为K2SO4,相当于电解水,设电解的水的质量为xg。

由电解前后溶质质量相等有,100×

10%=(100-x)×

10.47%,得x=4.5g,故为0.25mol。

由方程式2H2+O22H2O可知,生成2molH2O,转移4mol电子,所以整个反应中转化0.5mol电子,而整个电路是串联的,故每个烧杯中的电极上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

②甲中为NaOH,相当于电解H2O,阳极b处为阴离子OH-放电,即4OH--4e-=2H2O+O2↑。

③转移0.5mol电子,则生成O2为0.5/4=0.125mol,标况下的体积为0.125×

22.4=2.8L。

④Cu2++2e-=Cu,转移0.5mol电子,则生成的m(Cu)=0.5/2×

64=16g。

⑤甲中相当于电解水,故NaOH的浓度增大,pH变大。

乙中阴极为Cu2+放电,阳极为OH-放电,所以H+增多,故pH减小。

丙中为电解水,对于K2SO4而言,其pH几乎不变。

(2)铜全部析出,可以继续电解H2SO4,有电解液即可电解。

29.(15分)(注意:

已知周期表中,元素Q、R、W、Y与元素X相邻。

Y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回答下列问题:

(1)W与Q可以形成一种高温结构陶瓷材料。

W的氯化物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W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

(2)Q的具有相同化合价且可以相互转变的氧化物是;

(3)R和Y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R呈现最高化合价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4)这5个元素的氢化物分子中,①立体结构类型相同的氢化物的沸点从高到低排列次序是(填化学式),其原因是

②电子总数相同的氢化物的化学式和立体结构分别是

(5)W和Q所形成的结构陶瓷材料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

W的氯化物与Q的氢化物加热反应,生成化合物W(QH2)4和HCL气体;

W(QH2)4在高温下分解生成Q的氢化物和该陶瓷材料。

上述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是。

答案

(1)原子晶体。

(2)NO2和N2O4(3)As2S5。

(4)①NH3>

AsH3>

PH3,因为前者中含有氢键,后两者构型相同,分子间作用力不同;

②电子数相同的有SiH4、PH3和H2S结构分别为正四面体,三角锥和V形。

(5)SiCl4+4NH3=Si(NH2)4+4HCl,3Si(NH2)4=8NH3+Si3N4

【解析】本题可结合问题作答。

W的氯化物为正四体型,则应为SiCl4或CCl4,又W与Q形成高温陶瓷,故可推断W为Si。

(1)SiO2为原子晶体。

(2)高温陶瓷可联想到Si3N4,Q为N,则有NO2与N2O4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Y的最高价氧化的的水化物为强酸,且与Si、N等相邻,则只能是S。

R为As,所以R的最高价化合物应为As2S5。

(4)显然x为P元素。

①氢化物沸点顺序为NH3>

PH3,因为前者中含有氢键后两者构型相同,分子间作用力不同。

②SiH4、PH3和H2S的电子数均为18。

,结构分别为正四面体,三角锥和V形。

(5)由题中所给出的含字母的化学式可以写出具体的物质,然后配平即可。

30、(15分)

化合物H是一种香料,存在于金橘中,可用如下路线合成:

(i)B2H6

(ii)H2O2/OH-

R-CH2C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