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317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5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docx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docx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

 

1.分析方法的分类按原理分:

化学分析: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

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光学分析方法:

光谱法,非光谱法

电化学分析法:

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等

色谱法:

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

其他仪器方法:

热分析

按分析任务: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按分析对象:

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物分析,环境分析等

按试样用量及操作规模分:

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

按待测成分含量分:

常量分析(>1%),微量分析%),痕量分析(<%)

2.定量分析的操作步骤

1)取样

2)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

3)分离及测定

4)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

3.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

反应要定量进行

反应速度较快

容易确定滴定终点

4.滴定方式

a.直接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2+

,再用硫酸溶解,用

KMnO滴定CO

2-

2+

如Ca沉淀为CaCO

间接测定

Ca

2

4

4

2

4

c.返滴定法

如测定CaCO3,加入过量盐酸,多余盐酸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返滴

d.置换滴定法

络合滴定多用

5.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基准物质:

能用于直接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要求:

试剂与化学组成一致;纯度高;稳定;摩尔质量大;滴定反应时无副反应。

标准溶液:

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和标定两种。

6.试样的分解

分析方法分为干法分析(原子发射光谱的电弧激发)和湿法分析

试样的分解:

注意被测组分的保护

常用方法:

溶解法和熔融法

对有机试样,灰化法和湿式消化法

 

7.准确度和精密度

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衡量。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

用E表示

E=x-x

T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

用E表示

E=E/x

=x-x

T

/x×100%

r

rT

T

精密度:

平行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偏差:

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差值,用d表示

n

 

平均偏差:

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d

xix

i1

n

相对平均偏差:

平均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

n

xix

d

相对平均偏差%

i1

100%

100%

x

nx

n

2

xi

x

标准偏差:

s

s

i1

n1

相对标准偏差:

RSDRSD

s

100%

x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1.精密度好是准确度好的前提;

2.精密度好不一定准确度高

8.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又称可测误差,具单向性、重现性、可校正特点方法误差:

溶解损失、终点误差-用其他方法校正

仪器误差:

刻度不准、砝码磨损-校准(绝对、相对)

操作误差:

颜色观察

试剂误差:

不纯-空白实验

主观误差:

个人误差

随机误差:

又称偶然误差,不可校正,无法避免,服从统计规律

不存在系统误差的情况下,测定次数越多其平均值越接近真值。

一般平行测定4-6

9.有效数字:

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得的数字,包括全部可靠数字及一位不确定数字在内

运算规则:

加减法:

结果的绝对误差应不小于各项中绝对误差最大的数。

(与小数点

后位数最少的数一致)++=

乘除法:

结果的相对误差应与各因数中相对误差最大的数相适应

(与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一致)××=

10.定量分析数据的评价---解决两类问题:

(1)可疑数据的取舍过失误差的判断

方法:

4d法、Q检验法和格鲁布斯(Grubbs)检验法

确定某个数据是否可用。

 

(2)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系统误差及偶然误差的判断

显著性检验:

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检验被处理的问题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方法:

t检验法和F检验法

确定某种方法是否可用,判断实验室测定结果准确性

11.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方法

选择恰当分析方法(灵敏度与准确度)

减小测量误差(误差要求与取样量)

减小偶然误差(多次测量,至少3次以上)

消除系统误差对照实验:

标准方法、标准样品、标准加入

空白实验

校准仪器

校正分析结果

 

12.质子条件式

物料平衡(Material(Mass)Balance):

各物种的平衡浓度之和等于其分析浓度。

电荷平衡(ChargeBalance):

溶液中正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负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电中性原则)。

质子平衡(ProtonBalance):

溶液中酸失去质子数目等于碱得到质子数目。

(1)先选零水准(大量存在,参与质子转移的物质),一般选取投料组分及H2O

(2)将零水准得质子产物写在等式一边,失质子产物写在等式另一边

(3)浓度项前乘上得失质子数

注意:

同一种物质,只能选择一个形态作为参考水准

13.酸度:

溶液中H+的平衡浓度或活度,通常用pH表示

pH=-lg[H+]

14.酸的浓度:

酸的分析浓度,包含未解离的和已解离的酸的浓度

-

对一元弱酸:

cHA=[HA]+[A]

15.

分布分数:

溶液中某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占其分析浓度的分数,用

δ表示

“δ”将平衡浓度与分析浓度联系起来

[HA]

=δHAcHA,[A-]=

δA-cHA

16.

缓冲溶液:

能减缓强酸强碱的加入或稀释而引起的

pH变化

缓冲溶液的选择原则:

不干扰测定,例如:

EDTA滴定Pb2+,不用HAc-Ac-

有较大的缓冲能力,足够的缓冲容量

常用单一酸碱指示剂:

甲基橙

MO(~)甲基红MR(~)酚酞PP(~)

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指示剂用量:

宜少不宜多,对单色指示剂影响较大

离子强度:

影响pKHIn;温度;其他

17.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滴定突跃:

pKa+3~-lg[

Kw/cNaOH(剩余)]

浓度:

增大10倍,突跃增加

1个pH单位(上限)

Ka:

增大10倍,突跃增加

1个pH单位(下限)

弱酸准确滴定条件:

-8

cK≥10

a

对于·L-1的HA,

a≥10-7

才能准确滴定

K

18.

多元酸能分步滴定的条件

:

 

被滴定的酸足够强,cKan≥10-8

相邻两步解离相互不影响,△lgKa足够大,

若△pH=±,允许Et=±%,

则需△lgKa≥5

19.混合酸分步滴定:

两弱酸混合(HA+HB)

被滴定的酸足够强,cKa≥10-8,c1Ka/c2Ka’>105

强酸+弱酸(H++HA)

Ka>10-7,测总量;Ka<10-7,测强酸量

20.终点误差:

指示剂确定的滴定终点(EP)与化学计量点(SP)之间存在着差异

(pHep≠pHsp),使滴定结果产生的误差,用Et表示。

21.常用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酸标准溶液:

HCl(HNO3,H2SO4)

-1

3

-1

24

-1

)稀释.

配制:

用市售HCl(12mol·L

),HNO(16mol·L

),HSO(18mol·L

标定:

Na2CO3或硼砂(Na2B4O7·10H2O)

碱标准溶液:

NaOH

配制:

-1

),

2

以饱和的NaOH(约19mol·L

用除去CO的去离子水稀释.

标定:

邻苯二甲酸氢钾(KHCHO)或草酸(HCO·2HO)

8

4

4

2

2

4

2

22.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NaOH与Na2CO3混合碱的测定;极弱酸的测定;磷的测定;氮的测定

23.络合物的分布分数

δM=[M]/CM=1/(1+

1[L]+

2[L]2++n[L]n)

δML=[ML]/CM=

1[L]/(1+

1[L]+

2[L]2++n[L]n)=δM

1[L]

δMLn=[MLn]/CM=

n[L]n/(1+

1[L]+

2[L]2++n[L]n)=δM

n[L]n

24.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滴定突跃

sp

pM:

pcM+~lgK

浓度:

增大10倍,突跃增加

1个pM单位(下限)

K:

增大10倍,突跃增加

1个pM单位(上限)

MY

络合滴定准确滴定条件:

lg

sp

cM·KMY≥

对于·L-1的M,lgKMY≥8才能准确滴定

25.络合滴定法测定的条件

考虑到浓度和条件常数对滴定突跃的共同影响,用指示剂确定终点时,

若pM=±,

要求

E≤%,则需lgc

sp

M

·K

t

MY

sp

-1

K

若cM

=·L时,则要求lg

26.金属离子指示剂

要求:

指示剂与显色络合物颜色不同(合适的pH);

显色反应灵敏、迅速、变色可逆性好;

稳定性适当,KMIn

金属离子指示剂封闭、僵化和变质

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若K

MIn>K

MY,则封闭指示剂

Fe

3+

、Al3+、Cu2+、Co2+、Ni2+

对EBT、XO有封闭作用;

 

若K

MIn太小,终点提前

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PAN

溶解度小,

需加乙醇、丙酮或加热

指示剂的氧化变质现象

金属离子指示剂变色点

pMep

的计算

变色点:

[MIn]=[In

]

故pM

ep

=lgK

MIn

=lg

K

-lg

In(H)

MIn

+

+2

/Ka1Ka2

In(H)=1+[H]/

Ka2+[H]

27.准确滴定判别式

若pM=±,要求Et≤%,

根据终点误差公式

可知需lg

sp

·

K

M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